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祝华 《南方论刊》2011,(4):I0014-I0015
王母社区位于大鹏半岛的中心地带,与葵涌、南澳接壤,是大鹏半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大鹏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全社区辖区总面积19.3平方公里,下辖社区直属企业——深圳市大鹏王母股份合作公司及黄歧塘、大鹏山庄、中山村、  相似文献   

2.
李祝华 《南方论刊》2011,(10):I0018-I0019
深圳市龙岗区大鹏街道王母社区综合党委认真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紧紧跟着社会发展的步伐,遵循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和存在问题,科学研究,着力在“转变”二字上下功夫,积极做好相关工作,成效显著,致力于把社区发展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和谐幸福社区。  相似文献   

3.
胡羽 《理论界》2014,(12):98-101
本文通过对"上海模式"、"杭州模式"和"宁波模式"三个典型的社区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当前社区治理中应发挥党政的主导作用,推动多元共治;发展社会组织,培育公民社会;动员政府之外社会力量,促使其在经济方面支持社区建设;创新服务手段,发挥媒体和网络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是"2+N"模式,"2"是指我国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主体由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N"是指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借鉴美国"市场主导、社团协作"模式、日本"保护司"模式,我国参与模式的发展方向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商业模式开发与推广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将经济和高效整合社区资源,创造大量社区创业和就业商机.而长株潭目前亟待创新模式,统一规划,规范建设和管理社区服务平台.以商业模式推进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需确定"两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目标及长株潭"两型社区"公众需求的服务、内容,探讨合适的"两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与推广的商业模式,高效地组织好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中国社区治理的主体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治理是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治理实践的探索前进推动着社区治理理论的研究创新。在当代中国的社区治理中,党组织、基层政府、赢利企业、社区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成为了社区治理的五大主体。这五大主体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关系,即居民委员会与党组织、政府组织构成了政治系统的"二元半";居民委员会与社区居民、社区中介组织构成了社会系统的"三点一线";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构成了经济系统的"三驾马车"。居民委员会是这三种关系的联接点,并促使其相互作用,推动着中国的社区治理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科技时代的到来扩大了互联网模式的应用,最明显的是体现了"互联网+"在各生活领域的智能创新,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捷。其中"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的应用,能够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帮助解决我国老龄化人口加重所带来的困难。故而,本文将针对"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阐述其研究背景,探讨传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弊端,给出了"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为今后社区居家养老中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乡村社区权力关系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农村社区中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争夺场景的社会学考察,可勾绘出农村社区小铁矿开采过程中基于矿产资源开发的权力运作系统。在矿产资源开发背景下,以经济链条为纽带的"权力的经济网络"将社区内外的权力紧密联结在一起,逐步构结成一张"总体性"的权力网,主导着当地乡村社区的矿产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9.
1999年"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的选择,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中国社区治理的实践始于城市,城市社区治理成为当代中国社区治理的排头兵。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是怎样运转的呢?中国的城市社区治理以居委会为基石,在三大领域形成三种基本的关系,即居委会与党组织、政府组织构成了政治系统的"二元半",居委会与社区居民、社区中介组织构成了社会系统的"三点一线",居委会又与业委会、物业公司构成了经济系统的"三驾马车"。居委会作为这三种关系的联接点,促使其相互作用,推动着中国的社区治理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在社区建设中重铸社会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社区建设既是对经济转轨、体制改革的现实回应,也是现代性的全球化浪潮多层渗透下的实践选择.当前我国社区建设面临两个基本问题:转变旧有的"单位意识",重构与社区建设相适应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认同;完善社区建设的配套组织和制度安排,营造和谐的日常生活世界,为社会成员的"家园感"与"社会感"、"地方感"与"全球感"的联结与平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以人为本的社区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也迅速加快.在城市化进程中,客观上要求社区服务必须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因此,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然而,在当前社区建设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很难跟上社区发展的步伐,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各方面密切配合,采取综合性对策加以解决,从而推动社区建设的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生"问题.文章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中隐含的人性假设和社区以人为本人力资源开发的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社区人力资源开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确立以社区工作者为中心的开发思想;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关注社区工作者的需要;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区存在经济融入难、政治参与难、社会保障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牵动着城市发展的神经。要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难问题,需要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的就业机制、城市社区准入参与机制、城市社区保障机制的三管齐下机制,使他们不再是城市化的"边缘人"而真正融入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13.
王林 《重庆社会科学》2005,(10):112-115,128
社区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育和逐步成熟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公共化,经济的市场化,个人的主体化是其产生的前提条件。这样形成的社区实质上是个公共活动的空间,是居民的伦理共同体。它的特点是:社区成员的主体性、平等性;社区活动的公共性、参与性。社区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正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社区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它对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同时由于它的实质和特点,决定了它主要由成员达成共识的道德规范来约束居民的行为;决定了社区建设和社区道德建设的密不可分,是同一的过程。我们必须通过发展社区,通过社区舆论监督机制,文化氛围的形成来推动社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区道德建设的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道德建设是我国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社区建设理论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拟从社区道德建设的经验角度,提出了社区道德建设是社区建设"生命线"的观点,总结了社区道德建设坚持"四个结合"、社区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等经验,为社区道德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闫文秀 《东岳论丛》2011,32(11):135-139
从"村落"到"社区"的转变是当前中国乡村社区变迁的重要表现。基于不同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划分标准,山东省目前形成了工业化推动下的就地城镇化型农村社区、城市化扩张下的"村改居"型农村社区和农业产业化推动下的合村并点型农村社区。对这三种类型农村社区的分析表明未来中国乡村社区的转型与发展不但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与整合,更需要借助国家"看得见的手"消除不利于乡村社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提供新的制度供给,加强对乡村社区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6.
于小杏 《南方论刊》2007,(10):52-53
社区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同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是相对于"现代工业社会"而言的传统农业社会的组成部分,社区概念的异化是指社区的内涵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丧失了其原意,而走向其对立面,并成为现代工业社会整合的基层单元。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概念逐渐异化。  相似文献   

