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奉永成 《社区》2013,(4):35-36
每到新年,《社区》的编者总会与社区工作者多聊聊,送祝福、聊家常,更主要的是了解他们的“心”动向。说到过去的一年,以社区工作者为主的社工群体对《社区》大倒苦水,倾诉诸如待遇低、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等等,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困惑……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坚守,他们在企盼春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9,(12):F0004-F0004
《社区》上旬刊 《社区》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国家级权威刊物。《社区》上旬刊,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以引导社区发展,普及社区知识为己任。为广大社区工作者搭建交流经验的平台。《社区》杂志着重突出权威性、示范性、操作性、前瞻性、普及性。通过专栏专版及时传播党和政府的和谐社区发展理念,传达来自各个政府系统的法规政策:“视点”栏目突出策划,深入剖析与点评社区典型事件;  相似文献   

3.
《社区》2011,(12):1-1
黄山读者叶宏义: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同时也是《社区》杂志的忠实读者,看到今年第一期卷首语《迎接社区居委会建设跨越发展的一年》,仿佛清泉流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释怀。我们的付出得到了理解,你们的工作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9,(4):F0004-F0004
《社区》上旬刊 《社区》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国家级权威刊物。《社区》上旬刊,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以引导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5.
孟谦 《社区》2009,(22):1-1
日前,杭州市民政局的同志来到编辑部,搜集以往的期刊,目的是为建设中的“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筹集史料,本刊作为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以“社区”命名的国家级刊物,属征集范围之内。在事先的电话联系中,有领导说:“《社区》杂志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料!”让我们听了很激动。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9,(3):F0003-F0003
《社区》上旬刊 《社区》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国家级权威刊物。《社区》上旬刊,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以引导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9,(11):F0003-F0003
《社区》上旬刊 《社区》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国家级权威刊物。《社区》上旬刊,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以引导社区发展,普及社区知识为己任,为广大社区工作者搭建交流经验的平台。《社区》杂志着重突出权威性、示范性、操作性、前瞻性、普及性。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9,(7):F0004-F0004
《社区》上旬刊 《社区》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国家级权威刊物。《社区》上旬刊,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以引导社区发展,普及社区知识为己任,为广大社区工作者搭建交流经验的平台。《社区》杂志着重突出权威性、示范性、操作性、前瞻性、普及性。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9,(10):F0004-F0004
《社区》上旬刊 《社区》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国家级权威刊物。《社区》上旬刊,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以引导社区发展,普及社区知识为己任,为广大社区工作者搭建交流经验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张祥荣 《社区》2004,(11):8-8
笔者来到某社区,一下子被这里的环境设施和绿化、美化、净化程度所震惊,尤其是社区居委会门前醒目悬挂上墙的“××社区文明公约”,引人注目。然而,细读之后,“公约”内容却让人实在不敢恭维。摘录几条如下:“为保证社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居民乱倒垃圾一次,罚款5元; 随地便溺一次,罚款10元;滥捕食野生动物罚款20元;酗酒闹事者,酌情罚款,严重者报送公安机关……”这“文明公约”岂不成了“罚款条例”? 建立文明、祥和、秩序井然的生活环境,是社区建设的目的。通过订立公约来引导、约束居民的行为,由此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是…  相似文献   

11.
余坤明  陈伟东  李德秋 《社区》2005,(19):16-17
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社区居委会负担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阻碍社区发展的“瓶颈”。最近,笔者对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减负”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该区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坚持从源头上治理社区居委会负担的做法,为当前破解“社区减负”这一难题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职能转变试点堵住社区居委会行政性负担的源头目前,政府管理工作大量进入社区,但这种“进社区”往往只是工作任务进社区,相应的工作人员、工作经费、服务承诺、监督考核却没有进入社区,给社区居委会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江汉区在将政府…  相似文献   

12.
徐曙光 《社区》2004,(6):25-25
社区主任们之所以被居民们称为“小巷总理”,就是因为这些“小巷总理”们与大国总理一样,他们“事事关心”,并以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了社区工作的一片蓝天。的确,“社区工作无小事”,大到社区建设,小到婆媳拌嘴,都属于他们的工作范畴。所以说,社区工作不仅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更是政府联系居民的一根根敏感的“末梢神经”。然而,又有谁知道这样光彩照人的“小巷总理”们,竟然也有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后顾之忧。今年1-1期的《社区》杂志就披露了这样一个很具代表性的社会问题。社区主任刘丽芬在下户走访的时候,被犯罪分子抢劫并打成…  相似文献   

