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足迹与政绩     
足迹决定政绩,政绩体现足迹。一个干部的政绩究竟如何,要从其走过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足迹去寻找。 党的优秀干部郑培民除那“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公仆本色被世人折服外。更为他为民从  相似文献   

2.
“官者,民之公仆也”。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即是老百姓口中俗称的“官”。如何做一个新时期为群众所称道、所拥戴、所企盼的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能把做官与做人、做事、做学问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做官先做人、做官先干事、做官先为学。“做官先做人”。所谓做人,就是做一  相似文献   

3.
闵绪国 《人才瞭望》2007,(11):15-16
要提高党员干部的修养.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人、做好官。二者中,做人是根本,做官先做人:做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做人的水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的“节”,其境界崇高:战争年代,许多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同仇敌忾,他们为真理而“守”节: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史来贺等我党优秀领导干部,他们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视  相似文献   

5.
郑培民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和政治作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信念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政绩观。执政为民、亲民爱民,是郑培民为官从政几十年的真实写照和不懈追求。作为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把握郑培民“亲民、安民、富民、利民”的政绩观,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实践、服务人民。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政绩观既是引导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履职尽责、克己奉  相似文献   

6.
做官与做人     
做官与做人陆不凡"做人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做官是一时一地的事情,你不能永远当官,所以还是做一点事吧!"新任吉林省省长王云坤袒露胸怀的就职演说,虽不见得慷慨激昂,豪气冲天,但细细品味,平淡之中见真谛:做官者的做人之道。且不说王云坤,先看下面的一个例子:福...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有超出一般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除了由社会赋予领导者的职位、权力所带来的强制性支配以外,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的人品修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领导者的人品修养具有其特殊的现实作用。萧军同志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先是好人”。领导者要想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必须先堂堂正正做人。这实际上道出了领导者成长的必然规律。好公民、好党员、好干部这三个层次,好公民是基础。而人品行修养又是这一基础的基础。是领导者为它立业之本。社会上每个人都需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但领导干部的人品修养应有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管 理是美国人整理出来的,美国曾经是“管理”的最大输出国。然而,日本人在管理上却很成功,为什么 ?因为日本人除了管理科学以外,还十分重视经营理念。   1.中国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人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做事就是如何提高效率。搞好人际关系,提高工作绩效就是管理。   只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团和气,是和稀泥,管理上等于零。   相反,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常常得罪人,他的管理也等于零。   因此,要先会做人,自然会做事,这就是管理。   管理哲学,就是反省自己的管理经验。   2.全世界对器物的看…  相似文献   

9.
"做官我宁可糊涂,但干事我不糊涂,我不做会当官而不会为老百姓办事的这种官",这句话出白海南省省长卫留成之口。他曾经是中海油的CEO,现在是中国第一个从企业家直接做省长的高官。他说:"现在很多人对当官研究得很透,什么官场文化我搞不清楚,我不去研究它。"从一名企业家到政府省长,这样的"界限"跨度,的确是足够大的了。在  相似文献   

10.
“千斤重担不着肩,群众疾苦搁一边”,做官快活似神仙;“青山不厌千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做官悠然如垂钓;“人家举手我举手,人家画圈我画圈”,做官关键不为先;“工作,随便干干;开会,随便说说;下去,随便转转”;做官秘诀乃随便……如此做官,可真应了李鸿章的一句话:世上最好做的莫过于做官。于是有绕口令曰:“官好做,做官好,难怪人人好(hào)做官”,此话确实是上述做官者的真实心理写照。 官果真如此好做吗?且不说战争年代的当官者是如何提着脑袋干革命的,就是在和平年代,有良心的当官者为了人民哪个不是心憔力瘁。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任职期间,鞠躬尽瘁,日理万机,一天只休息3—4个小时,他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初春,当笔者如约来到新华通讯社时,正患重感冒的穆青老人推辞了其它应酬,专门接受了我的采访一当谈及做人处事之道,穆老感慨道:“我没有什么做人之道,只懂得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处世、树再大不能忘根的道理。’”堂堂正正做个人“人”字工工整整写起来容易,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难矣!穆老正是这样一位敢说真话,为人正直,不怕风险的人。‘“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想不通”的穆青被当成“走资派”揪了出来,先是批斗、抄家,后来又被送去“劳动改造”,但身陷囹圄的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做人的尊严和品格。他不卑不亢、不…  相似文献   

