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田 《北京纪事》2014,(8):98-99
砖塔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它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800余米,宽4米,因胡同东口南侧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它名气之大,并不是因为万松老人塔,而是因为它的“唯一”。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而胡同之称,始于元大都(北京)。据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载,大都北京的城池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通,通胡同,这也就是说当时的北京城内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在这二十九条胡同之中,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即砖塔胡同。罗哲文先生也曾说:“胡同一词,虽产生于大都,但其时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保存延续至今者仅砖塔胡同一条。可以说它是北京胡同之根。”在元人李好古的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生的书童问龙女的丫鬟梅香住址时,梅香说:“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剧中的“羊市角头”,即羊角市,今天的西四;“砖塔儿胡同”即今天砖塔北侧的胡同。从元朝到今天,700多年的时间里,砖塔胡同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更迭而消逝,反而连名称都保存完好,这不得不说是北京胡同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不少留存下来的元杂剧中也常能看到“胡同”一词,如元朝的大戏曲家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杀出一条血胡同来”,这里便用“血胡同”来形容战争的惨烈。同时期的戏曲家王实甫也在《歌舞丽春堂》中写道“更打着军兵簇拥,可兀的似锦胡同”,虽然在这些戏剧中也都出现了“胡同”一词,但它们更多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来使用,并没给后人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不过从另一方面却证明了“胡同”这种称呼,已经成了当时大都人的一种熟悉叫法。  相似文献   

2.
砖塔胡同是北京胡同历史记载中唯一的孤例胡同是北京的特色,也是北京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北京,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每每提起“胡同”一词的起源,必引元人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杂剧第一折。剧中侍女云“: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这短短的戏文,足以证明在当年的元大都城里,就已有了砖塔胡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元大都,有五十个坊,所谓“大衍之数”,而且每个坊都有名称。此外,还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在文献的记载中,只出现29条胡同,而且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其余的胡同则难以确…  相似文献   

3.
贾云峰 《北京纪事》2009,(12):76-77
大大小小的胡同,就像北京的毛细血管一样,分布于北京各大城区中。钱粮胡同只是众多胡同中普通的一条。  相似文献   

4.
闻益 《社区》2001,(Z1)
虱爬胡子 前不久,瑞典古尔登堡市竞选市长。 该市市民认为:只有受人尊敬的人才能够当选市长。其标准是:应拥有厚实、浓密的长胡子。 这次竞选程序是这样的:几名市长竞选者围坐在一张小桌子旁边,并将各自的长胡须撩起放在桌子上,然后由一个专门指定的人将一只活的虱子放在桌子中部。最后,这只虱子如果爬上谁的胡须上,那么这个人就当选为这一届市长。结果,这只虱子爬到一位名叫凯杜的中年人的长胡子上,这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胡同     
鲁忠民 《社区》2001,(1):50-51
胡同是构成北京风情、京味文化的基础。 什么是胡同?胡同就是老北京的街巷。过去所说的胡同,一般还包括街、巷、里、道、坊、市、口、条等不同的叫法。以后现代交通工具不断出现,不少道路在胡同的基础上越修越宽,胡同开始专指小街小巷了。为啥叫胡同,众说不一。其中40年代有本书叫《北京地名志》说:“在蒙古,比村大的部落就叫胡同”。有关专家指出,胡同确是蒙古语。也就是说,胡同是从元大都时叫出来的。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老北京人会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据明代人记载:明朝北京有街巷胡同629条,加上郊外的总数为1170条。1944年的统计,当时北京共有胡同3200条。到了1982年,北京旧城四区的胡同有1159条。到2000年  相似文献   

6.
在石驸马大街和宣武门间,还有一条与石驸马大街并行的胡同,在改革开放之前也算得上是比较宽的胡同了,它就是头发胡同。  相似文献   

7.
阵雨 《北京纪事》2014,(12):106-109
北京钟楼的北边,有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叫豆腐池胡同。胡同西起旧鼓楼大街,东至宝钞胡同,全程步行只需七八分钟。豆腐池胡同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因距紫禁城不远,窃便以为这条胡同过去一定是为皇宫御制豆腐的所在。但其实不然。据文献记载,早年间,胡同有一陈氏豆腐商人,因豆腐做得好,生意非常兴隆。  相似文献   

8.
海潮 《北京纪事》2010,(7):109-110
沿着终日疯狂喧嚣的西单商业大街往北走,正好一站地的路程就到了粉子胡同。 粉子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长约400米左右,东口与西单北大街相连,西口被附近小区用铁栅栏挡住,只留下一个小门供行人慢慢通过。从某种意义上讲,粉子胡同只能算作一条死胡同。  相似文献   

9.
古都北京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为基础营建而成的。这其中,最为显著的文化特征表现在一些特殊的"数字"上。 老北京的一些胡同和街道也与"数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一尺大街、二龙路、三不老胡同、四川营胡同、五老胡同、六合胡同、七井胡同、八大人胡同、九道弯胡同、十条、百合园胡同、千竿胡同、万春胡同等。三头六臂哪吒城  相似文献   

