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跃平 《唐都学刊》1997,13(4):90-92
本文力图用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客观描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状况,科学地分析市场经济与道德价值发展的内在关系,深入地探讨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影响的实现和规律,并为我们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价值观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江兵 《社科纵横》2012,(3):217-218
当代青年的道德危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转型期,青年的道德构建面临着诸多矛盾困境,笔者提出了把青年志愿类社团建设作为探寻当代大学生道德构建新契机的观点。青年志愿类社团通过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构建目标、道德实践途径和道德人格建设,契合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构建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大学生道德构建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3.
郭明霞  张江波 《社科纵横》2008,23(6):117-1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道德榜样的价值受到了社会的质疑.在摈除了传统道德高标准、轻人格、个人化、主观化、单向性、有限性的弱点,承启了大众化、人格化、实效性、科学化、双向性、无限性的特点后,道德榜样在当代必能体现出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邬光照 《社科纵横》2008,23(10):150-152
在市场经济、教育产业化、全球化、后现代传媒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策略创新.探索大学生道德内化的文化机制,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建伦理规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灿新 《探求》2012,(5):104-109,115
道德代价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研究代价一般到道德代价一般,再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道德代价特殊;从道德代价思想的历史到当代中国道德代价思想的现实,从道德代价的历史到改革开放以来道德代价的现实;从探讨一般理论到道德现实实践,再从道德现实实践概括出新的理论。基本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主要探究道德代价的涵义、道德代价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道德代价思想史、道德代价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及类型、道德代价的价值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道德代价产生发展的根源和规律、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道德代价现象及其根源、道德代价调控的路径和方法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切入点,在总结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精华及其衍生出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面貌的正反两方面变化;指出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批判地吸收中外文化精华,丰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构筑高尚道德情操及卓越人格形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丽琦 《社科纵横》2011,26(1):76-78
道德学习不同于知识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体内在精神自发、自觉的学习活动,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在道德上的发展变化以及道德素养的提升,较之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更能彰显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文章通过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道德学习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解读了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问题的现状以及原因,并提出了积极对策,为进一步研究当代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机制,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8.
杨伟涛 《唐都学刊》2009,25(2):62-67
个体道德自我是在伦理、法权意识基础上所实现精神发展的更高境界;相对于德性、人格、良心,道德自我是更为整全和彰显道德主体性功能的精神与行动实体。本文概括了道德自我建构及其价值实现的意义、研究路向以及文献研究现状,包括道德自我价值内涵研究,道德自我历史资源与现状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价值基点研究,个体与自身、人我、群己关系中道德自我价值实现研究,道德自我价值实践研究;提出道德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开拓的研究思路和主题。  相似文献   

9.
法律诚信与道德诚信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诚信是指作为道德准则的诚信 ,要求人们言语真实、恪守诺言 ,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 ;而法律诚信作为一项法律原则 ,是指当代各国在法律上尤其是在私法上普遍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它强调的是规范与监督。违反道德而失信于人 ,可能会遭受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诘问。法律诚信和道德诚信并非同一范畴 ,研究分析诚信问题的时候不可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我国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 ,道德诚信的基础不断被削弱。对诚信的期望已不能再仅停留在道德层面 ,而应该提升到法律层面去构想。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不是道德诚信的再教化 ,而是建立、健全一套市场经济法律规则 ,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 ,并进而建立起人们对法律诚信乃至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10.
对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正杰  陈亮 《社科纵横》2008,23(12):161-163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关精神要求,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为契机,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高等院校需要重新认识道德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实事求是地考虑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现实因素,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与新的形势相适应的机制途径推动道德榜样教育在大学校园中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横渠四句”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内含着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多重道德要求。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以“横渠四句”为志,竖起民族脊梁,彰显人生精彩。在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中,“为天地立心”重在解决认识论的问题,旨在以大格局、高境界、宽胸怀的道德品性求知求真、爱己爱人。“为生民立命”重在解决价值论的问题,要以掌握人类命运、指明人生方向为己任,为天下苍生确立一套生生不息的价值体系。“为往圣继绝学”重在解决方法论的问题,旨在以真、善、美的道德标准为现实社会生活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为万世开太平”重在解决实践论的问题,旨在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自觉的担当精神承担起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刘一罡  张明国 《探求》2008,(4):76-77
当代社会是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全球问题,其中就包括技术进步的失灵问题。在科学与道德这个的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室主任李三虎教授的新著《十字路口的道德抉择》(由广州出版社2006年出版)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出发,从当前技术时代的伦理要求出发,  相似文献   

