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秋是收获季节。记者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住宅小区采访,所到之处,只见道路整齐干净,阴沟清洁流畅,小区绿化带中的各种花木长得特别美。宽阔的草坪上,几个学童捧书本,稚气地诵读着……历时3年的广陵区创星级文明小区活动,使住宅小区发生了由外到内,由物及人的喜人变化,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祸家园。 相似文献
2.
自2003年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实施救助管理转型以来,救助对象多、活动范围广、人员成分复杂等问题凸现。在流浪乞讨人员中,既有一些钻新政策空子的职业乞讨者,也有一些因被偷、被骗、被抢、务工不着、寻亲不着,而陷入临时生存困难的群众。他们不仅经常出没在繁华地带乞讨,有的还流动到小区和居民楼内,影响了社会秩序。由于受救助人员数量和救助能力的限制,救助人员又很难逐个深入到小区和居民楼巡查,使社区和城郊成了救助工怍的死角。如何让救助对象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是社会管理者,也是社区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城市居民情感的纽带、生活的共同体,守望相助、邻里帮扶的基地,更是社区社会管理、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的依托。居民以社区为家,社区以人为本。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在创建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文明城区活动中,提出了以“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为核心的人文社区建设目标,在社区建设中着力打造人文品牌,探索出了一条城市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周英会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41-143
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开展四进社区活动,既满足了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又为学校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促进了学生、学校和社会三者间的良性互动,开创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局面,找到了切实有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11-19
消解生态风险应坚守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的生存发展危机,立足人的价值立场是纠正生态主义"去人化"和资本逻辑"无视人"症结的首要前提。人地冲突究其实质是人际关系交恶和利益分殊所致,秉承最少受惠者优先的原则,彰显环境正义乃至社会正义是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落脚于人的需要满足,通过塑造面向人的发展需要而非服膺资本增殖的生态治理范式,达臻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倡绿色发展理念,这不单是关注经济转型升级,也不仅为了自然繁衍生息,更是着眼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实现生态盈余与民生福祉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李雪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4):42-46
马克思在相继批判借鉴黑格尔的抽象精神人、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人的唯心主义哲学后,提出了作为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现实的人”思想。它关注人类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始终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哲学思想。正确解读马克思“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市级机关工委组织开展的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访群众、办实事”活动,是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举措。一个多月来,我和人口计生委机关干部一起向群众发放各类宣传页23000多份:发放《关爱你我健康共享美好人生》等书共2070本:发放避孕药具17000多盒(支):帮助群众测血压、血糖、血型4900多人次,参与活动的群众达万余人。 相似文献
8.
2011年钟声敲响之时,我们把目光对准一群平凡人——社区工作者。他们的故事时常让人心里为之一暖,他们的热情曾帮很多居民驱走了冬日数九天气的严寒。这群平凡人的春节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是否仍会忙碌,是否与家人朋友欢聚,让我们听听浙江省杭州市长征桥社区干部们的讲述—— 相似文献
9.
吴义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2-116
古往今来无数哲人都在追问人的本质,试图回答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同时不断反思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通过中西哲学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人是自然之人、社会之人,同时又是超越现实的理想之人。中国哲学在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思想架构下,常常从伦理学角度去阐释、解读人,有关人性善恶的争论千百年来绵延不绝,一部中国哲学史便是颇具人本特色的关注人事和社会的人学史。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两型社会”建设,其中暗含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人的更高更新更长远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前置条件是公正平等,核心要素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持续,重要保证是平衡协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1.
牛磊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36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也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最高阶段的定义。作为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社会主义中国在建国以前就对未来的执政之路树立了公民本位的政治理念。在建国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对民众自觉权力观的政治启蒙,到民主的制度化和制度的民主化进程,逐步确立并完善了公民本位政治理念的建设目标与方式,并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最终实现了政治的回归,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康盛花园社区地处城郊接合部,是一个以农为主、农居混住的新社区。近年来,康盛花园社区党支部针对社区居民中无固定收入来源的家庭多、失地失业人员多、外来人员多的情况,坚持开展送岗位、送温暖、送文化“三送”活动,努力建设失地农民有就业保障,困难居民有真情关爱,社区群众有文明生活的“三有”社区,使群众真正找到“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物本主义引发了资本主义大繁荣,但物本主义在创造大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摆脱的危机。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由物本主义向"以人为本"范式转换的思路,将"人"的发展路径指向"自由个性",这是人类真正发展自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余大庆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2):124-128
“文章太守”最初由欧阳修提出,但它后来不是只指一个人,而是一个复数概念,是具有诗性精神的扬州地方官的统称。古时候科举取士,文人当官,其中多有文采风流之士。但是他们在别处没有“文章太守”这个称号,到扬州却能荣膺此名。无他,盖缘于扬州地方诗性人文的精神特质,人与地精神契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顾兖州17日向媒体通报,该市人口普查已经基本告一段落。据初步统计,北京有近四成受访者处于人户分离的状态。这在东西城更为明显,有户无人的情况多于有人无户。 相似文献
16.
第一份工作平静地做了5年多,却因太过谨慎陷入了人事漩涡被迫跳槽;第二份工作,虽然经历了三任主管,由此经历了两次不小的变革.但职业生涯却一直在向上发展。如今已是某大型食品集团人力资源处人资系统部专项业务专员的秦静,对此最大的感触是:在变革之前不要把局面看得太清楚,这样只会让自己无所适从,竭力想改变局面反而让自己陷于被动。 相似文献
17.
李孟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115-119
天、地、神、人“四重整体”之思表达了海德格尔对“人之栖居”的诗意吁求,“万物一体”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追求人与自然、社会整体和谐的理想。尽管在思想取向、达乎本真处境的途径和对人的定位等方面存有差异,但两者都是对人在世界中所处地位和境域的深刻反省,两者都体认到,只有达乎与自然万物本然的相融相契、一体存在,才是人之在世的本真处境。 相似文献
18.
一对情侣,在大红双喜字下走到—起,在亲朋挚友的祝福声中,他们缔造了一个新的家庭。他们为爱而结合,在后来的岁月中相互理解、相互慰藉,永远走下去,无论富与贫,无论乐与愁,他们终将厮守到老……这是结婚。 相似文献
19.
邓晓臻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43-49
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但解读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不能离开他独特的理论出发点和研究视域:人的感性活动、社会有机体和世界历史.联系这些概念,人不断否定和超越其现实生存境况的创造性力量及人的感性活动主导性倾向融汇而成的社会主导性领域就会浮现出来,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人不断否定和超越其现实生存境况的创造性力量必然不断瓦解社会有机体的定型化和模式化. 相似文献
20.
杭苏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6):162-175
作为中国家庭社会学学科史上的开拓性学者,许烺光的家庭研究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他的喜洲镇调查从个体心理层面出发,试图通过田野经验更充分地解读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文化,同时也进一步反思该文化潜在的局限性。“家”从来都是勾连个体与社会文化的重要中介环节,这种将人格心理与总体性文化命题相关联的研究取向,对当下的乡土社会研究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根据以“家”为中心展开的田野调查经验,许烺光不仅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中“权威”和“竞争”属性的本土化特征,同时通过反思作为中国“家”文化和乡土社会核心价值的“父子一体”观念,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社会流动的内在机制以及社会变迁的人格性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