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湄 《学术研究》2008,(3):115-118
中国史学史研究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科学史学的理论方法论体系当作真理标准,以之重塑中国史学传统,给它化上时妆.而后现代主义把"现代"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加以相对化,让我们多少能换一种眼光来看中国传统史学,把它从科学吏学的"镜象"中移出,让它在科学史学的对照下显出"新意"与"个性",给现代史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另类启发.作者力图给出几个例子,以引起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以"儒学复兴"为背景的标志性作品。该小说对儒家化宗法文化的弘扬,恰是在"文化复兴的现代中国"的新民族国家叙事下的一种"传统的发明"。然而,无论暧昧的两性奇观,还是浓重的历史虚无主义,都使得"传统的发明"在复杂的文化语境内遭遇了"再造传统"的现代性焦虑,从而使小说的叙事逻辑和价值取向充满悖论。这也暴露了后发现代中国在重塑现代民族国家叙事时的内在危机。  相似文献   

3.
诗化叙事与人生救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传统中一直有一个"呼唤现代文明"式的历史主题,而在对现代小说的研究中也相应地存在一个中心价值——文学对历史进步主题的呼应。这一表现与评价模式同样规范着现代小说的体式。现代作家的诗化叙事正是逸出这种规范后的小说实践,其中也正蕴含着小说文体解放和生命自由的可能。"诗化小说"接续的更多的是王国维曾经实践过的现代性理路,既强调小说的审美特性,又不忘与人生"救赎"关联;而这种小说的拯救功能与强调"小说救世"的社会历史意义的不同在于,诗化小说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时不再需要经由"小说救世论"的认定方可获得自身的价值依据。诗化叙事有效地克服了心灵单一化、粗俗化所带来的叙事局限,在文体形式和文化理念上使小说叙事获得了双重解脱。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入手,管窥其与京派小说中现代意识内在的多角度联系和京派小说现代意识独特的深层蕴意。他们的现代意识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心理学、美学理论,对传统进行重新阐释和运用,从审美角度反思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陶晶孙的域外题材小说不论思想意蕴还是艺术形式,在现代文坛上都是独异的,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混血儿".他的那些以日本为背景的小说,鲜明地体现出了作者在日本"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文化意蕴;而回国后的陶晶孙最终也未能摆脱日本文化的"阴影",始终被排斥在中国现代主流文化之外.他的文学创作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成分实在太少,倒应该说是日本"物哀"、优美等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情绪和技巧相结合而产生的"杂种".由此,决定了陶晶孙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孤寂的命运,也决定了他小说创作的奇特风格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是转型期文化的内部结构。这个文化冲突贯穿于当今思想界、文学界的各个领域 ,构成诸多的思想论争。本文对新市民小说进行了文化批评 ,分析了小说主人公们价值选择的多向性和矛盾性 ,用艺术形象揭示了这一转型期文化的内部结构。生活的逻辑告诉人们 :思想解放虽然是转型期文化的主导方向 ,但并不能彻底否定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那些合乎人性要求的内容 ,依旧对现代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这就形成传统与现代既相互否定又相互肯定的复杂关系 ,并在这种肯定与否定的互补中推进新文化的建设。对新市民小说进行的这种文化批评 ,打破了长期统治思想文化界的单向思维方式 ,为文化选择提供一个更加符合历史要求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小说的研究似乎有一种模式化的套路———固定在小说创作的文学因素方面。而对作家创作影响极大、为作品产生提供了丰富养料的文化因素则涉及较少,甚至忽略不提。因此,小说研究极易陷入片面性与表面化的研究误区。最近,笔者读到贾剑秋著《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一书,不禁耳目一新,犹如看到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一道新风景。该书打破了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习惯思路,将阅读个体与小说文本的沟通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以适应物像丰富、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对文化沟通、传递、变异、整合的解读需求,准确地体现了“小说是文化的立体影像”这一…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2):87-91
越南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尤其在汉文小说中形成了与中国相近的小说传统:叙事模式上仿照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且沿袭了我国古代小说的评点风气;思想传统继承的是"民本观"、"正统观"和"华夷观"等核心的儒家价值观念;除此之外,与我国古代小说一样,在越南汉文小说中也涌现出明君忠臣、贤父孝子和烈女节妇等一系列典型丰满的人物形象。考察越南汉文小说的小说传统,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在越南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五四"是现代小说的开端,她的发生发展与西方小说的引进介绍不可分,但她与传统文化、文学的联系更不容忽视.现代小说生成之中,其小说结构形态(文类)的形式背后,也联系着宇宙观、人伦精神、"士"阶层特征、"逍遥"人生的自由追求等诸多传统的内涵.最重要的是,现代小说家一方面自觉地对传统进行着创造性的转换,一方面在其创作中始终抹不去一种传统精神的保留.因而,她昭示了现代小说中国化的某些本体和核心命题,以及"五四"小说现代性究竟是如何再造传统和精神延续的.  相似文献   

