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现有的学理论是一种在经典学时代形成,而且打着极为深刻的经典学烙印的经典学理论。作为经典学理论,它基本上不适应用来解释一个越来越泛化的学现实。针对这些年来所发生的学“泛化”的现象变迁,本首次提出了“经典学”、“后学”、“后学时代”和“后学社会”的概念。并认为,今天是一个不同于“经典学时代”的“后学时代”,“后学时代”需要建立自己的理论评价标准和体系。  相似文献   

2.
“雾”、“月”、“太阳”是杨骚诗歌中的三个主题意象。“雾”的迷惘苦闷、“月”的思念感伤、“太阳”的光明与希望 ,展示了诗人由一个感伤的象征主义诗人成长为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战士 ,并逐渐步入历史中心的蜕变过程 ;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时代变迁和发展的趋向 ;诗作具有一定的文学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使心理学独立于哲学并获得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使心理学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哲学心理学到现代心理学确实是一个进步,但这种进步也许并不应该完全由方法来界定,我们应该对现代心理学对“法”所保持的不理性的热情持几分慎重和担忧。事实上,就现代心理学而言,一旦“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心理学的发展就已经步入了“后法”时代。“后法”时代的心理学应该始于机会,必须要和民众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同时要对各种研究方法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五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80年来领导中华民族前赴后继,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的真实写照,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的时代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时代。只有大力弘扬“五种精神”,才能真正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实现党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培养新世纪高等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德育工作正处于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中,如何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破除旧观念,树立“育人为本”新理念,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积极探索和研究德育工作新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缪篆" 考论     
确定“缪篆”一词产生的时代,是正确揭示“缪篆”性质的起点。“缪篆”和“摹印”功用一样,但风格有异,“摹印”与“缪篆”之间存在着一个发展过程;“缪篆”指的不是有谬误的篆文,也不是笔画屈曲缠绕的字体,而是指汉武帝太初至王莽居摄时期臻于成熟的汉印文字,其特点是笔画饱满、结体方正、风格整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文献中所讲的“与时俱进” ,已由一个一般的日常用语 ,发展为一个具有特定科学内涵的概念和论断 ,赋予了科学的规定和全新的时代内容。“与时俱进”具有深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实质上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推广应用。体现时代性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把握规律性是与时俱进的根据 ,富于创造性是与时俱进的目的 ,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周礼的重要传承者。面对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以“礼”救世,希望能建立一个理想的礼制社会,“礼”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论语》作为反映孔子哲学的著作,对研究孔子礼学思想有重要价值。文章从《论语》中“礼”的内涵着手,探讨“礼”在《论语》中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个体写作”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降呈现的一种引人注目的创作态势,既以社会文化转型为背景基调,同时又承载着各种时代文化转型因子与符码,成为时代文化转型的突出表征。个体经验的注重、挖掘与呈示既与长久浸淫的群体意识、单向意识勇敢“断裂”,又构成了对“朦胧诗”、“寻根文学”、“先锋小说”等集体性叛逆的叛逆,营造出众生喧哗的氛围。其以“身体”为依托,以个人经验为最高准则的艺术诉求与实践风貌,无疑是中国文学向着现代主体自由所迈出的有关键意义的一步;却又在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思潮的裹挟中不期然成为拆解主体神话的…  相似文献   

10.
请用"仁学"代替"儒学"——给儒学朋友的一封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仁学指涉着:先秦伦理学思想;儒学指涉着:秦后出现的综合制度性现象和封建政治意识形态。前者是个人性思想,后者是集体性制度。儒学已随封建时代历史的结束而永远逝去,仁学则因针对人性心理特质而可普世长存。当前国学之战略性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时代课题,是把“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目建立起来,用以取代极为含混的“儒学”名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