13.
李学举 《社区》2002,(13):4-5
2001年,民政部在全国全面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国性会议,制定了《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2001-2005年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基于管理和服务两个领域的信息化工程,也就是我们正在实施的“数字民政”工程和即将开展的“便民”工程。便民工程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的信息化,最终目标是要让社区居民受益。2002年3月29日,民政部副部长李学举在全国部分城市(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本刊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2,(7):1-1
何谓“以人为本”?就是在社区建设中以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首位的原则。在社区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一丝不苟地贯彻落实,就是说要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去规划社区建设、去构思社区建设、去开展社区建设。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社区建设就会偏航离辙。想民,是“以人为本”的前提。居民是社区的主体,社区建设的任何工作,首先要为民着想。为民着想,就要想民所需,想民所愿,围绕着居民需求、愿望做文…  相似文献   

15.
《生活》周刊系1925年10月10日由黄炎培创办于上海,初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以刊载职业教育信息等内容为主。1926年邹韬奋接办之后,刊物逐渐演变为以反映和探讨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杂志。“九一八”事变之后,《生活》办刊宗旨发生很大变化,以针砭时弊、宣传抗日救国为主要内容,成为一份著名的新闻时政刊物。本文拟对“九一八”事变之后《生活》周刊的抗日舆论宣传做一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4,(12):25-25
问:一位山东读者在给本刊编辑部的来信中说,据说日本有一种“社区货币”,它有什么作用?它对我国的社区建设有何借鉴意义?答:“社区货币”,是日本公共管理机构运用“社区机制”解决棘手社会问题的一项成功的实验。承担这项设计任务的是日本的一个社会福利促进组织。由于近年来日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12,(9):1-1
本人是企业退休职工,两年前参加社区“关心下一代”活动,结识了贵刊。翻看以后,觉得里面的文章写得很有“味”,于是就借来一读,从此与贵刊结缘,特别对“生活”刊更为喜欢。《社区》“生活”刊自2011年9月改版“服务”刊,虽只有两字之别,但充分反映了贵刊为社区广大群众“服务”的一种理念。改版后的“服务”刊,更让人爱读。这几期的“时评”  相似文献   

18.
规范化: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兆永 《社区》2004,(9):24-25
◆各地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理解很不一致。有的仅限于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居委会正副主任和专职委员;有的认为除了上述两种还包括有关政府部门委派或者公开招聘、在社区从事某一方面工作的人。◆社区工作职业的定位模糊,社区专职工作者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干部”还是“工人”。有些地方给部分表现好的社区干部预留了一定指标的事业编制,并给他们以副科级等“官职”。◆社区居委会专职干部担负着难以计数的工作,报酬却较低,这大大减弱了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的吸引力。◆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考核存在两种机制:一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评议,特别…  相似文献   

19.
精神生态研究主要是关注人自身“精神圈”这一内自然的生态平衡,并探索精神生态失衡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在《最蓝的眼睛》、《秀拉》、《宠儿》三部作品中,托尼·莫里森塑造了美国黑人社会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悲剧的因素包括“黑人性”的丧失与母爱的扭曲:在《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社区在白人强势文化面前迷失自我,丢弃“黑人性”,酿成了佩科拉一家的悲剧;在《秀拉》中,秀拉抛弃“黑人性”,蔑视黑人传统,给黑人社区带来了灾难;《宠儿》中塞丝杀死亲生女儿,《秀拉》中伊娃杀死深爱的儿子,都是扭曲的母爱带来的毁灭。如此种种,都折射出美国黑人精神生态的危机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社区建设是中国居民打破旧体制的羁绊 ,及自然、半自然经济的桎梏 ,培养和重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的过程。这是中国居民的再社会化过程 :程对于城镇居民来说 ,是从“体制人”到“市场人”的转变 ;对于乡村居民来说 ,是从“自然人”到“市场人”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