10.
季桂起 《文史哲》2004,(5):55-61
心理学对于"五四"小说的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五四"小说借助于心理学的影响,实现了中国小说艺术模式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问题,是小说把艺术表现的重点由人的外部生活世界转向人的内部精神世界。这形成了小说艺术特质从古典到现代的重大变化。实现这一转变的原因当然主要是文化环境的变革和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但心理学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心理学为"五四"作家提供了新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加深了"五四"小说对人的认识和表现的深度,促成了以情感抒发和心理显示为主要追求的"心理小说"写法的大量出现。其次,心理学帮助作家去深入探讨人的深层心灵活动,使他们可以借助心理学知识,直接进入人物的心理世界,对人的心理世界进行科学的观察与探求,从而能够塑造出具有现代人精神深度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五四"小说作为"人的文学"的内涵。再次,心理学促进了作家对小说性质和特点的理解,推动他们对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述技巧和描写手法等艺术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最终形成了小说艺术模式的全面变革。第四,心理学帮助作家深化了对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理解,为"五四"小说借鉴外来新潮小说艺术从而实现中国小说艺术模式的变革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在当前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学术思潮中,探讨边地中国的文化和边疆民族的生存状态、文化精神,发掘边地文学的独特魅力与文学史价值,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引起学界关注,并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王晓文新著《中国现代边地小说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版)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该著立足于"边地"视角,以大文学史视野观照现代文学原生状态,以开放包容的学术胸怀建构"文化边地"的学理体系,在对现代边地小说进行文化解读和审美探寻的基础上,深入  相似文献   

12.
曹骏扬 《社会科学》2005,2(5):118-123
梁漱溟把"法"作为文化的现象之一,通过中西文化的分析比较,对中西的法文化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试图在近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两难境地中寻求既适应中国民族文化特点又符合现代文明发展趋势的新路.他的这一探索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基本以失败告终,但对于今天的现代中国社会仍然具有不应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乡土文明向现代都市文明转型的过程.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始终忠实地反映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于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我们可以读到许许多多"乡下人进城"的故事.在新世纪,随着汹涌澎湃的"民工潮",以"乡下人进城"为主题的小说更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这些小说大都展示了进城后的乡下人在乡土文明与都市文明冲突中的尴尬处境.其中有部分佳作延续了"五四"的启蒙和人道主义传统,从权力文化、消费文化与契约文化等角度对当下的都市文化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展示了新世纪文学创作的实绩.  相似文献   

14.
在“天人合一”的框架中着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符合现代生态伦理思维的思想元素正在成为中国生态伦理研究中一大特色,也逐渐变成了理论上的一大热点,而且人们在理论倾向上更多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伦理思维的一致性,给人一种明显的感觉是,似乎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和发展只需“返本”即可“开新”。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并不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确包容着非常丰富的与现代生态伦理思维相一致的思想成份,但是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伦理思维并不是一种完全契合的关系,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冲突或矛盾更是问题的实…  相似文献   

15.
家族文化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向明 《学术研究》2005,(6):132-135
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本文以家族文化为例,从家族文化的特质、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人物类型以及家族文化对现代小说的双重影响等三个层面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小说及其作家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湖南小说以“湘军”独有的品格在当代文坛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尤其是湖南长篇小说创作,在高扬作家主体精神、探求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意识的整合、艺术地适应市场文化需求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新世纪中国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2021,(5)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历经现代社会剧变和文学变革,中国文学传统始终在赓续革新。从古典时代到现代,可以梳理出两个基本传统:其一是"抒情传统";其二是"史传传统"。从古典时代的四大名著起,小说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进入现代,小说更是构成了文学的主导形式,"史传传统"也以现实主义之名占据美学规范地位。20世纪中国的文学和文化变革始终为激进现代性所支配,直至1990年代,传统文化才获得正面肯定,而文学充当了先知先觉的角色。1990年代以后,乡土中国叙事以其内隐的"史传传统"为中国文学创建出一批重要作品,也有一批作家走向成熟,中国文学做出了非同凡响的伟业。在这一意义上来说,传统延续至今,富有活力的当代文学证明了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传统与当代以隐显的两种方式推动中国文学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是城与乡的过渡,联系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两极,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农业文明,又渗透着商业社会的现代因子,有着城市和乡村的双重特色,因此小城镇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就具有了特殊的文化意义,以小城镇为文化背景的小说创作在反映社会人生和历史状貌方面就有了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功能。小城镇题材的小说创作生动地展示了近现代乡土中国在异质文明冲击下的特殊状态,形象地演绎了宗法社会的初步蜕变史。同时,小城镇文学斑斓的城镇风情和丰富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常"与"变"的历史镜像。  相似文献   

19.
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叙事模式,也是中外小说"异构同质"的叙事传统。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在中外交汇、古今争斗背景下发生、形成,从晚清到"五四"的整体发端,始终没有摆脱传奇叙事传统的背景影响,既"承袭"中国小说传奇叙事的传统,又与西方小说传奇叙事模式相整合,在"传统与发展"的意义上完成了"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始终是根植于官场小说中的恒定因素,政治传统、政治伦理与政治文明成为官场小说讲述的核心内容,但官场小说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阐释仍然存在无法规避的局限和窠臼,使官场小说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陷入到模式化状态。王晓方的官场小说在对传统政治中的"官本位"思想、官场小说中的"现代性"焦虑和小说对政治表述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