17.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近年来抓思想政治工作促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成效显著,被授予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的称号.他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生命线",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鲜经验,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顾慧君 《理论界》2010,(9):186-188
本文试图通过社区空间尤其是公共空间上的不同与差异对于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培育和积累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即以社区空间这一视角考察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聚集过程。本文从现有研究和文献的回顾中,从理论上梳理和归纳了社区公共空间影响社区社会资本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功能"解释与"意义"解释两个基本理论框架。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在理论意义上加深人们对于空间如何影响社会资本聚集过程内在逻辑和机制的理解,在实际意义上也对于社区设计以及社区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同国家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立模式差异非常大.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以来,学者和实务部门对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置众说纷纭.社区矫正机构"1+X"模式,即国家司法行政机构与"第三部门"对社区矫正对象刑罚执行职能与教育、矫正、帮助职能分工实施的矫正运作模式,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可行性,且符合经济和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20.
韧性社区是城市公共安全的基础单元。当前,学界对韧性社区的探讨理论视角多、学科杂,人们不易掌握其理论,也不易将其应用于实践。"韧性"的概念源于物理学领域,而后逐渐应用于社会研究领域。"韧性社区"内含物理层面的"抗逆力"、社会生态层面的"恢复力"和社区成员的"自治力"三重指向,是以社区共同行动为基础,能链接内外资源、有效抵御灾害与风险,并从有害影响中恢复,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动社区。构建韧性社区应识别和整合可供运用的人类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因素,将能力培育置于重要位置,推动社区内部自我增强、社区外部城市整合的"双向构建"。我国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部分契合了韧性社区的内涵,但其仍遵循传统的以社区脆弱性为主的治理路径,对社区自组织、社区能力的关注不足,缺乏对社区进行长期动态评估的体系。今后还须着力推动韧性社区概念的本土化应用,加快制定中国本土化的韧性社区指标体系,为城市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