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已日益成为困扰社会、高校、毕业生个人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自身和外部角度看,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有专业能力弱、就业心态不好、专业太冷门、性别遭歧视等类型。该群体的形成,既有经济发展速度变缓、劳动力供给失衡的原因,又有人才能力培养滞后、高校职业指导不足、毕业生综合素质欠佳等原因。要解决这个难题,应该提升高校职业指导团队水准,开展预防性的职业指导,创新服务形式和平台,实施系统、持久的个性化指导。  相似文献   

2.
从高校毕业生聚居群体的人员构成、家庭情况、工作状况三个维度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供求结构失衡和错位、大城市的聚集效应、收入微薄与生活成本高企的矛盾等因素引致了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日趋壮大。因此,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聚居群体的发展态势,需从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调整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和完善高校毕业生聚居群体的社会支持机制等途径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毕业班学生的思想状况对毕业生群体质量、高校教育质量以及高等教育质量影响重大。毕业班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存有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就业引起的许多问题,需要进行开拓型教育、疏导型教育、辅助型教育和广益型教育,不断拓展和深化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对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制普遍存在不足,五点改进建议,即:加大投入,健全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整体机制;创新思路,建立帮扶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特殊制度;突出重点,拓展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关键内容和渠道;完善机制,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增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及产生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就业服务与指导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非正规就业现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力量,学术界对非正规就业类型有各种分类.从就业群体这个新的视角,可把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分为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三种类型,通过对这三个群体的特点和非正规就业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三者都存在“自雇型”和“受雇型”非正规就业,但却存在很大的差别.高校毕业生倾向于通过自主创业或独立服务的形式主动选择非正规就业,属于“主动型”非正规就业.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属于“被动型”非正规就业.因此,要有效管理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城镇下岗职工的就业服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并激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生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建设祖国的重大历史责任,而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轻视就业指导课程学习、过分修饰求职材料、无视劳动雇佣的契约关系等现象,既损害了大学生群体的形象,又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高校要把握好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加以正确的引导;通过打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是即将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生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社会责任。总体来看,毕业生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高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顺利走向社会。一、高校毕业生中存在的问题(一)思想道德观念淡漠大学生一直受到正规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主流是积极上进的。但在进入毕业学期后,一些毕业生思想上表现出消极因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重视个人理想,轻视社会理想,淡漠社会公德;重视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9.
广大高校毕业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然而他们在就业之初常常在试用期内遭遇诸多的侵权行为。鉴于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特殊性,应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完善高校毕业生试用期权益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当今社会强调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企业群体在选聘新员工时条件越来越“苛刻”,尤其是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更加强调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学校势必需要加强学生这些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只有这样,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才能在当前激烈的营销类职业岗位竞争中谋取到进入社会的初始岗位。  相似文献   

11.
在工科院校,学习不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建设和谐校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进程中,学习不良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高校应在对工科学习不良大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教育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SCL─90量表,选取大学一、二、三年级共80名选修健康人格教育课程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在32学时的课程前后分别测量,同时设置另外36人选修班作为对照组,统计结果分析显示出接受健康人格教育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本研究对改善今后人格心理研究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我校 2 0 4名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数据 ,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负面影响 ,提出了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 :加强大学生的上网引导与教育 ,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弘扬文化主旋律 ;重视校园BBS站的建立和引导 ;开展有意义的网上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等。  相似文献   

14.
从新课标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角度出发,改革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学习的参与和行为表现、体能与运动能力、知识与技能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总体学习情况等6个评价指标和权重,制定出考核得分与学分对照表.通过对学生篮球模块的教学实验,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有关数据,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论证了新的评价模式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制度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建立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发展机制,使大学生在农村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创造潜力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一个最具创造潜力开发的群体。要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力,必须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在开发创造力中的作用,把握住大学生思想成熟、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重视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体系。文章通过对几年资助体系运行的分析提出针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计划要更加优化,更有效地改善低收入家庭学生的生活状态,并对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青少年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选择受流行文化的影响较深,流行文化的积极与消极因素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大学生,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流行文化在大学生生活方式选择上的巨大影响力,通过构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积极发挥高校共青团自身的优势,发挥流行文化的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校济困助学工作的困境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已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但目前高校贫困生工作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体系不协调、结构要素不合理和贫困生认定难等问题,济困助学工作陷入困境中。因此,应不断发掘政府、社会和高校济困助学潜力,建立多渠道的社会资助网络和科学合理的制度,提高济困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资助政策,努力构建一个整合有力的外部经济救济和内在人文精神关怀的资助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20.
90后大学生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主要对象,结合该群体的主要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举措,构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教育对象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