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美国不仅遭到了男性作家的排斥,还遭到女性主义作家的否定。其原因并非像一些西方白人女性主义批评家所说,在于赛珍珠的作品没有反映出女性主义的文学传统,而在于赛珍珠是一个根植于东西方两个世界的独特的女性主义者。从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视角来看,赛珍珠虽然身为西方白人中产阶级妇女,谙熟西方白人女性主义的理论,但她由于从小生长在第三世界,十分了解第三世界妇女的真实生存状况,所以她在创作上摆脱了西方白人女性主义的褊狭。作为一位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她极具前瞻性的思想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赞扬。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后殖民主义意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虽一生关注父权文化下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却并不被西方女性主义所接受,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其作品选材于地处第三世界的中国,二是作品对中国妇女的生存状况以及她们在既定环境下独特挣扎的描述超出了西方女性主义经验和想象范畴。这恰恰体现了赛珍珠超前的后殖民主义意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实情况决定了赛珍珠笔下的女主人公不可能变成西方的“娜拉”,否则赛珍珠的小说就脱离了中国社会真实,没有任何信度可言。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在《大地》中描绘了一幅中国农村的生动画卷,她对于阿兰这位中国传统女性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体系里,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看,同样作为生命孕育者的阿兰和大地之间具有本质上的联系;虽然她们都是财富创造者,却始终无法摆脱边缘化的处境;王龙在生命尽头意识到阿兰和大地作为精神寄托者给予他的力量。这种认识里面蕴含了赛珍珠对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共处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在《大地》中描绘了一幅中国农村的生动画卷,她对于阿兰这位中国传统女性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体系里,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看,同样作为生命孕育者的阿兰和大地之间具有本质上的联系;虽然她们都是财富创造者,却始终无法摆脱边缘化的处境;王龙在生命尽头意识到阿兰和大地作为精神寄托者给予他的力量。这种认识里面蕴含了赛珍珠对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共处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要求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评价与提升,培养一种真正从女性视角进行阅读的女性读者。赛珍珠是首位把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翻译为英文的译者,作为一位接受过西方教育又精通中国文化的女性译者,她在翻译过程中对小说中被异化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体现了其所具有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是提倡女性解放的先驱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女性主义作家。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孕育于不同寻常的家庭,成长于美国求学阶段,开花结果于中国的文化大背景下,与西方女性主义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曾荣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本论文从大地是大自然的象征,女性与土地的合二为一以及男性与土地的背离方面解读小说《母亲》,并探究赛珍珠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母亲》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从全方位的女性视角出发,理解女性自身的生命逻辑,张扬女性内在的生命真实和生命欲求,守望女性终极的生命价值追问和灵魂自由求索,体现出一种深邃真切的人文关怀。赛珍珠对女性生命和灵魂的诗性守望淋漓地展示在其女性主义作品《闺阁》之中。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对《大地》三部曲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赛珍珠是鼓吹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大地>三部曲描写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妇女在解放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和她们自身思想的变化历程,反映了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赛珍珠大体上把中国妇女分为传统妇女和现代妇女两类,并揭示了她们不同的主体性.她赞美传统妇女的传统美德,但更珍视现代妇女的现代美德.正是后者指引着中国妇女解放的方向,体现了赛珍珠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的自由博爱思想在小说《群芳亭》中性格和灵魂残缺的男性身上得到了演绎和诠释。女性主义在性别对峙基础上提出的对一元化自由的追求和绝对的平等是与赛珍珠自由博爱以及异质文化交流的思想相违背的。两性的自由和平等是绝对的全人类的自由和相对的两性间的平等。赛珍珠的作品不仅为东西方异质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而且对我们致力于两性平衡与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的大量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女权主义思想,与其家族小说相比,赛珍珠抗战题材的小说更加鲜明地展现了其女权思想。在她的抗战小说中,女性在战争中获得成长的社会历史空间,女性与民族共生,并能够指引男子的抗战事业。