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来5年,我国将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跑"阶段。全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其中2011年1000万套,将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但保障性住房不是空中楼阁,它们需要实实在在地站在土地上。因此,能否有充足的土地供应,是影响保障房工程进展的首要因素。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地如何做到"应保尽保",对于国土资源部门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也会带来一些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迎来了建设保障房的高潮,最近住建部宣布今年全国保障房将建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2%,保障房建设规模创历年之最。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2011-2015年期间预计完成保障性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在这当中2011年全国已实现开工1000万套。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既是推动我国科学发展、加快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同时对社会,对实体经济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保障房建设现场座谈会并讲话。他指出,要继续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把好质量安全关、公平分配关,更好地发挥保障房建设惠民生、稳房价、扩内需、促发展的多重作用。李克强说,2011年是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量最大的一年,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实现了新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为"十二五"保障房建设开了一  相似文献   

5.
胡平 《城市》2013,(2):59-61
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商品住房成为住房供应主体,保障性住房建设却几经变迁,经历了缺位和补位。在实施"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被提升到政治高度,成为"十二五"时期最重要的民生举措之一。中央要求"十二五"期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其中2011年、2012年分别建设1000万套,后三年共建设1600万套,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相应地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给提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强调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2010年6月,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弥补了长期以来"夹心层"住房政策的缺位。2010年我国建设保障性住房580万套,2011年建设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按国务院2011年3月要求,11月底前,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要全面开工。而据住建部数据显示,今年5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工340万套,但4个月后,全国保障房已开工986万套,已完成年度计划的98%,这突然多出来的600多万套保障房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8.
过去10年里,北京房价大约涨了10倍。中国政府正试图解决这一难题,在中央政府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开始争相修建保障性住房.其数量之大前所未有。中国今年的保障房建设指标比去年增加了70%,按照3月份中国政府宣布的计划,将在2015年前建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几乎可以容纳英巨是为了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和波兰的全体居民。中央政府还希望以此刺激中国经济。不仅  相似文献   

9.
王丽艳  覃晓艳 《城市》2013,(4):62-68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已跨入新时期,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高达1000万套,与2010年580万套相比,增加了420万套。国内主要城市纷纷加大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模,根据天津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三种住房"40万套,比"十一五"增加20%,  相似文献   

10.
天下大观     
各省市签下责任书确保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完成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分配任务。目前,住建部已经向地方政府下达死命令,要求地方政府完成所有的目标任务。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强调指出,保障性住房的任务不仅是一项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下,社会纷纷响应并出现了各种传统文化"热",与此同时,以大学生为主的理性质疑也随之产生,这些质疑正是大学生在面对传统文化时必然会遇到的两重困境之现实表现。这两重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的思维方式及其价值层次之取舍已经不同于传统时代了。为了帮助大学生突破困境,应该完善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划,加强教学反思引导,帮助他们有意识地突破古今思维之隔阂,并在实践中去探索传统文化本有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清理闲置用地“保”,用地“改邪归正”。要依法加快处置闲置房地产用地,对收回的闲置土地,要优先安排用于普通住房建设。这里就包括保障房用地。建议对囤地炒地、私改规划、配建保障性房和承担公益性设施建设被搁置等违规行为,一律没收土地,由政府主导建设保障房。与此同时,吸纳民众参与保障房建设特别是土地供应的跟踪监督上,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马上应对,以保证用土供应不拖保障房建设的后胀。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盛传的一条消息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这条消息是,杭州市政府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白马湖生态创意产业园安排200套景观别墅房,向大师级人才出租,目前这些"隶属保障房体系的别墅",已经有杨澜、余华、赖声川、朱德庸等数十位文化界名流入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     
国土部:今年700万套保障房用地应保尽保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今年,我国用地需求刚性上升.土地需求矛盾突出。国土资源部将加强土地调控,重点保障“三农”、保障十生住房、社会事业等用地需求。同时,对今年确定的700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实行“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5.
张传勇 《科学发展》2013,(12):72-75
面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巨额的资金需求,各地政府纷纷尝试多种保障房建设融资模式,其融资途径涵盖银行贷款、地方债、私募债、公积金甚至是企业债,保障房发展的资金困境似乎正在化解。但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一是发债资金使用流向的监管,二是保障房债券的偿还。保障房项目利润率低,建设周期长,单纯依靠财政投入难以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应该发挥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多方参与、风险共担与风险规避的保障房投融资平台,吸引民间资本、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银行信贷、信托、保险、社保等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使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从源头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2009,(8):79-79
获得保障房后并非“一旦拥有.天长地久”。日前.全国第一部社会保障性住房地方法规——《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从规划到建设、从申请到分配、从使用到退出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条例》根据过去的实践对“退出”机制做了详细规定:已取得保障房后又拥有其他住房的,应主动申报并退出保障住房.退出的保障房由市有关部门按规定及合同约定回收或回购:承租保障房的.如果家庭、收入、住房等情况发生变化,也应主动申报,接受再次审核。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企业参建保障房的利益驱动和主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保障房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在房地产调控趋于严厉、保障房建设力度显著加大的双重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参建保障房,尤其是廉租房和公租房,由于目前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很难形成强烈的直接利益驱动。但其间接利益却是多元的。房企参建保障房,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企业难以进行有效把握和控制。研究认为,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可以适度参与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与政府的协调公关以及开发进度和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朝阳区37岁的大龄男青年钱建新,自2009年1月26日获得保障房申购资格后,便开始了无休止的等待,成为一名"候鸟"。为护住每年都需审查的"候鸟资格",他不敢恋爱,不敢换工作,甚至多次要求老板别加工资。可几年过去,那套看似就在眼前的保障房依然遥遥无期。2013年9月,钱建新以讨要知情权为由将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告上法庭。和钱建新一起将区政府告上法庭的还有另外74个"候鸟"家庭,在他们背后,是十几万名获得申购资格的保障房轮候者,他们建立了多个QQ"候鸟群",共同为房子而战。  相似文献   

19.
保障房住区的规划与设计常套用一般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符合特定居民需求的住区公共空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对广州市7个典型保障房住区居民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发现,保障房住区居民的年龄构成、经济收入、户外活动类型等与普通住区的居民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保障房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应以居民的真实需求为依据,在研究不同人群的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来进行,具体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改善步行交通环境、优化配置住宅周边的休息空间、拓展架空层的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20.
刘云  刘海讯 《城市》2014,(2):72-75
正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涉及房地产业时指出:"要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与2011年末、2012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房地产调控的提法有所不同,此次会议未提及房地产调控和商品房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央会放松调控或退出调控。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格外强调保障房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出"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表明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