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秦汉史籍多处提及"阁道"与"复道",注家皆以为"阁道"与"复道"同.典型的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裴驷<集解>日:"如淳日: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韦昭云:阁道."现代编纂的词典如<汉语大词典>等亦多以"阁道"、"复道"互释.其实,"阁道"与"复道"应有较大区别,若以为二者无异而互释,实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如下的话:“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以及中学语文课本上均是象上面这样断句的。但是有相当多的书则不然,如北大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梁弼的《史记故事选译》、安师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皆标点为:“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黄岳洲先生在《文言难句例释》中也力主此说。他还申明了理由:“‘好会’的说法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3.
蔡蒙考异     
南朝宋时裴骃在《史记·夏本纪》中给“蔡蒙旅平”作注时说:“孔安国曰:‘蔡、蒙二山名’.”唐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蔡山不知所在也.蒙,县名”(见《史记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四十六页).这样就出现两个问题:1.蔡蒙是不是二山名.2.蔡山究竟在今天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4.
一、由于不知标点停顿,导致文义不明甚至史实错乱者 1.《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2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文选》”)节录《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十年……齐,赵来置酒”(82页)的标点,意思是“齐,赵的国王(也可以是使臣)在秦始皇十年到秦国来置酒,招待了某某人。”我们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王建)二十八年,王入朝秦,秦王政置酒咸阳。”齐王建二十八年,正是秦王政十年  相似文献   

5.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营作阿房宫和骊山墓,调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史记·蒙恬传》在叙述赵高的身世时说:“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隐宫”的含义,《正义》称:“余刑见于市朝,宫刑一百日隐于荫室养之乃可,故日隐宫,下蚕室是”。  相似文献   

6.
《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中几处标点,我们认为有可商榷处.(1)郑康成始合《彖》、《象》于经,如今王弼本之,《乾卦》后加“《彖》曰”、“《象》曰”者是也.(第5)按:“郑康成始合《彖》、《象》于经,如今王弼本之《乾卦》后加‘《彖》曰’、‘《象》曰’者是也.”这是一句话,意为:郑康成开始把《彖》、《象》合于经,象今天的王弼  相似文献   

7.
《史记·淮阴候列传》叙述韩信为布衣时有这样一段话: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之文大体相同。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颜师古《汉书注》并引张晏说以解“蓐食”:“未起而床蓐中食。”后代诸如王力的《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8.
《史记·大宛列传》说:“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能通。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根据这一记载,有关专家对乘象国或滇越这一地名进行了研究,认为乘象国或滇越应是当今云南省德宏州及其附近的大片地带,其结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  相似文献   

9.
上海人民出版社标点出版了王国维《水经注校》,“置此一书,便齐备了明清以来近十种的主要版本,”①诚有功于学林。美中不足的是该书标点疏漏甚夥,笔者已撰文讨论过。②兹更择其有代表性者六十余事,分类辩正如下。一、不识专名致误例1.按《史记·年表》煮枣靖侯,亦索隐曰:汉表作革,朱革音棘,棘姓也,棘子成之后。262)③按:《索隐》前有“亦”,显误。“朱革音棘”,亦不可解。“亦”,《史记》作“赤”,乃“煮枣靖侯”之名。“亦”字当属上。《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十二年六月,靖侯赤。”《索隐》:“煮枣端侯棘朱。《汉·表》作‘端侯革朱’,革音棘。……棘,姓,盖子成之后也。”(974)可据以订正。2.《左传》云:延陵季子去郑适卫,说蘧伯  相似文献   

10.
西周吴国的史事,见于文献记载又较为集中的,汉以前主要是《春秋左氏传》和《国语》。而有系统的记述,那是汉人司马迁的《史记》。袁康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在某些方面比《史记·吴太伯世家》要详尽一些。《诗》、《论语》、《公羊传》、《谷梁传》、《逸周书》、《世本》、《古本竹书纪年》、《战国策》、《墨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都有零星的片段的论述。金文也提供了些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标点的古书,一向以准确著称。近来读了该局标点的《史记》及《新编诸子集成》中的《庄子集释》、《晏子春秋集释》,对此体会更深。然亦觉其中偶有标点不当者,兹提出讨论,以就教于方家。 (一) 《新编诸子集成·庄子集释》 1、《天运》: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憯于虿虿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  相似文献   

