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剑龙 《今日南国》2008,(17):13-14
“那时人们希望到处都是商品,30年前北京人梦想的天堂,也许比今天还要寒酸。”北京作家石康在一篇文章里感慨,30年。北京走完了1000年。30年前的北京居民,没有多少人会料到奢侈品——小轿车会如此迅速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当然,他们更不会想到,当年最“潮”的“永久”、“凤凰”、“飞鸽”自行车,30年后却早已与流行无关。  相似文献   

2.
《成才与就业》2009,(22):4-7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孵化”出了“鸟巢一代”,他们所表现出的“胸怀祖国、情系奥运、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微笑与周到服务;为国内外运动员、教练员和海内外宾客献上了一张展示北京风采的名片。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迎来倒计时200天之际,在黄浦江畔引以为傲的不仅仅是一座座即将竣工的高科技场馆,还有众多世博会青年志愿者。  相似文献   

3.
北京东郊有一从外地来京的李姓人家,他们老少三代都没有户口和身份证,20多年来,他们遇到的困难,是常人不能想象的。但他们从未想过“歪门邪道”──用钱“买”户口;他们只是一次又一次执着地找政府要求解决问题。在多么艰难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忘记过申诉时曾遇到过好心的各级干部,还有20多年来,在北京遇到的许许多多善良的干部和街坊邻里给予他们的帮助。他们不愿意把坎坷的经历曝光给境外媒体,因为在他们一家人的心底里,始终还深藏着希望  相似文献   

4.
李翌  罗曦 《今日南国》2013,(1):55-55
还记得《北京青年》里“背包客”王越吗?为了认识这个世界,或搭顺风车,或徒步,或在户外搭帐篷过夜……如果你问“背包客”们:用1万元钱可以做什么?他们会告诉你,1万元钱可以搭顺风车去3次尼泊尔,骑单车去10次北京,甚至可以在世界某个陌生的角落生活一两个月。他们是“穷游族”,旅游与有钱没钱无关,而是要用最少的钱环游世界。  相似文献   

5.
6月6日夜,北京21世纪饭店的多功能厅里,灯光闪烁,笑语生香。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亚裔青少年交响乐团”的孩子们,将要在这里欢度他们这次北京音乐之旅的最后一晚。同时参加这次联欢的还有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世纪青少年交响吹奏乐团”的孩子们。他们曾经在6月2日的联合音乐会上同表演,用音乐谱写了中美青少年音乐文化交流的第一章,今夜他们要在这里共叙友谊与离别之情。 在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夜晚,本刊记者也来到现场,分别采访了几位“世纪青少年交响吹奏乐团”的孩子和“亚裔青少年交响乐团”的孩子,听他们讲述…  相似文献   

6.
“四人邦”及其在辽宁的死党,是一伙不学无术的政治骗子。他们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采用最最“革命”的词句,装出一付“理论权威”的姿态,极力推行一条极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他们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由“四人邦”在辽宁的死党在北京遥控,由他们在辽宁省委内的大总管亲自指挥,于一九七六年六、七月间召开了一次“理论讨论会。”在会上以要“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为幌子,打着“继续革命”的  相似文献   

7.
天一 《百姓生活》2014,(5):44-45
误发短信,女大学生和有妇之夫坠入情网2010年5月的一天,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某建筑工地上,39岁的工程经理涂智宇忽然收到一条手机短信:“你父母还好吧?代我向他们问好,等我回到北京就去看他们。朱调。”涂智宇感到莫名其妙,朱调是谁?他根本不认识。再说,自己的父母远在四川老家,怎么能到北京去问候他们呢?涂智宇按短信号码回拨电话,传来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您好,您是哪位?”  相似文献   

8.
杨纪 《新天地》2016,(6):28-29
因深爱中国文化,美国一对善良的老夫妻,退休后和女儿定居北京通州。偶然的机会,他们“捡”回一个流浪汉,并把他当做家庭成员对待,带领中国“儿子”踏上创业路。他们超越血缘的亲情故事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9.
在位于北京东交民巷的大使桥牌俱乐部里,活跃着一群“80后”和“90后”.他们每周日下午都会聚在那里打桥牌,可谓风雨无阻、兴趣盎然,像赴情人约会一样.他们个个身板挺直,声音洪亮,思维敏捷,动作灵活,哪像八九十岁的老人.  相似文献   

