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史》中有一件争论了二百余年的公案,即:罗罗斯地区是否实设过都元帅府.此事的起因是,《元史·地理志》中写明,元代罗罗斯地区的最高军政机关是“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但在《元史》的《兵志》和《百官志》等记载中却不是都元帅府,而是“罗罗斯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加上正式记载这个都元帅府全称的只有《元史·地理志》一处,而明确记载这个兼管军万户府的全称的,在《元史》和元代的其它记载中却有多处,因此,围绕着罗罗斯是否设立都元帅府的问题,就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3.
元代石刻《万卷楼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六四年四月,陇西县城西门内城墙下出土元代石刻《万卷楼记》碑刻一块,完好无损,现由陇而县文化馆保存。一、石刻形制石为横长方形,宽一○六、高六十一、厚二十二公分。一面刻字,楷书工整,竖写共二十二行,行十八字,共三八○字。周边施阴线刻莲花纹饰一周,字行间无栏线。刻文如下:万卷楼记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曲周县近年新出土元代诺怀墓志。墓志介绍了志主诺怀的姓氏、籍贯、职官、先世职官及生平事迹,为研究元代史提供了新的材料。蒙古酎温台氏家族五代在汉地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受汉文化影响,并融入汉族文化圈,但在婚姻等方面他们族群意识明显。 相似文献
5.
元代奎章阁的鉴书博士 ,以前仅见柯九思、王守诚被称述。现通过考证 ,发现一位鲜为人知的奎章阁鉴书博士——杜秉彝。杜氏名著元史 ,仕宦显赫 ,亦即知名于时的杜德常 ;又因其曾与柯九思同时任职 ,可证史载奎章阁鉴书博士定员二人之不虚。 相似文献
6.
汪古部是金元之际活动于今内蒙占大青山南北麓的一个部族。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于斡难河源,“授同开国有功者”九十五千户,其中就有“汪古惕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古列坚五千户”。《元典章》记载,汪古部长的食邑有井砂、集宁、静(净)州、按打堡子四处。按打堡子究竟在何处? 《元典章》和《通制条格》以相同文字记载:“砂井、集宁、静州、按打堡子四处,壬子年(1252)原籍爱不花驸马位下人户,揭照原籍相同,依旧开除”。汪古部长除砂井、集宁、净州、按打堡子四处食邑外,西京(元大同路,今大同)和元冀宁路(今山西太原市)代州亦与汪古部长关系密 相似文献
7.
自元世祖到元末顺帝,针对汉人、南人持弓矢的禁令层出不穷,内容多样,学界对此多解读为元朝社会的民族歧视、阶级压迫.实际上,汉人、南人从官员到民众仍然执把弓箭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从追忆传统、聚会娱乐,到买卖谋生,甚至偷盗犯罪,可以说,弓矢文化在元代从未被消灭过.以弓矢为视角,蒙古文化、汉文化甚至有某种共通性,说明堂而皇之的制度规定不能代表现实社会的实际.汉人、南人持弓箭的具体内容,值得进一步探析,以期更全面地认识元代社会,亦能对既往将此作为阶级矛盾论调的研究做出些许修正. 相似文献
8.
元代畏兀儿亦都护官号考尚衍斌早在1940年,韩儒林先生发表了《突厥官号老》一文,明确指出:"元代高昌畏兀儿首领亦都护之称号,即非由拔悉密输入,亦为突厥族所固有"。如今五十年过去了,尽管有些研究涉及到这一问题,但似乎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亦都... 相似文献
9.
10.
蒙元时期欧亚交通空前顺畅,许多前所未见的西域物产得以进入中原,"南乳香"也因此出现在元代中医典籍中。其中使用南乳香最早也是最多的医籍,是至元四年(1267)太医院提点许国祯修订的《御药院方》。而其他出现南乳香之名的医书作者也基本能够接触到蒙古统治者上层。南乳香是基本只供应元朝宫廷和上层贵族的西域药物。通过分析南乳香的药性,可以判断其当即今日所谓的洋乳香(Mastic),是一种产自地中海沿岸的树脂。元明时期,这味香药也以音译名"马思答吉""麻思他其"以及"母思忒欺"出现在汉文文献中。这些译名均译自波斯—阿拉伯语■。元末以后,由于中西交通隔绝,汉文文献中几乎不再有南乳香之名,而关于马思答吉的介绍也谬之千里。 相似文献
11.
元代蒙古王室与畏兀儿亦都护家族联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元时期,畏兀儿亦都护率先归附蒙古国,成吉思汗使其尚公主,并列为第五子。蒙哥汗在位期间,亦都护家族卷入蒙古汗位争夺的矛盾中,与蒙古王室的联姻关系受到一定的影响。经过几位亦都护的努力,到火赤哈儿的斤时,又重新恢复了联姻关系。蒙古王室与亦都护家族基本上世代保持着联姻关系,一直延续到元朝的灭亡。通过联姻关系,畏兀儿人成为蒙古统治者重要的政治、军事盟友,为稳定西域的局势、征服中亚以及南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正> 在元代延祐年间,朱学虽然列为科场程式,开始成为官学,但是,陆学并没有因此衰竭。它恰恰相反,在元代这一时期,一方面仍有一些株守陆学的徒裔;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陆学的思想,甚至陆学的主要思想,却为不少的朱学人物所兼取,使陆学籍朱学得以薪传。当然,从陆学本身来说,它也兼取朱学的“笃实”工夫。这就是元代出现的所谓朱陆之间的“兼综”、“和会”。这是理学发展到元代的一段复杂情况。本文试图对其中的曲折原委作一些论述,以说明在南宋以后理学变化的趋向,以及这一趋向的实质是什么?它与后来明代王学的出现又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