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次,我去沈阳出差,早晨,母亲用毛巾包着几个煮鸡蛋进来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来,妈给你滚滚运。我犹若回到童年,转过身去,让母亲给滚运。小时候,不论家里多么窘迫,每当过生日的时候,母亲都要给我们煮一个红皮鸡蛋。然后,母亲手握温热的鸡蛋给我们滚运,让鸡蛋在我们的头顶、后背、四肢和手心统统滚一遍。母亲说,这是滚红运,滚过运之后,这一年也就顺畅了。少不谙事,母亲滚运时,我往往会感到不耐烦。母亲滚完运,把鸡蛋交给我时,我急忙磕破,  相似文献   

2.
3月2日,坐在外面晒太阳,忽然想起许久没有给在乡下的母亲打个电话。拨通手机,里面传来母亲温暖而哀伤的声音:“铁芳,我想你呢。你还好不?”听到母亲一句“我想你”,老大不小的我马上眼泪潸然而下。因为我经常睡不好觉,母亲随后就问,“你现在睡的好不?”尽管我还是有些失眠,但我马上克制自己,佯笑着说:“我现在睡得好多了,这段时间我还胖了几斤。妈,不用担心。”妈妈听了我的回答,少许有些开心。说了几句,妈妈就说:“你忙,不要为家里担心,我和你爸都好。”挂起电话,我心里止不住一阵酸痛。忽然想起,早就该写篇以母亲为题的文章。写一篇文字给母亲,我文盲的母亲却看不懂。我只有把文章写给天下的母亲和母亲的儿子。  相似文献   

3.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4.
婆婆的家书     
正几年前的一天,老公在翻书柜时,偶然翻到婆婆曾写给他的信,他深有感触地说":那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和妈总是在信中交流情感,现在离家近了不写信了,可心中总觉得少了点啥。"老公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父亲很早就过世了,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  相似文献   

5.
轻松一刻     
《社区》2009,(7):59-59
镜中梨母亲问女儿":你为什么对着镜子吃梨?"女儿回答":这样就可以吃两个梨了。"讨价还价丈夫跟情人在家里亲热,被家里的鹦鹉看见了,它滔滔不绝地说":我看见  相似文献   

6.
忆峥嵘岁月     
谭灿 《源流》2013,(2):52-54
我在1927年出生,读过4年私塾、3年学校。我父亲谭全科长期在外打工和参加革命活动,家里由母亲胡轩主持家务。因家境贫寒,我从小就要帮助家里干活,锄地种菜、砍柴等。家族的叔伯兄弟都在香港,只有我们一家在乡下,人寡势弱,常常遭到土豪恶霸欺凌。我家曾两次遭到土匪抢劫,财物被抢劫一空。一次我母亲向拆房子的工人买了几百块砖,当地恶霸却诬陷说是我母亲偷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后代,自小在乡村长大,直到调入县城工作才把家安在县城,由乡下人变为城里人。尽管如此,我的根仍在农村。母亲随我们在城里生活了整整20年,她80岁高龄时,言谈举止中开始流露出叶落归根的念头。就在寿庆当日,母亲正儿八经地跟我说:"我打算回乡下去住,你是家里的老大,娘只有跟着你。"  相似文献   

8.
母亲打来电话,说高速路占用土地的赔偿款下来了,15万多元。我有些奇怪,母亲像说别人家事儿似的淡淡的语气,但我还是抑不住的兴奋。小时候,家里就靠几亩薄田生  相似文献   

9.
改嫁     
我8岁上没有了父亲,第二年母亲执意要改嫁,她向男方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必须带上我。然而我认为母亲再嫁人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死活不肯跟母亲到继父家中。母亲没有法子,只好含泪把我托付给我的二叔二婶,自己一人到了继父家中。母亲改嫁后,常回来给我送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可我不但不穿不吃,而且一见到母亲回来就躲起来不肯见她。二叔二婶家并不富裕,可供我上学读书却不遗余力,我很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大学三年级时,我回家探亲,二叔告诉我:你母亲中风瘫在了床上,你得去看看。二叔往常没少催我去看母亲,总是说她有病,这回没准又是在哄我。我很冷漠…  相似文献   

