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扬州古城及城郊,现存的牌坊就有多处。但作为苏式牌坊的重要代表之一,蜀冈之上、大明寺前的“栖灵遗址”牌坊可谓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牌坊正面题有“栖灵遗址”,背面则是“丰乐名区”四字,题字皆为篆书,古拙凝重。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下诏全国30个州建立30座供奉佛舍利的宝塔,于是在大明寺前建成了栖灵塔,塔高九层,高耸入云,极为壮观。该塔在唐朝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不幸毁于火灾,后来,人们便在寺门前建了这座“栖灵遗址”牌坊,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2.
“节孝坊”     
“节孝坊”在顺德杏坛镇古郎乡圩坊附近,距百岁坊不远。建于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庑殿项建筑,前临小涌,方向东,偏南20度,全高4.25米,底基宽5米,门宽3.3米,柱根有抱鼓石,现存四块。为旌表伍文光妻子林氏,孝奉家姑而立。坊表上额两面刻字,正面中央石匾竖刻“圣旨”二字,其下横批刻“节孝”,两旁石柱分别刻有“钦命广东布政使口口布政司口口处士伍文光妻林氏立”、“嘉庆三年立夏吉日建”字样。背面横批石匾刻“奕世流芳”四字,坊为花岗岩石构筑。1991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父子进士”牌坊,又称“丝纶世美”牌坊,位于梅州大埔茶阳镇,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距今390余年,为纪念当时父子同中进士,父亲饶相(江西按察副使),儿子饶与龄(中书舍人)所建。整座牌坊为花岗石预制件叠架而成,高12.5米,宽465米,共为三层檐顶。四根正柱、八根附柱并列四排,支撑石梁、石匾、顶盖,形成中间大门、两侧对称小门的布局。坊顶亭盖为仿木古雕凿件。中间一横匾,  相似文献   

4.
“良二千石”牌坊在南海九江镇下西村西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牌坊高7米,长11.94米,以花岗石雕凿构筑,石雕有蹲伏狮子及鸟类花木图案,四柱三间楼式牌坊,  相似文献   

5.
“升平人瑞”牌坊在市区租庙路孔庙花园内,原位于城区省元巷梁氏祠堂内,清初时为庠生梁持璞建。梁氏一生追逐功名而屡不第,为人宽厚和善,乐施与,卒时一百零七岁,按清代惯例奉旨立此牌坊。1960年开辟祖庙公园时迁建于孔庙之东侧,1981年再迁建至孔庙北侧现址,因旧龙凤板已失,遂将正反面题额改为“古洛芝兰”,和“季华留芳”。该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石材有花岗岩和灰沉积岩两种,通面宽4.05米。楼为歇山顶,各楼檐下均为石雕方斗或如意斗拱,额枋、驼墩及雀替等构件上,  相似文献   

6.
间县牌坊     
单县古城,因其历史上牌坊多而精闻名天下。据民国本《单县志》记载,从宋代至清末,单县建坊百余座。民国末年还存有34座。城内主要街道上,凌空飞架着一座座精美的牌坊,从而形成了牌坊街和牌坊园子等街名、地名,给古老的县城增添了几分肃穆庄严。  相似文献   

7.
常熟“报恩牌坊”,是1862年建立的,罗尔纲先生认为是常熟人民对李秀成歌功颂德的一块石牌坊.在评价李秀成时,罗先生与一些同志曾用这个牌坊来说明李秀成是“爱民”的,这一看法值得商榷。因为这个牌坊存在着谁建立的,为什么建立,是什么阶级歌颂李秀成的等问题。下面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节孝牌坊座落在江西省高安市蓝坊镇龙潭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是清王朝为表彰江赞盈之妻吴氏之贞节而建。牌坊为四柱三间通天式石牌坊,坊额及石柱镌刻有建坊铭文等。牌坊上端有牌匾“圣旨”二字,并刻有“天褒节孝”四字。背面有“松节冰心”和附属许多联文。  相似文献   

9.
“贞女遗芳”牌坊在顺德龙江镇世埠乡,立于贞女桥西面桥头上,为单间两柱通天式石牌坊,高4.2米,柱身六棱形,柱顶刻云纹、石狮,石质为青色粗面岩。正面额刻“贞女遗芳”四字,背面刻有坊表铭文,字迹残损,已无法辨认。石柱刻有对联“精忠义行无能并古往今来第一人”。旁刻“明工部尚书湛甘泉题”。柱顶石狮已无存,  相似文献   

