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山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2):53-54
“刃止刃止”字的篆书形体“从四止”,为会意字,其中朝向为上的两足状和朝向为下的两足状,当为同一人之足。其形体义指的是某人在泥泞的路上向前移动却又向后的滞氵刃止刃止难行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徐山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21-21,30
本文分析了"委"字的古文字形体,"委"字为会意字,其形体义为妇女背着禾物状.在综合考察了"委"的字形义、"委"一词在先秦典籍里的用法以及"委"的同源词情况以后,"委"一词完整的发生背景可重构为妇女背着[义素(1)]枯萎的禾物[义素(2)].<说文>"委,随也"的解释,实为"委"的引申义用法. 相似文献
3.
徐山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進”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字形为上从隹下从止的会意字,《说文》“从辵,閵省声”的形体分析不确。“進”字的形体义当为鸟在前方而人朝着鸟前进之状。 相似文献
4.
徐山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5):107-108
“殿”字的形体构造 ,《说文》中“从殳 ,声”的形声字分析不当。“殿”字应是“从 ,从殳”的会意字 ,字形义为“击臀” ,“殿堂”和“殿后”义应是“殿”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5.
查中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1-7
对“义”字的口头语言和古代文献的部分意义用法进行归纳,认为从先秦到现代,“义”字都含有“与众人共同抵御灾难”及“分财与人”的意思。又通过分析同源词来推求古义,考释出“义”字的本义应是分配猎获物分得公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思想史上“义”字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徐山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68
文章分析了“禁”字的小篆形体 ,其形体为“从林 ,从示”的会意字 ,《说文》将“禁”字分析为“从示 ,林声”的形声字 ,不确。“禁”的形体义为在树林中举行祭祀活动 ,而“禁”一词的本义是指该祭祀场所的“林”为禁地 ,即一般的非祭祀人员不可入内 相似文献
7.
李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6):32-34
许慎认为“成”的本义为“就”。然从“成”字的古文字字形结构、“成”字古义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及“成”的词义引中线索等方面来考察,“成”的本义当为“城”,即用兵器守卫着的、能容纳民众的聚居地。另外,经过对“成”在其基本义基础上 乳形成的一族同族字的考察,也发现这些同族字的意义都与“城邑”义有关,这又进一步证明“成”之本义非“城邑”义莫属。 相似文献
8.
9.
钟如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1):1-3
对“爯”的构形,以及由构形表现出来的本义,前贤作过很多解读,但都未获得一致的认同。《说文》说“从爪爯省”,表示“并举”的意思。“并举”的为何物?李孝定说“不能確言”。本文通过对甲骨、金文构形的分析,然后结合“稱”在历代文献中的使用特点,以及古今方俗的生活习俗,从中归纳出“爯”的本义是以提鱼这种构形来表示测试物体轻重,是“偁”、“稱”的初文,而“偁”、“稱”的本义、读音均同“爯”,它们是“爯”的后出转形字。 相似文献
10.
11.
徐山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6):99-100
“禽”字金文的早期形体上为部件,的含义为天盖状。“禽”的金文早期形体为用长柄上有网的工具在天空中擒鸟状。“禽”的金文后出形体将早期形体中的部件“”形变为“今”,从而将原来是会意字的“禽”改造成形声字。《说文》对“禽”字的训释和形体分析的不确之处。 相似文献
12.
13.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56-60
单词配对法有两种不同的顺序:L1-L2顺序(母语词在前,目的语词在后)和L2-L1顺序(目的语词在前,母语词在后)。实证研究发现,L1-L2的单词配对顺序既有利于双语词汇的正向翻译(L1-L2),也有利于双语词汇的反向翻译(L2-L1),尤其有利于词汇的长期记忆;双语词汇翻译在准确度方面存在着翻译方向的非对称性,但L1-L2的单词配对顺序可以弱化词汇翻译的非对称性,尤其在短时记忆中,L1-L2的单词配对顺序可以使词汇翻译的非对称性消失。研究使人们对这一看起来简单且很少有人研究的单词配对法有了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通过“红楼二尤”的短暂的悲剧人生,揭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冷酷与丑陋,强有力地控诉了荣宁贵族污浊男性的丑恶行径,鞭挞了王熙凤阴险狠毒的性格。尤氏姐妹的悲剧人生,虽然大不同于书中所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但却是穿插在曹雪芹所描绘的封建社会大悲剧中的小悲剧,深刻而强烈地控诉了封建恶势力对这三位来自民间的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残酷虐害,惨烈生动,撼人心魄。 相似文献
15.
高旭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4):80-85
"游"是《淮南子》生命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虽承袭于《庄子》,但其思想旨趣已有所变化,凸显出贵族化的政治追求与生命理想。"真人"等是《淮南子》之"游"的理想的生命主体,表现出将生命与政治一体化的思想倾向,这是《淮南子》生命哲学对《庄子》思想的扬弃。《淮南子》之"游"具有浓厚的神仙化意味,比《庄子》更能彰显出道家的生命信仰。 相似文献
16.
徐明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3)
F·P·Ramsey(拉姆西)发现,应用二阶逻辑对一个有有限数目公理的科学理论T而言,T中的理论性词项可以被消除。将T的公理用Ramsey语句来代替可以保持T的所有的经验推论。狭义而言,Ramsey方法通过对理论性词项的意义存而不论,从而提供了一种处理该类词项的逻辑技巧;广义而论,Ramsey方法强调对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描述,而对对象的本质的解释存而不论。本文通过比较Ramsey方法与逻辑经验主义对运算和解释的区分以及对近代科学方法论的若干思考而得到这一对Ramsey方法的广义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关于构式"有+V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习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97-103
“有 VP”在古汉语中早就存在。当前出现在现代汉语中的“有 VP”构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 VP”结构在当今社会掀起的复兴,是汉语言发展与时俱进的表现。该构式的复兴也有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和功能的原因。“有 VP”构式中,“有”依然是动词,在其为谓语中心的句子中作谓语,表存在,不是动词“有”的虚化;“VP”的内层语法特性依然是动词,表陈述,但在该构式的使用中,其体现的外层语法特性是指称,包括自指和转指,表行为事件本身或行为的对象与主体。“有 VP”构式是对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的一种补充,它具有形式简练、表达丰富、功能鲜明的特点。其中“有”的“存在”义使得其后的VP动态性弱化,从而使得其自身的意义得到强化,可以用来表明动作行为等的曾经产生、存在、完成和持续等,有表示肯定、强调、标示信息焦点的功能。但在一定语境条件下,“有”自身也是信息焦点,表“存在”。 相似文献
18.
张小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5):104-108
汉语中的某些词由于词语的简缩使用而获得原本没有的义项,也就是说词语的简缩使用有时会导致词义的衍生。笔者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简缩衍生词义的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现代汉语中词语简缩衍生词义的内涵、过程、规律以及原因等,认为词语简缩也是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对是否存在单字法定向遗忘效应的研究一直是记忆心理学关注的热点.在引入词频(高频词、低频词)变量对单字法定向遗忘的研究中显示:(1)在低频词语中,内隐记忆测验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效应;(2)在高频词语上,内隐记忆测验却未出现定向遗忘效应;(3)单字法定向遗忘影响内隐记忆测验的机制应该是提取抑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