10.
《可乐》2006,(8)
那是一个多雨的阴冷冬日,我揣着英子的化验报告,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来不及脱下湿漉漉的衣服,一头躺倒在床上。手机一遍又一遍地响着,不用看,肯定是英子打来的,但我如何开口告诉她这个结果昵?母亲很奇怪地看着我,欲言又止。而我的心里却在冷笑,这下你高兴了,你极力反对的将要如愿以偿了。自从我把英子第一次带回家,母亲就拒绝接纳她。问她为什么,她踯躅了半天说出一条让我啼笑皆非的理由:脸太白。一直很通情达理的母亲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固执,我只好寄希望于时间改变一切。可是,现在时间也要没有了。随着"哗啦"一声门响,英子站在我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紧,我们兄弟五人的衣服、鞋子全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有一年腊月二十左右,我脚上的鞋破得实在没法穿了。母亲说:“先穿新鞋吧,反正离过年也没有几天了。”我高高兴兴地穿上新鞋,去找小伙伴在一盘石磨上玩拍球。  相似文献   

12.
刘克宁 《山西老年》2011,(12):27-27
1959年农历八月十五,学校放了一天假,让学生回家过中秋节。那年,我十岁,正在读小学。我回家后正赶上队里分菜。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只有我和母亲。母亲让我拿了个篮子去分菜,说:“上午队里分了半斤羊肉,看队里分啥菜,回来妈给你做饺子吃。”  相似文献   

13.
正亲情成为最远的水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在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阿姨最后说:"贺贺,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么遗憾。"高中毕业后,我就出国留学了。同为大学老师的父母毫不犹豫地为我选择了这条路,他们认为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现在,我成了一  相似文献   

14.
余平 《老友》2008,(1):27-27
早上我正准备上班,就听见父亲叮嘱母亲说":丁同志,炉子上烧着水,我下楼锻炼身体,水开了别忘了关炉子,灌水小心别烫着了。"母亲应道":你去吧,早点回来,能跑几圈就跑几圈,别逞能啊!"当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的父亲母亲在互相叮咛中开始了他们一天平平淡淡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父亲种希望     
石爱娟 《老友》2013,(5):39-39
周末,我和老公一起带着孩子去乡下,只见母亲一人在家,我就问父亲去哪里了。母亲说:"你爸去买树苗了。""又买树苗?爸这几年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喜欢种树了?"我疑惑着问道。因为印象中,我长这么大也没见父亲种过什么树,可这几年他却迷上了种树,而且种的全是果树。没等母亲回答,父亲就到家了,手里  相似文献   

16.
雨夜电话     
钱国宏 《山西老年》2008,(10):23-23
傍晚下起雨了。这样的天气,总让我想起家乡,想起母亲。拿起电话,按下那一串熟悉的号码,随即,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喂——!"是母亲。心头一阵温暖。我连着叫了几声"妈……"母亲在那头说:"这丫头!叫这么多声干吗,一声就行了。"可是母亲,我就是想这么叫你,只要你不厌烦。  相似文献   

17.
母亲在乡下,买衣服很不方便。每次打电话给母亲,总会问一下她最近缺什么,回家时好带回去。可母亲总是淡淡地拒绝,说:“我年纪大了,原来的衣服就够穿了,家里也不缺别的。你的钱就存起来,多吃点好的给自己补补身体。”于是,我每次便真的空手回去,也从来不知道母亲喜欢什么颜色、穿多大尺码的衣服。  相似文献   

18.
所有的亲戚当中,姨妈来我们家最勤,每月至少一两次,来回几十公里,就为了跟母亲唠嗑或送点她手擀的面条。现在姨妈已经70多岁,腿脚也不太灵活,于是我让母亲劝她少跑动。母亲摇了摇头,说:"我知道你心疼姨妈,可亲人间‘见面’才是最好的礼仪。""见面"是最好的礼仪?我想了想,还真是这个理儿,我从小就觉得姨妈是亲戚中最亲的人。既然这样,我何不试试改变自己与人相处的方式呢?  相似文献   

19.
幸福的追问     
王欣 《百姓生活》2011,(12):23-23
一直以来,我总嫌母亲太唠叨。不是问你衣服穿得够不够,便是问你单位的伙食好不好,再就是不停地追问恋爱了没有。如果恋爱了,便又要追问对方长得怎样,家里的条件好不好。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头发     
凌玲 《社区》2006,(12)
我梳了一款新发型,母亲一眼就注意到了,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亮。看得出,她很喜欢。于是我拿起梳子也想帮她梳头。我从没为母亲梳过头,第一次为母亲梳头就发现她的头发好少好轻,根本无法梳出什么发型了。我记得在已经泛黄的旧照片上,母亲有两条垂在胸前的、乌油油的大辫子,黑亮的大眼睛充满青春光彩,那时的母亲真漂亮。后来,母亲的大辫子换成了大波浪,她靠在阳台栏杆上,笑魇如花。每次我对镜梳妆,老爸总会不屑地说:“你再怎么打扮,也比不上你妈年轻时漂亮。”一直生活在母亲的身边,我却不知道她在什么时候变得比从前矮了,腰身也不再挺拔,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