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把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来进行研究的哲学家,也是第一个试图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的哲学家。虽然这一问题的真正科学的解决,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完成的,但它的提出却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开始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的论述,是哲学史上对于这个问题的最初探讨。对于亚里士多德这样一位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哲学家,正如莱布尼茨说的,如果不把他的“原著中大量包含着的卓越思想加以肯定,那对哲学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论哲学的风格》第4卷第22页)。因此,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的论述,仍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一、20世纪前期(1906-1930)德国美学概况20世纪前30年是德国美学作为公认的纯粹哲学学科存在的最后时期。1906年,第一份专业刊物《美学与艺术科学》(ZeitschriftfürAsthetikundalgemeineKunstwisens...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与哲学──《蒙古族哲学史》前言陶克陶一个新消息!蒙古民族哲学史苑囿的新树终于开出了花朵,这就是《蒙古民族哲学史》。树可贵,花亦可贵──开山第一次。亚里士多德说:“政治学术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这是为他的《政治学》辩护的。据我看,哲学、哲学...  相似文献   

4.
基本粒子波粒双重性的哲学意义杨向奎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Heisenberg)的量子模型是波粒双重性,但在《物理与哲学》一书内,他又以为这波粒不能同时存在,因而导出他的“测不准原理”(Principleofuncertainty)。这本来只能是实验科学...  相似文献   

5.
一定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哲学视域仰海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经济系南京210003)在1859年《〈政治经济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说:“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两个疑难段落浅析李龙海李宗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代表作《形而上学》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还是一部难得的古代哲学史料学著作。由于年代久远,今天的人们在理解它时产生了许多的疑难之处,下面分析的两个疑难段落都是亚里士多德讨论柏拉图的理...  相似文献   

7.
李孟国 《理论界》2008,(11):104-106
本体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内容。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和《形而上学》中对本体做出了不同的阐述,分别提出个体事物和形式是第一本体的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考察始终相关于柏拉图的相论,起初是对相论的批评,后来则是对相论的回归,这一过程使亚里士多德的本体学说既呈现出矛盾,又显示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逻辑科学是关于人们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恩格斯说:“……这样从全部以前的哲学中,还保留独立意义的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反杜林论》1957年版第24页)可见,逻辑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是最晚的,而且有两种逻辑科学的存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9.
国内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有一个从对其作“一般与个别”的知性界定到对其核心(本体论)的再领悟的进路。如果说这可能是研究视界的时代性转换,那么,近来由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神秘又泛泛的领悟到剖析文本、深究其本体(ousia)内蕴、直至反对将“作为存在的存在”当作亚氏之本体,则确实可以表明研究水平的学术性深化。循此,本文力图进一步以国外较新的和比较公认的研究成果为背景,进入亚氏文本,对其本体思想重新做一番剖析与梳理,进而提出并辨明:近代知性意义上的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关系在亚氏哲学中是断裂的;《工具论》的…  相似文献   

10.
真理不是独立于认识者之外的,它的存在是与人们的认识相联系的,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类型(详见拙作《走出真理问题的迷宫一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真理观》,载《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等都必须与科学认识的目的与性质联系起来才能理解。近年来,我国少数学者紧步西方哲学否定认识论的后尘,提出了所谓的“主观真理”之说,这是违背事实的。本文试图通过对科学认识的目的与性质的阐述,为真理的客观性辩护。一、科学认识的目的科学认识与科学活动究竟是为了什么?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科学哲学家的亚里士多德,一开始就意识到了科学…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人学初论包利民“人学”不仅是中国目前理论界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且是当代西方伦理思潮争论背后的哲学基础。比如新兴起的一社团共同体主义”(Communitarianism)在对传统主导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批评中,就启用了亚里士多德人学本...  相似文献   

12.
《四川社科界》2005,(9):11-1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意见》,促进市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支持市州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特设立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市州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市州项目)。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哲学的睿智,审察、提炼古希腊艺术创作的精髓,建树了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合理的文学理论。他的悲剧论可以跨越东西文化的时空距离,完美地体现于传入欧洲的第一部中国戏剧《赵氏孤儿》中。在此将通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的定义及相关悲剧理论视角,对《赵氏孤儿》进行分析与解读,通过分析论证,将对《赵氏孤儿》及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观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的科技伦理思想赵海琦(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科研所)亚里士多德的科技伦理思想,存在于他的伦理学著作中。其现存伦理学著作有三种:《尼各马科伦理学》、《欧代莫伦理学》、《大伦理学》。研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史家,大多认为《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思...  相似文献   

15.
试析中西哲学开端模式□占建志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哲学家们大都认为古希腊人泰利士是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黑格尔在其洋洋百万言的《哲学史讲演录》中把泰利士称为西方哲学的始祖,认为泰利士提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水是万物的本原”,而中国则不存在哲学...  相似文献   

16.
哲学研究 1-1 李醒民 科学是价值中性的吗? 1-7 陈嘉映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1-17 孙周兴 我们怎么做哲学才好?——评陈嘉 映教授报告《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1-20 尚 杰 重读萨特:别一种伦理学 1-26 孙向晨 萨特、莱维纳及他者问题 1-33 方向红 羞感的路径学空间——关于萨特现 象学的批判性考察 1-38 江向东 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的时间比较 ——从时间的本体(源)化视角试析 《物理学》与《忏悔录》之差异 2-1 衣俊卿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 其启示 2-9 任平 论…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又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思维与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简单地说,就是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221页)第二个方面是属于认识论的范围,人们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但第一个方面是否也属于认识论的范围,就有不同看法了。一个习惯的说法是,第一个方面只是属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哲学自我形象的重构张国清(一)语言学转向挽救不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危机自从第一位将自己区别于智者(Sophics)的爱智者(philo-sophics)苏格拉底以来,哲学一般被视为是一门关于追求智慧的学问。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对世界作出的等级划...  相似文献   

19.
“存在领域的划分”是哲学的最高范式。“存在=物质+精神”是传统哲学的立论之基。由于信息哲学重新划分了存在领域:“存在=物质+信息”,所以,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由此也确立了信息哲学的元哲学或最高哲学的性质。中国信息哲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系统的理论,主要表现为9个方面。一是信息本体论:一种关于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的全新存在论学说;二是信息演化论:一种关于物质形态和信息形态双重演化的理论;三是信息认识论:一种关于人的认识发生的多维中介建构与虚拟的学说;四是人的全面本质论:一种关于人的本质的多维综合生成和创造性建构的学说;五是信息价值论:一种能够兼容物质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全新价值学说;六是社会信息论:一种关于社会性质和社会进化方式的新理论;七是信息生产论:对人类实践和生产活动本质的新认识;八是信息思维论:一种关于科学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理论;九是统一信息科学论:一种关于“科学的信息科学化”的当代科学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国内哲学界关于《资本论》哲学性的确证方式大体上有两种:"应用论"的确证方式和"视域论"的确证方式。将《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等同于"哲学知识"研究至今仍然是难以拨去的思想迷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全部理论活动(包括哲学活动和科学活动)从结构上看存在活动方式与活动结果(各种具体的思想观念)之分。《资本论》中的科学(实证)活动不是自足的,其得以展开的前提——基本范畴和原则是由哲学(思辨)活动提供的;同样,哲学(思辨)活动也不是自足的,反思思想最终是为了构成更合理的(关于世界的)思想。也就是说,在马克思那里,并不存在哲学活动与科学活动谁取代谁的问题,但却存在哲学活动的结果能否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条件的问题。当下相关研究应在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的基础上,以哲学的提问方式、表征方式和思想方式进一步推进《资本论》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