10.
“好好活着吧,图一乐儿!”胡同里的大爷们总喜欢说这句口头禅,带着京味、带着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更带着北京人天生独有的那种洒脱乐观的生活态度。虽然这种生活态度已然随着北京这座古城“都市化”趋势的日益严重,由原来的“慢板闲云”变成了只恨不能再快的“上紧了弦”;虽然我们的京味,因为北京人口结构诸多原因的变化而屡遭冲淡变杂。不过当您真正深入胡同,深入如珍稀“动物”般仍旧生活在老院子、老宅子中的“北京土著”,从他们身上仍旧可以寻找到那份固守的乐儿。  相似文献   

11.
买新房后认识了装修工小王,休息时我问小王:“老家哪里的?”他面带羡慕和遗憾地回答说:“东北吉林,你们北京人多好啊!”我告诉他:“其实你们的老祖儿也是北京人。吉林是女真人的发祥地,他们从白山黑水间一路拼杀到北京,统治北京一百多年,他  相似文献   

12.
每天都有无数的外地青年涌人京城,他们满怀憧憬、斗志昂扬,要在北京打拼出自己的一方天地。不过也有不少人是因为各式各样的压力与无奈才加入到“北漂”行列,也许他们并没有满腔抱负,但是他们踏实勤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来,最终也在北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与生活。宋瑞凤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2001,(4):4-9
出国留学热潮在北京初春的寒风中绽放的一道绚丽的光彩,显然比春天的温暖来得早。 21世纪第一个大型“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在北京拉开序幕。走进留学,我们的几位年轻记者带回颇多感想,他们虽只揭开了留学的一角,接触了留学的一个小话题,其中却也蕴含了许多的情理与思考。请看本期特别策划“北京观潮”。  相似文献   

14.
目前社会上“洋”名称到处泛滥,这被视为是“文化殖民主义”现象的重要表征之一。 那么,“洋”招牌,“洋”商标创造者们的初衷是什么?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大书特书洋味儿十足的名称?他们对“文化殖民主义”的提法作何感想?对此《经济日报》记者在北京繁华的商业地段西单和新街口,做了一番随机采访,现将其采访内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5.
做惯了皇城子民的老北京人,身上带着一股子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玩事不恭、油腔滑调的“痞气”,正因如此,他们才被外乡人称为爷——北京大爷。但北京人也是最讲礼数,宽容厚道、幽默风趣的,在北京人居住的宅院门上多刻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门联,而这些优点也充分地体现在歌谣当中。如这首:“人家赶集我也赶集,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这首歌谣正是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阐明了“和为贵,忍为高”这个儒家学派最基本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借“解放思想”为名,一再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竭力鼓吹“理论多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观点。他们胡诌什么“马克思主义也是一家”,是“近代思潮中的一派”,“不能定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尊’”。在这次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  相似文献   

17.
京派经典性的代表作家,几乎都是外乡人.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废名笔下的“竹林”,都距北京很远,最多像周作人那样,作为一个外乡人写几篇小文,谈谈“北京的茶食”之类.这些人之所以走到一起,之所以叫“京派”,并不是他们对北京地域性的认同,而是一种更为宽泛、更为开阔的超越北京地域特性的文化认同.对京派文学来说,文化认同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历史文脉的认同;二是精神谱系的认同;三是审美追求的认同.对京派文化认同的理解,是认识京派本质内涵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梦想     
北京人还有一个“北京大爷”的别号。这个别号,是说北京人有公子哥的习气。喜闲散,好游逛,心高气盛,是北京人的又一特色。认上死理儿,他就会生出一股犟劲,天王老子也不怕。在上山下乡的群体中,一般来说,北京知青很少受欺负。因为他们大多能说会道,胆子大,主意多,事急不怵动拳脚。相比之下,陕西人气大拳猛,但不大善言辞;上海人动嘴说事还可以,一遇拳脚,就会“君子不与小人斗”了。  相似文献   

19.
据来自北京的消息,去年9月北京大学首批国际MBA毕业生全部“名花有主”。他们的平均年薪为人民币23万元,最高年薪达人民币83万元。但是他们在18个月的学习中付出的学费也高达9600美元。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民工讨工资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包工头”这个名词因此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他们背着奸诈、阴险、没文化的骂名,挣扎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包工头”都如某些媒体报道的那样缺乏人性的真、善、美,在他们的另一面,发生着更为艰辛、更为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