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进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观念则对经济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就我国当前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仍然很大而言,原因固然很多,但观念滞后,思想保守,不能不说是其中重大而关键的原因。那么,西部民族贫困地区观念滞后的程度怎样,原因何在,以及怎样使之更新观念,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大势呢?笔者根据对湖南省花垣县的调查,提出如下调查与思考。观念滞后的主要表现及原因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与黔、渝两省(市)接壤,属典型的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小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花垣…  相似文献   

2.
我国幅员辽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是由于长期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地理条件等因素所形成的。贫困地区大多集中在西部,许多贫困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加强贫困地区的开发,是东西经济均得发展,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缩短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差距的有力措施。几年来,不少贫困地区在国家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的大力援助下,自身更新观念,增强商品经济意识,积极投入市场竞争,依据本  相似文献   

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就民族贫困地区而言,它们大都存在着经济基础较差、资本积累不够、自主投资乏力、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紧紧围绕如何寻找和启动发展的“引擎”,增强动力做文章。结合我在保靖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我认为关键要巧用“四力”。一、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激活“内”力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除了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发展意识不强、体制不优、机制不活,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部大开发步骤的加快,民族贫困地区经济正向开放型方向发展,法律的作用及重要性在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中愈来愈突显,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工作,则是民族贫困地区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抓住社会变革历史机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传统意识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意识对西部大开发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少数民族传统意识对西部大开发有适应与不适应的二重性,其消极因素对西部大开发有不良影响.因此,西部少数民族需要在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下,改变落后观念.树立现代意识,共同促进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苗族传统意识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指出民族意识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作用,接着对苗族传统意识进行立体分析,指出传统意识中的精华部分对西部大开发仍有积极作用,但需要发展,渗进新的内容,其消极部分对西部大开发则起着阻碍作用。因此,要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必须努力改变旧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7.
由于多种原因,湖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依然非常滞后,贫困人口分布众多,而且贫困程度较深,治理难度较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解决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贫困问题则需要制订正确的扶贫政策,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利用资源优势,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转换传统落后观念。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现状,并通过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相对滞后的成因和当前仍存在的人口增长过快、生态恶化、基础薄弱、制度僵化、观念落后等严峻问题,旨在探索西部民族地区面对21 世纪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实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民 《青海民族研究》2006,17(3):127-12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公平,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发展水平低,人才资源短缺。西部民族地区要根据本地的实际,通过进行不断的观念更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出新,找到迅速缩小各种教育差别、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途径和办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龙廷光  龙杰 《民族论坛》2002,(11):62-63
<正>随着党中央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的民族文化已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连接中西部的湘西州来说,怎样借西部开发之东风,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加快发展,实现其对民族经济的整合与联动效应,达到推动湘西腾飞之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18日至28日,我作为西部人才工程党政综合经济管理研修班的一员,赴江、浙、沪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所到之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并迫切感受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对于广大的民族贫困地区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以东部沿海地区的崛起发展为重心,以牺牲西部民族地区的加速发展为代价。无论在资金、物力和人力上,还是在政策上,国家都对东部沿海地区给予了巨大的倾斜,而对西部民族地区,依然是注重“输血”的扶贫,忽略了“造血”机制的培养,导致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日趋明显。九十年代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三大任务:一是依据自身客观条件,继续发展原材料行业,支持东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力争缩小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到本世纪末有一部分民族地区达到全国中等发展水平;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在构建性和涌现性的共同作用下,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形成一定的发展路径,并体现出明显的演化轨迹。文章以路径演化为视角,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重点阐述了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期资源优势困境、政策偏失性路径锁定、比较优势产业刚性陷阱等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战略选择,旨在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寻求理论支持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构建了模型,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城镇化与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相比而言,经济发展政策短期效应较好,而城镇化政策长期效应更为显著。最后,就如何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使农民收入增长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很多,人们更多地关注历史、教育、环境等因素,而对金融发展滞后、资金供求矛盾紧张带来的经济发展缓慢关注较少。经过对比发现,穆斯林地区的民间信贷与伊斯兰金融,在形式上有高度的相似性,根源在于其共同的宗教文化基础。作为金融创新工具,发展伊斯兰金融不仅可以吸引外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能更好地为穆斯林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凝聚3000万穆斯林同胞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6.
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其产业经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加快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与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多重差距进行了全面检视;通过产业经济分析,揭示了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低是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多重差距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地处边陲 ,经济落后 ,工业化程度低 ;加上观念滞后、生态脆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其现代化进程步履迟缓 ,但又显得格外迫切。面对西部民族地区还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这一现实 ,加快工业发展 ,进行技术创新就成了该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将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与物权的激励功能相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 ,要进行技术创新 ,就需要完善的物权制度 ;充分发挥物权的激励功能 ,是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首先,要突破观念落后的障碍。观念落后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软瓶颈”。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开发的是人的观念。西部应相应强化两大观念,一为市场观念,二为人才观念。提高市场观念,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分重视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各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在开发项目和投资方式、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产品生产和销售服务等方面,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西部企业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其次要实行轻徭薄赋的优惠政策,使西部居民迅速积累起必要的生财之本,加速市场的形成,推动西部地区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报告主要内容为:黑龙江省边境民族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基本情况、边境民族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和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边境民族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向廷虎 《民族论坛》2005,(12):32-33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贫困山区民族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山区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十分艰难,多数山区贫困落后面貌还未从根本上改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与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现实迫使我们反思:山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何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