12.
“角抵”这个名词的出现应在秦末,《史记·李斯列传》记:“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裴驷案:“觳抵即角抵也。”“方作”应表明开角抵之始端。实际上角抵起源于战国,正如《集解》应劭所言,习武时以角抵为戏乐,是较量智慧和力量的一种手段,到秦代才改名为角抵。宋代高承的《事物记原》卷九引《汉武故事》中,也认为秦二世在未央宫内设角抵是起源于战国。  相似文献   

13.
顾炎武《历代宅京记》邺城条云:“齐桓所筑,汉置魏郡,作都始于曹操。”但《辞海·语调分册》“邺”字条,新版《辞海》(一九七九年三卷本)“邺”字条和一九八○年初版《新华词典》“邺都条”却都说:战国时魏文侯曾奠都此地。魏文侯的都城,本已著于史籍。《史记·魏世家》惠王三十一年,以“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又《汉书·地理志·安邑》:也说魏绛(即昭子)徒治安邑,惠王徙治大梁。魏文侯的世次,在昭子与惠王之间,其都城显然是昭子徙入之后惠王迁出之前的安邑。安邑地处吉之西河。《史记正义》云:“文侯都安邑,孔子卒后,子夏教于西河之上,文侯师事之。”《水经注·汾水》:“安邑……春秋时魏绛自魏徙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先周称“周”的时间问题,历来都以裴骃的《史记集解》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为根据。《史记·周本纪》:“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裴骃《集解》:“徐广曰:‘山在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古笈,向称“六艺”(《周礼·地官·保氏》)。汉司马迁云: 孔子云:“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史记·滑稽列传》)儒家独尊,故称“六经”。究其意蕴,庄子亦云:  相似文献   

16.
《史记·大宛传》载:“汉既灭越,而蜀、西南夷皆惧,请吏入朝。于是置益州,越鹤,牂柯,沈黎、汶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吕越入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而北道酒泉抵大夏,使者即多,而外国益厌汉币,不贵其物。”司马迁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即在公元前2世纪末叶前后,人们习惯地将由敦煌往大夏的丝道称为“北道”。从当时的形势分析,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初,汉朝在西城,实际上仅控制着塔里木南道,并未控制塔里木北道。显然司马迁所言“北道”不应是塔里木  相似文献   

17.
“所”字是古汉语中用得既广且繁的一个词。《说文解字》云:“所,伐木声也,诗:伐木所所”。然而《诗经》今本皆作“伐木许许”。这是描摩伐木声音的象声词。今人康殷先生的《文字源流浅说》说:“所,金释所,象用斤锛斫门户之状,户亦声。本为动词。”这是说“用斤锛斫门户之状”是“所”的本义了;古书中又有“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这个“所”是表概数的数词;还有“爰得我所”(《诗经·硕鼠》),这个“所”是表示“处所”意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的古书,在新文学运动以前一般很少有断句,更没有标点。鲁迅说:“标点古书,印了出来,是起于‘文学革命’时候的。”(《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把古书标点,给人们学习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古文本来也常常不容易标点”(同上引),因此,除了难免有时会断错句之外,还常常会引起歧议,而且也常常难以判定是非,取得一致的意见。古人给古书注解,也有同时断句的,唐颜师古注《汉书》时,《赵禹传》中有几句他是这样断的:“公卿相造请,禹终不行,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宋袁文以为“殊不可解”,因断  相似文献   

19.
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曾假设有人非难他写《史记》而辩解说:“余闻之先人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这是说,《春秋》除了刺讽以外,也有褒,他要学习褒的一面,来光大汉家之“明圣盛德”。关于刺讽的一面,他没有直接谈,但是实际上正由于他在《史记》中对汉天子多有刺讽,才这样辩说的。他又在《匈奴列传》评语中说:“孔子著《春秋》,隐桓之闲则章,至定哀  相似文献   

20.
清《揭阳县志》载 :“史定 ,秦时人 ,仕南越 ,为揭阳令。元鼎六年 ,汉兵下番禺 ,定决计属汉 ,武帝嘉之 ,封安道侯 ,邑六百户 ,子当时袭侯爵 ,子孙遂家于揭阳 ,祀名宦。”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第五十三》载 :“苍梧王赵光者 ,越王同姓 ,闻汉兵至 ,及越揭阳令定属汉。”从《揭阳县志》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 ,史定在元鼎六年 (公元前 1 1 1年 )以前 ,已经是揭阳县令了 ,但具体的时间不明 ;而据《史记》的记载 ,也能知道史定在“楼船将军杨仆进入南越地时 (元鼎六年即公元前 1 1 1年冬 )已是揭阳令”了。那么 ,史定到底何时任南越国的揭阳县令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