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有高素质的农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涌向城市,由此导致了农村“人才流失”,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迫在眉睫。必须从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优化农村的创业环境入手,解决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同时还要通过教育、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等措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这就需要大批人才源源不断地投入,而当前农村却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因此,只有努力采取措施,增加农业土地的附加值,推动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调整教育对人才的分配导向,满足人才的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外部人才引得进,内部人才留得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新农村建设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云南大理州劳务输出转移发展较好,但农村劳动力在异地转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采取加强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服务;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者的利益;努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相关措施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又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承担着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关键是要打通毕业生通向农村的道路,这就需要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增加和恢复原有的涉农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在招生政策上施行倾斜、优惠政策,引导高中毕业生报考涉农院校与专业;在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实行对口定向招生,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扎根型人才;提高去农村等艰苦地区高校毕业生的经济待遇,鼓励其到农村去就业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其到农村去建功立业,为新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城市人才需求趋于饱和、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基层就业项目需求数量有限等诸多问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相对应的是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产、工、销"人才、乡镇企业创新人才等潜在需求数量大.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开拓大学生农村就业渠道,高校人才培养的农村导向,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舆论导向,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认识存在偏差,政策落实不力;文化空间缩小,文化品住下降;队伍素质偏低,管理机制缺位;投入经费不足,设施建设落后。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对农民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农村基本政策教育,改善党的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普及科学技术,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才。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农村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程,提高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水平,把各类优秀人才都集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伟大事业中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辽宁民族自治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喀左县为例,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与农村城市化相辅相成,在城市化道路中,从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的实际出发,只能走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需要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面向新农村的物流人才,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物流职业教育,培养适合农村物流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农村物流在职培训,提高现有农村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从创业就业政策激励、发展激励、精神激励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现代物流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就业的可行性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深入改革,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逐步建设、完善农村各项制度的重要契机,关乎我国"十一五"规划能否顺利实现,需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本文试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解决对策进行阐述和探讨,以期达到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妻子”生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和谐环境,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排斥着农村夫妻共同迁居城市就业和生活,这导致了许多半流动农村家庭的出现。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在农村社区的不稳定性和欠和谐发展,给广大农村造成了各种经济的、社会的隐患,是新时期农村建设的不和谐因子。夫妻在外出与留守的抉择中,多数妻子无奈地选择了后者,承担起了本应双方共同承担的家庭责任。研究表明:虽然大多数“留守妻子”是由于子女的教育才留守在农村的,但她们却缺乏将子女教育成才的自信和能力;丈夫外出后,大多数农村“留守妻子”认为其安全感和幸福感降低了,部分认为更幸福的妇女主要是由于经济收入的增多或可以免除家庭暴力行为;“留守妻子”的选举投票自主权有所增强,但是她们参加干部竞选的积极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培养新型农民是农村基础教育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必然要求,农村基础教育只有树立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形成自身办学特色,才能在提高新一代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科学文化人才。目前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不适应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更新观念,落实教育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学习路子;完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构筑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培养各类科学文化人才,巩固教育成果等多种方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陈虹 《今日南国》2008,(14):17-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来宾市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为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村建设人才,解决建设新农村一个重大瓶颈问题,扎实推进来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7年1月以来,来宾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人才工程”。该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广大新农村建设人才对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以及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来宾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村人口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江苏省人口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2000年以来江苏农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但高学历人口比重仍然偏低、迁移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就业一产比例较高。进而分析这些变化特征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指出: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就业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正相关。而人口数量、就业人数、外出人口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呈负相关。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劳动者技能较低,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速城镇化进程、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贵州省土家族地区的广大农村,由于交通不便、贫困面依然较大、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少数领导干部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在这些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改善当地农村交通状况、加大扶贫开发、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只要如此,新农村建设在这些地区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7.
从农村师资状况透视城乡教育的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村基础教育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奠基作用,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农村基础教育中师资状况入手,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城市基础教育展开比较,结论是城乡教育的差距在加大,而城乡在师资力量的差距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以利于推进公平教育,文中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8.
农村老年弱势群体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利益重新分配等因素导致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其生活境遇使其难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同时也成为新农村建设难以破解的棘手难题。基于黑龙江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借助相关理论假设,提出建构全方位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干预策略。从而减缓其生活压力,缓解其与社会间的冲突,建设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改造"农民。高等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从科技下乡、人员培训、科技成果物化以及建立人才基地等方面加速高等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融合,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体现在农民经营能力落后、思想道德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精神文化生活贫瘠等多个方面。培养新型农民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农民的创业精神,积极推进农民的现代化进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并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