13.
吴灿新 《探求》2015,(6):22-28
习近平出任总书记以来,在许多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他强调指出了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关键,道德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当代道德建设必须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中汲取营养,文化建设的灵魂是道德等等。  相似文献   

14.
谭培文  秦琳 《创新》2016,(6):5-11
孙中山争取中华民族道德话语权的研究,对当代提升中国道德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孙中山一生筚路蓝缕,颠覆了满清封建王朝的道德话语权,扬弃了西方资本主义的道德话语权,第一次争得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道德话语权。孙中山提出的"国族"概念,开启了爱国主义道德话语的先河,孙中山争取中华民族道德话语权的方法对当代中国道德话语权的建立具有借鉴意义,孙中山的资产阶级话语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求是学刊》2017,(6):89-96
理想的法治应该是良法善治,即是充满道德底蕴和获得道德支撑的法治。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要求在法治建设的诸环节中体现或蕴含道德价值意蕴,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我国目前在法治观念上对应该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已有较高重视和较多关注,但对法治实践中如何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还重视不够且缺乏研究。基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当代中国法治的道德底蕴的增强路径主要包括增强尊法的道德底蕴、增强立法的道德底蕴、增强执法的道德底蕴和增强守法的道德底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杨惠 《唐都学刊》2007,23(5):27-29
制度作为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是人类在共同体生活中博弈的内在规则。制度伦理从根本上说是为人的道德性存在立法。传统社会封建皇权制度下道德强调的是个人的依附性,个人权利缺位,是外在强加的形式化的道德;近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制度伦理中个人主体性加强,但市场经济中"理性经济人"假设彰显的是"工具理性"和"个人理性",必然带来"价值理性"的退隐,引起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当代社会公共领域扩大,在"政治国家"、"公民社会组织"、"市场"、"公民个人"四种力量博弈均衡之下的制度伦理,是个人发挥道德权利参与建构生成的,这种制度伦理作为新的道德规制范型,才是真实合理的实质化的道德。  相似文献   

17.
伍志燕 《唐都学刊》2008,24(1):62-66
道德价值观念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折光反映和思想标记.由于中西文明的差异,历史背景的不同,中西当代道德价值观念的内容及特点各异.二者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从道德基点来看,西方立足于个人主义而中国立足于整体主义;从道德类型来看,西方遵循一条"元伦理--规范伦理--德性伦理"路径,而中国走的是一条"德性伦理--制度伦理"路线;从道德价值及评价来看,西方直觉主义、情感主义、自然主义等各流派以及每一派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而中国学者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一些差异;从道德旨归来看,中西当代道德应服务于社会和谐,实现人类幸福之鹄的.  相似文献   

18.
儒家"五常"的道德优势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宇 《求是学刊》2007,34(3):37-41
儒家“五常”是儒家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兴起于先秦,定型于两汉,发展于宋明,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儒家“五常”体现了“类”的公正、“阶级公正”并具有合理的道德结构,且能够不断结合时代特点适度调整自身道德内涵,使其生成了独特的道德优势。然而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下,由于原来所赖以生存的诸多现实保障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儒家“五常”正在悄然改变。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涵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双刃剑的效应的突显,引发了人们对科学和道德关系的深入反思.重新解读实证主叉创始人孔德关于科学与道德统一的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知识的统一、科学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道德建设与文明发展的统一,从而克服唯科学主义的痼疾,促进现代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衡已经被广泛关注,遏制这一现象必须从根源出发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本文给出了网络道德失衡的表现和根源,并针对相应的问题给出了措施,深刻讨论了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