12.
单单有一个好成绩,也许并不值得称道,惟有一个“干净”的好成绩才让人羡慕。无论在何地、何时,对任何人来说,肮赃都是难以让人承受的。 有一个“干净”的好成绩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当“干净”和“成绩”不可兼得时,“干净”也就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正确选择。对于许多人来说,对中国的发展来说,我们做人、做事,发展经济是否也都面临着选择“干净”还是选择“成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入学习《弟子规》,使我们明白“首孝悌,次谨信”,百事“孝”为先,“孝”是一切教育的根本。要做到知行合一,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相似文献   

14.
“盖棺论定”原作“盖棺事定”。意思是指人的好坏、功过只有到生命终了,他的历史结束后才能作出结论。一般而言,用“盖棺论定”来评价某某人未免有失偏颇了些。党的优秀领导干部郑培民在日记中写道;“要保持晚节,盖棺论定”。他是自觉而警醒地直面“盖棺论定”问题,而且他的一生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着实难能可贵,令人感佩。  相似文献   

15.
有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话:做官先做人。做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品格高尚的人。尤其是作为政府工作的领导者,其人格塑造问题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意义深远。人格将陪伴领导者的为官生涯,并在领导实践中将其系统展现,使其逐步走向完善。完善人格的魅力曾造就了众多的领袖人物,在今天,它也是官场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人格魅力的修炼是现代官员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本栏主持者的话·假如有人问你:怎样做人?我想,你一定会讲得头头是道。要成才,要做学问,要搞事业,必先学会做人。怎样做人?其实,人一出娘胎,便开始学做人,从稚童到少年,从青壮年到老年,直至垂暮之年,在人生旅途上,无不布满了你一步步做人的脚印。 有人说,每人每天实际上经常同时担任着几个角色:在家里,既是一个父亲或母亲,又是一个儿子或女儿,在单位里,既是一个领导又是一个下属,在社会上,既有自己的朋友,又是他人的朋友……怎样做人?实质上又是一个做好各种各样的人的问题,非常欢迎新老作者都来谈谈这些问题。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恐怕是一个更值得议论的话题.不先学会做人,怎么能做大事、成大器呢?不过,在我耳畔,忽然又飘过来一句话——现在,有些人不要太会做人噢!当然,这些人时下也绝非少数.  相似文献   

17.
10多年前,我偶读这样一首小诗:“为官不能袖清风,不如归去做田翁;为人折腰打哈哈,堪称猪猡与哈巴;为文不得见真淳,何必欺世又盗名。”这首小诗,虽没有气势如虹、气宇轩昂的豪放,也没有那婉约如小桥流水般的含蓄与舒缓,字里行间甚至有点泥土气息,但读来琅琅上口,字字真实,句句见淳,越品越有味道,让人刻骨铭心。为此,不管我家搬到哪儿,这首诗都随我到哪儿。我之所以喜欢这首小诗,把它珍藏,是因它揭示了做人、做事、做文、做官的真谛与准则。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浪潮下,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的择业素质如何,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自由度和取得职业岗位的层次,大学生身为知识分子的先锋队,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在学校期间不断提高自身的择业素质,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相似文献   

19.
张国玉 《人才瞭望》2013,(12):66-68
有位领导对昊官正说:“某某常告你。”吴官正说:“我发过他的脾气,很不应该,悔青了肠子,他出出气也好。”毛泽东说过,领导工作有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就是做决策、做决定,用干部就是影响人、激励人心。  相似文献   

20.
为人与成才     
本栏主持者的话·假如有人问你:怎样做人?我想,你一定会讲得头头是道。要成才,要做学问,要搞事业,必先学会做人。怎样做人?其实,人一出娘胎,便开始学做人,从稚童到少年,从青壮年到老年,直至垂暮之年,在人生旅途上,无不布满了你一步步做人的脚印。 有人说,每人每天实际上经常同时担任着几个角色:在家里,既是一个父亲或母亲,又是一个儿子或女儿,在单位里,既是一个领导又是一个下属,在社会上,既有自己的朋友,又是他人的朋友……怎样做人?实质上又是一个做好各种各样的人的问题,非常欢迎新老作者都来谈谈这些问题。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恐怕是一个更值得议论的话题.不先学会做人,怎么能做大事、成大器呢?不过,在我耳畔,忽然又飘过来一句话——现在,有些人不要太会做人噢!当然,这些人时下也绝非少数. 主持/刘经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