因此,以此为切入点研究赛珍珠的女权思想,更有助于启发人们深入探讨女性主义的内涵和女性解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出现后,女性主义者希望能够利用这个平台塑造真正平等的男女文化。她们被称为"网络女性主义者"。而网络女性主义者分为自由的、前卫的(硬的)网络女性主义者与传统的(软的)网络女性主义者。前者为网络女性主义中的乐观主义者,而后者为悲观主义者。乐观的女性主义者期待在虚拟空间中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而后者却认为互联网并非"新"科技,它仅是一种有文化性别特色的科技,无法支持妇女的解放。因此,悲观者认为在性别研究中,互联网绝非网络乌托邦。博客是一个理论上人们可以自由发言的虚拟空间,而博主是否真正可以摆脱现实中面对面交流那样的束缚而发言这个问题仍待解决。基于对博客现象与语言性别研究的兴趣,作者对中国博客语言进行性别特征分析,旨在说明乐观女性主义者所认为的网络乌托邦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在1990年代作为一种先进的西方理论被介绍到中国来。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出现了问题,即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生搬硬套和简单的“拿来”、“拼贴”。中国的女性主义者试图构建起建立在中国本土经验基础上的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即将西方的女性话语资源与中国的本土经验相结合。中西方的女性主义需要开放式的对话,中国的女性主义要对西方女性主义进行对接、整合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历时地看,作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赛珍珠显然没有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站在全球化语境下去认识赛珍珠,通过引入"文化边缘人"的概念去解读赛珍珠,我们可以找到赛珍珠及其作品被排斥在经典之外的原因。作为文化边缘人,赛珍珠站在了时代的前列,这也是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她被学术界"重新发现"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视角切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赛珍珠在当代世界文坛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哲学中,身体一直是不被关注的他者,一个不能表达的沉默者,一个空洞的符号。从尼采到福柯,身体被拯救了出来,地位凸显。福柯的身体理论,诠释了身体备受摧残与压抑的历史,从古典时期的肉体惩罚到现代的灵魂惩罚,让我们看到了知识与权力合谋对身体的规训。女性主义者深受福柯身体理论的启发,开始关注被操纵、控制、压抑的女性身体。在现代消费语境下,女性身体成为被看的对象、商品化的观赏物,运用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女性在当下的处境,提高女性意识是很必要的,女性主义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考察了赛珍珠的《大地》中女主角阿兰的形象以及从文化的视角考察了她对中国传统女性的关注。赛珍珠在作品中探讨了中国妇女的命运、地位和自我价值的问题并对她们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男性主义至上的社会观念做了有力抨击 ,对女性做了热情的讴歌 ,推动了当时及后来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女性的沉默与抗争--评赛珍珠的《大地》与《母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珍珠以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大地》中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表现了一种以沉默为话语特征的中国女性形象;在《母亲》中,则更多地以理想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个具有抗争话语特征的女性典型.虽然这两种人物性格话语特征不同,但她们都表现了赛珍珠对中国妇女生存状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再现.通过她塑造的两类妇女形象,中国妇女坚韧、豁达、聪慧和忍让的品格赢得了西方读者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18.
西尔维亚·普拉斯并不是一个自觉的生态女性主义者,但她的诗歌中包含了明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尤其是针对生态 女性主义批评对象之一的“工具理性”,普拉斯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其诗歌中,她描写了女性及自然的被贬抑、被 降格,批判了二元论的“殖民化”逻辑及女性和自然的“工具性”功能,反映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9.
在一直以来的父权制社会里,作为被支配对象的女性是没有话语权的,或者是沉默的。女性被扭曲的“他者”形象,直接导致了两性的不平等地位,觉醒的女性主义者开始了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状况不断恶化的今天,把女性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的生态女性主义不但是女性主义的新发展,更是我们力争建立一个平等的、多元的、两性和谐社...  相似文献   

20.
在英美女性主义者看来,独立的女性文学传统是一个确定不疑的理论支点。弗吉尼 亚 ·伍尔夫作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从史的角度证明此观点,为英美后世的女性主义者 们 树立了一种信心和规范。其后,肖瓦尔特、艾伦·莫尔斯、吉尔伯特和古芭等人沿着伍尔夫 的脚步继续深入探索,并分别提出独立的理论见解,虽有各自的缺陷和盲点,但她们敢于和 菲〖JP2〗 勒斯文学传统相抗衡的勇气势必给后世的女性主义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事实上,传统 总是为了适应特殊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当英美女性主义者刻意地树立传统时,不自觉地 将 自己置身于父权制同盟的地位,削弱了女性主义全方位的颠覆力量,在这一点上,法国女性 主义者们的解构立场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