10.
古城石牌坊     
石牌坊,潮州俗称为“亭”。自明代以来,潮州建有牌坊143座,分布在城乡各地,其中以城区太平路的牌坊街最为壮观,共有45座,其余散落在城区街巷和城外的有98座。这些古牌坊有着不同的内涵意义:或表彰科考状元,或赞扬忠孝节义,或标示具府学宫,不一而足。石坊气势轩昂,工艺精致。在它们身上,粗犷与俏丽两种风格得到巧妙、完美的结合。牌坊建筑多为3开间3楼4柱全石结构,古朴大方,雄浑壮观。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至解放初期,这些牌坊大多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1.
“节孝流芳”牌坊在佛山市区祖庙路祖庙大院庆真楼旁,原在顺德县龙江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旌表尹廖氏节孝所建,龙凤板额题“节孝流芳”,故称。清朝沿历代惯例,凡妇女丧夫后守节至终,即可由皇帝赐建贞节牌坊。该牌坊于1972年由博物馆征集,1990年建于现址。为歇山项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中华独一无二的“八脚牌楼”——歙县许国石坊,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内解放街和打箍井街的十字路口,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1584年)。又名“大学士牌坊”。1988年,许国石坊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国石坊集徽派文化于一身,在建筑上代表着16世纪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坊主许国是歙县人,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的进士,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万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  相似文献   

13.
“褒宠”牌坊在佛山市区祖庙路21号祖庙大院内,是目前省内难得一见的明代年款砖雕牌坊,因石质龙风板刻有“褒宠”二字,故称。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原位于市东下路仙涌街大塘前郡马梁祠内,“文革”期间,梁祠被拆,牌坊几乎毁于一旦,后由博物馆几经艰辛搬迁重建于祖庙大院之内。该牌坊立于梁祠,是因梁氏家族的后裔礼部主事梁焯,在明正德十六年得皂帝旨意升授承德郎,为炫耀这一升赏而不惜重金兴建的,是故龙风板的背面还刻有皇帝的“圣旨”和纪年。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曾广布于民间的纪念性建筑,以功德坊、贞节坊为主的,民间牌坊在明清以后须经官方批准而由家族自行修建,这就决定了民间牌坊要以文字、图像乃至整座建筑承担起旌表人物、道德宣传和展示家族荣耀的多重功能.牌坊叙事系统的程式化特征,并不妨碍上述功能的实现,并在当时的语境下有着丰富的民间解读,体现着民间牌坊以旌表家族荣耀为核心的功能指向.  相似文献   

15.
从建福宫拾级而上,经雨亭、天然阁、怡乐窝、引胜亭,便来到了天然图画坊。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清代亭阁,雄伟的牌坊矗立于长长的石级之上,地势极为险峻。天然图画坊,建于清光绪年间,为重檐歇山式木穿斗建筑,面阔三间8.35米,进深28米,高63米。天然图画坊贵在天然,放眼望去,远处龙居、天仓、乾元诸峰堆绿叠翠,葱葱茏茏,  相似文献   

16.
京国子监坐落于东城安定门内东侧,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按“左庙右学”的传统建筑规制建在孔庙右边,与孔庙毗邻。国子监设大门两座,第一座门为“集贤门”,第二座门为“太学门”,门内北面甬道上伫立一座七楼三洞式的琉璃牌楼。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高大秀丽,坊壁雕飞舞盘龙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在徽州古城内,屹立着一座八脚四面石坊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国石坊”。坊额上擘窠大字“上台元老”、“先学后臣”、“大学士”等题额,传出董其昌之手。因为石坊的主人许国,万历年间,曾是董其昌的中式恩师。老师要在家乡树牌坊,凭其是历官三朝的元老,时居内阁次辅之位,董其昌为其题额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清代邑人吴梅颠在《徽城竹枝词》写的:“八脚牌楼学士坊,额题字爱董其昌”是不无道理的。  相似文献   

18.
常熟县南门外,原有一座“报恩牌坊”,一九○五年又发现了此坊之“碑序”,这是太平天国时期为纪念忠王李秀成的政绩所立的。据罗尔纲先生考证,牌坊是“忠王李秀成克复江苏、浙江之后,使广大人民得到安居乐业的生活,常熟人民感恩报德”而建立的(《太平天国文物图释》)。虽无直接证据,还是比较合于情理的。六十年代,戚本禹别有用心地大批李秀成;文化大革命中,李秀成更被作为“太平天国革命的叛徒”、“地主阶级的代理人”,而大批特批。直到一九七七年七月出版的某些著作,仍然把李秀成作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尽兴浏览了祠堂后,又会不会注意到刚进祠堂前,郡一座座高高挺立的古建筑呢?这就是牌坊,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修建凯旋门类似。但是,凯旋门毕竟不是牌坊代表的意义也迥然不同,牌坊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文化标志。在古代官方将其称之为“牌坊”,而百姓中则称其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20.
“慈悲宫”牌坊在南海市九江下西村翘南约慈悲宫内,始建于明代,为山字形四柱三间楼式牌坊,通高6米,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拱模样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风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风、狮子等浮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