10.
乙酉年即将来临,生肖为鸡的话题就多了起来。”鸡”的谐音是“吉”。在北京的胡同中以鸡命名的不少。老北京人将住在以“鸡”字为地名的地方视为吉利。在朝阳门外,原有鸡市口胡同,成路于清代,此处曾是鸡鸭市场,故名鸡市口。据《宸垣识略》记载,“东城副指挥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北营外西一守备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头条。“民国初年,寓意吉祥,取其谐音,易名为吉市口,吉市口胡同。鸡市口头条胡同易名为吉市  相似文献   

11.
若说北京的胡同,哪条流淌的洋腔洋调最多,我的答案是位于北京古城中轴线上的钟鼓湾胡同。不是忽悠,我敢说在这里游历的人,二三十人中,准保有一个外国人,尤其是白皮肤、蓝眼珠的外国人。我问在钟鼓湾胡同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位老大爷为什么?老大爷没有回答,只是告诉我自改革开放以后,来这里参观游览的外国人一天比一天多。他们一是喜欢钟楼鼓楼这两座古建筑,二是喜欢胡同里的四合院,三便是喜欢胡同里的京味餐饮了。  相似文献   

12.
李娟娟 《北京纪事》2009,(12):80-81
一阵阵秋风吹得北京城可大街满胡同地瓜果飘香,爱吃的北京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拨接着一拨的时令水果。眼看着一嘟噜一嘟噜绿色儿紫色儿的葡萄、水灵灵的鸭梨苹果、金黄的哈密瓜……您瞧这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是说不清这时节到底有多少种水果上了市。反正是一兜一兜地没少让老百姓提溜回家。  相似文献   

13.
伊名 《社区》2007,(24)
上了年纪的人,对新的环境不容易适应,似乎成了一条规律。可我母亲却和这条规律无缘。母亲在边疆小镇生活了半个多世纪,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把她接到了北京。当时,我们很担心她过不惯北方大城市的生活,想不到她在胡同刚一落脚,就像鱼儿游进江河,日子过得挥洒自如、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4.
"铁一号"--铁狮子胡同一号的简称,现在的张自忠路3号。1924年为段祺瑞执政府,建国以后成为人民大学的校址,后来,人民大学迁往中关村,"铁一号"就成了"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这里曾经是这个胡同比较大的院落,由于门前有两个铁狮子,所以这条胡同被人们称为"铁狮子胡同",这个院落就是铁狮子胡同一号了。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就发生在这里,北京女师大学生刘和珍当初就是在这里牺牲的,鲁迅先生还特意为此事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也因此这里在1992年被列为东城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国子监街以北,有一条长632米、宽6米的胡同,明朝时称武德卫营胡同,到了大清,由于讹称,这条胡同便开始叫作五道营胡同.甭管叫武德卫营胡同,还是叫五道营胡同,一个"营"字,却足以判断这条胡同,是旧时军队驻扎的地方.从其西接安定门的地理位置看,也证明五道营胡同,是镇守护卫京城的一处兵营要地.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东城区有条前厂胡同,位于东四和灯市东口之间,和周围一些又宽又直的胡同相比,前厂胡同很不起眼,路面狭窄,汽车无法通行,从东口走进胡同,要拐两个弯,路面才打直。胡同里有个5号院,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一进院门,是个细长的小过院,也叫外院,三间南房;由外院过一道中门进入主院,主院里有北房(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厢房都有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胡同     
在关于胡同的各种研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胡同的名称。我们可以形象地把胡同的名称比喻成一部生活词典,里边包罗万象,有男(刘和尚胡同)女(宋姑娘胡同)老(吴老儿胡同)少(小齐家胡同),  相似文献   

18.
胡同一词很有地方特色,专指狭窄的小街道,特别是在"胡同"前面加上那些颇具文化历史内涵的人、物名称就更能体现老北京那种独有的韵味儿了。胡同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曲里就有"杀出一条血胡同"的说法。明代中叶时,胡同已经被人们广泛地用于街巷的命名,明代专记北京街巷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312条胡同的记录。不过,胡同并不是北京的专利,它的分布几乎遍及长江以北地区,又以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黑龙江省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9.
Wendy 《北京纪事》2014,(11):68-71
豆角胡同是北京的一条老胡同,离南锣鼓巷不远。南锣鼓巷火了,知道豆角胡同的人却不多。穿过一条条弯曲的胡同,有不少人打听豆角胡同是去找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那是刘芳的家,也是她和丈夫开的一家啤酒屋。刘芳和卡尔是北京城里最早开始做手工鲜酿啤酒的,刚开始他们没有想过要开店,完全是凭着对鲜酿啤酒的喜爱自己做着玩的。  相似文献   

20.
总布胡同:是3条胡同的总称坐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的总布胡同,是一条有600多年历史的老胡同,明朝属明时坊。之所以叫它“总布胡同”一说是因总捕衙署(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曾设在这条胡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