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流行,广告语篇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也非常突出。本文从四种具有一定发行量和影响力的新闻类杂志中随机抽取了16期杂志,对其中广告语篇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广告内容、结构分布、转换模式和嵌入语成分四个方面阐述了新闻类杂志广告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特点,并对其主要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接触现象,语码转换是语言顺应性在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从Verschueren顺应论角度分析大学校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探讨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对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歌词作为一种语言形式,逐渐成为语码转换的特殊载体。对中文流行歌曲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后,运用陌生化理论,从语符陌生化、语义陌生化、语音陌生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指出应该持一种辩证的态度看待流行歌曲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歌词作为一种语言形式,逐渐成为语码转换的特殊载体。对中文流行歌曲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后,运用陌生化理论,从语符陌生化、语义陌生化、语音陌生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指出应该持一种辩证的态度看待流行歌曲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5.
广告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活跃也最有影响力.汉英语码转换在广告语篇中的使用随着飞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汉英语码转换的充分利用不仅有利于广告商和生产厂家,而且有助于广告语言的健康发展和语言建设,并最终促进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结合语言顺应论和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分析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表明,中文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的深层原因来自于社会规范顺应、语言现实顺应和心理动机顺应,其语码转换都应将这三个顺应因素结合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指说话者在同一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以《鲁豫有约》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为语料,分析其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的语言特点,包括其语法句法结构、语用功能和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学角度,运用语码转换研究的有关理论,分析歌词语篇中语码转换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在以汉语为主体语言的歌词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相当普遍。从转换形式上看,转换有轮换式转换和插入性转换,并体现在单词、词组、小句和语篇各个层次。这些特点使得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区别于其它语篇中的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汉英语码转换是常发生的事情。有鉴于此,本文以湘潭大学大学生的日常语码转换为研究案例,基于对语码转换的概念、基本形式及类型的理解,以及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对大学校园日常生活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动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作品中的英语语码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详细分析了网络文学中英语语码转换的表现形式和功能,说明了语码转换在网络文学中的重要意义,揭示了网络文化、网民的心理与文化背景及网络作家自由、原创的精神对网络文学的影响,讨论了汉英语码转换产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6.
汉语棱镜中,总有一些语言事实折射出支配关系意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支配关系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意义存在汉语中。汉语支配关系意义的形成根源于汉民族价值观和思维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对1891年的热河金丹道起义,早期学界研究认为,是长江领域的反洋教斗争在辽西地区推向高潮的一次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是在笔者们梳理史料过程中,发现事实非如前所说,而实为蒙、汉民族间的一次血腥仇杀。蒙、汉民族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怎样看待民族冲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化教育”的来临对过去“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几乎涵盖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能再维持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它应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即从学校层次、学科层次及学生层次上进行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的培养重任 ,同时也是科技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探讨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目前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艺术教育学也应有独特的学科结构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