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现行公文处理办法未对上行文"机关代字"作出明确规定,致使目前上行文"机关代字"存在一些混乱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公文的规范化管理,而且还给公文教学和写作带来混乱.在分析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使用上行文"机关代字"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关于实施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发布后国家行政机关贯彻落实的现状 ,提出了存在违“法”行文现象的主要原因 ,指出了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 (室 )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相似文献   

3.
自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特稿写作奖"起,特稿(Feature)导引了"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的趋势,逐渐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特稿的写作,比较常见的是断裂行文式.试以南香红所写的特稿为例,以跳跃性、片断性和细节性这三个特点为切入点分析南香红特稿作品断裂行文之美.  相似文献   

4.
在《史记》《汉书》的对比研究中,行文风格的对比被视为重点。文章通过两部典籍同篇同句的对比,从表达的人称及语言的典雅两个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行文上雅俗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行文是写作中很重要、关键的一环。只有经过行文,文章才能最终形成完整、独立的形式。许多人写作失败,主要就是卡在这个环节上。因此,要想写好文章,使写作活动顺利进行,就要注意不要在行文这个关口上卡壳。这就需要写作者了解并掌握一些必要的行文技法。行文技法有以下多种:从行文依据上看,主要有依据提纲法、默想腹稿法、发散联想法、捕捉灵感法;从行文速度和成文步骤上看,主要有一气呵成法、边写边改法、化整为零法;从语言表述形式上看,主要有集散成篇法、届时自创法、阅读参考法。  相似文献   

6.
《伊豆舞女》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从文学活动中除作者和读者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文本的角度,运用英美新批评主张的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对《伊豆舞女》文本中的行文特点及行文效果进行探讨.可以把《伊豆舞女》的行文特点概括为断续的行文,这种行文营造了内容丰富的文学之美。具体表现为:作者用表面断续的行文。实际构建了逻辑思维缜密的段落,使段落构成呈现严谨之美;把巡回艺人情况的交待穿插于经典情节之中的断续行文.使小说凸现散文之美;在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上,采用明暗交错的断续行文,形成了心理描写的朦胧之美。  相似文献   

7.
告地策的行文格式与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秦代官府文书和汉代告地策的行文格式的对比,认为所谓告地策的行文程式,实际上是秦代官府文书的一种照搬。如果按照这种官府文书的行文程式来检讨那些被认为是告地策的材料,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告地策都是出土于湖北江陵一带,而且一共也就5块而已。  相似文献   

8.
悼亡主题在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一直都是引人关注的.潘岳以文人身份首次用诗歌形式直白地表露自己对亡妻的哀思,在文学史上首创悼亡诗之先河,进而在行文结构和艺术手法上都树立了一个典范.苏轼继承了潘岳悼亡诗的行文和艺术,创新性地将悼亡主题引入词中,使得悼亡文学又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此文内容上紧扣话题“最想说的”,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感人至深的真情,回忆平凡的琐事寄托对母亲的哀思,行文流畅,思路清晰,“考场悲伤——得到噩耗——回忆琐事——懊悔告慰”,各部分衔接自然。本文成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特别是后四段,变换人称,与母亲直接对话,表达自己的内疚之情,情感低沉而又真挚,最后一段向母亲表态,坚强的好好活下去,告慰母亲的亡灵,情感上扬,让人看到了大灾中成熟的女孩。  相似文献   

10.
一、行政复议的意义 行政争议和纠纷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经过诉讼后解决,是我国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一种司法手段。但是,仅靠法院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争议纠纷。事实上,我国通过法院审判解决的行政争议纠纷,只是所有行政争议纠纷数目中的少数,大量的具体而复杂的行政争议纠纷是由行政机关自己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解决的。这种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而向该机关的上级机关请求复议,由上级机关审查处理的法律制度,称为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校和铁路现场有关的年轻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特点 ,结合科技期刊的要求 ,简要概述了科技论文的特征 ,介绍了论文的基本要素以及论文的行文结构和构思的基本方法 ,供年轻作者和初事写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元代的文章创作理论较之唐宋时期更趋于细致和实用,集中地探讨文章写作的基本要素和规律,从审题、立意、结构、行文乃至风格、文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阐释,对明代的"前后七子"唐宋派",乃至清代的"桐城派"散文理论影响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汉文化历来以尚"和"为审美心理标准,这种和谐心理反映在语言上,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式、行文等方面的修辞锤炼均有影响,是汉民族和谐心理在语言修辞上的物化表现。  相似文献   

14.
宋代崇儒宗经,儒家经典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即使是在撇开经义只取文学的词科考试中也深受重视。从现存词科考试题和试文文本来看,词科命题与儒家经典密切关联,涉及儒经范围广泛,题型多样,多以官名、制度名物、典故设置题目。应试者在给定试题下发挥,围绕题目和所涉经典写作,在行文措辞的过程中,多用儒经中的典故,熔冶经语,以经为文。可以说,无论是题目取材还是典故来源、行文措辞等,宋代词科应试文都表现出明显的宗经特征。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中的“平行文本”指的是与原文内容相关的各类译入语和译出语参考文本及资料。对于法律类平行文本的研究,有助于译者弥补其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学习专业术语的表达方法及英汉法律文本的行文风格,对于法律文本翻译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清湘乡派的代表人物,非常重视学习古文,十分推崇韩、柳、欧等人的创作风格。他认为,为文重在“行气”,即文章要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而“行气”则必先“养气”,故初学者应通过“看、读”名家名作来“养精蓄气”。此外,行文还必须讲究辞藻的丰富和结构的圆适。《曾国藩家书》所阐述的上述观点,体现了湘乡派的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政府公文形式的典范。研究和分析报告的行文特点,对于理解报告的精神实质、体会党和政府的工作作风、提高公文的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009-2011年的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从结构形式、内容编排和数字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严谨务实,关注民生,老百姓能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进一步提高了党和政府对普通老百姓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8.
哲学有自己的语言。哲学语言在各哲学家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伽达默尔有一种特有的哲学语言。本文试图说明他的语言特点,所选的途径是说明其文章的风格,而这又是通过列述其写作或行文的几个特点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报任安书》对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的影响主要有:幽怨愤懑的思想内涵、内直外曲的写作态度、豪荡顿挫的行文艺术。司马迁对杨恽的影响虽然很大,但由于杨恽个性较张扬,不拘俗套,且人格魅力不够,这是他不如外祖的地方,也是他招来杀身之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文旨趣明确、实践影响深远。文稿既有写作、为人、行事的思想启迪,又有历史和未来的双重实践影响。引爆思想解放运动和助推改革开放是其历史价值,启迪人们续写理论创新与伟大实践是其现实价值。剖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旨趣与影响,在弘扬理论创新的今天显得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