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建华 《秘书之友》2011,(12):31-33
公文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文体,它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洁、平实、规范。但这常使公文显得呆板、枯燥,缺少生机与活力,像患了“贫血症”和“营养不良症”。为了使公文语言在表达上明确而不单调、庄重而不刻板、生动而不平沓、典雅而不枯燥,运用多元化语言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正> 公文是用来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工作和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文书。公文写作中通常涉及到公文的主旨、材料、结构和格式。公文仅仅做到了主旨明确、材料充实、结构合理、格式规范是不够的,如果公文的语言不能简洁明了地说明公文的主旨,那么,这篇公文也是失败的。公文语言是机关、团  相似文献   

3.
谈公文签发前的核稿与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确认识公文签发前核稿和修改的作用和意义 机关发出的公文,按规定都要经过核稿和修改。核稿和修改是公文拟稿人完成拟稿工作后,送交领导会签或签发前,由本单位或机关最高文秘部门对公文文稿的内容及形式进行检验和“把关”。核稿并修改是公文印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秘书部门和文秘人员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公文写作的工作量很大,所以人们为了达到言简义丰的目的,往往会使用一种比较简略的语言表达形式,即缩略语。2012年新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章“公文格式”第九条第四款规定,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与该条例配套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在“7.2.4发文机关标志”中作了同样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正概括,是公文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叙述手法。概括是以准确而科学的分析能力为前提和条件的。概括性语言在公文写作中运用比较多,正确灵活地运用概括性语言能使公文语言更加简洁精练。一、概括性语言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一)简洁行文公文行文,贵在言简意赅、文约意丰、简明扼要。一般来说,公文起草,遇到的第一问题就是如何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写作技法来说,方法不少,但是使用概括性语言是最为方便的一  相似文献   

6.
潘峰 《秘书之友》2007,(10):22-24
语言是公文的基本要素。一篇公文,无论其主旨如何正确深刻、材料如何充分典型、结构如何巧妙新颖,如果没有规范完美的语言作为载体,就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公文写作中语言不仅要用得“对”而且要用得“好”。这就要求公文写作者既注重从语法、逻辑层面上规范语言,  相似文献   

7.
标题是党政公文所有组成项目中最精华的要素,是它的“眉眼”和“窗口”。标题最能体现行文主旨和行文关系。最能体现公文内容和文种使用。最能体现语法、修辞和逻辑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技巧。因此,要撰写好党政公文,必须撰写好标题。这是文秘人员写作的基本功,也是办公室人员业务素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裴仁君 《秘书之友》2006,(10):38-39
准确,是应用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对应用文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公文用语准确尤为重要。俗话说,“一语入公文,九牛拔不出。”如果在公文用语方面不讲究或稍有疏忽,就不只是意思表达完整不完整、清楚不清楚的事情,弄不好还会出政治问题。因此,熟练掌握准确运用公文语言的各  相似文献   

9.
“批转(转发)性通知”是机关公文中最常见的一种通知类型,主要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有时也用于转发上级机关领导的讲话)。据笔者统计,它一般占机关公文总量的40%左右。可见,写好“批转(转发)性通知”对于做好机关公文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语序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之一,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对于其他体裁文章,作为“经国之大业”的公文,是开展和落实工作的重要工具和必要载体,其语序如工作程式,有一定规律可循。根据公文的语篇构式,一篇公文由主送机关、导语、正文、结尾等构成,正文一般分为几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若干段落。  相似文献   

11.
一、哪些公文文种可以使用书名号?根据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第六敖的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对一般文章和书籍在公文标题中不使用书名号,但在正文中可以使用书名号。  相似文献   

12.
吴颖 《秘书之友》2011,(3):23-26
公文作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开展公务活动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工具,具有法定的权威和效用。公文语言作为机关、团体和单位在公务活动中所形成的书面语言运用系统,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公文所使用的语言,应当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但受到公文内容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制约,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语体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 公文校核,是减少发文数量、规范办文程序、提高公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公文印制前的最后把关。在公文处理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而严把公文校核中的政策关,则是保证公文权威性、严肃性的关键,是公文校核的“核心”。那么,怎样才能把好政策关呢?我个人的体会是,应做到“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看。  相似文献   

14.
张维功 《秘书之友》2013,(12):27-29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已实施一年多了。学界对《条例》和《恪瑚做了详细介绍、多方位研究,解读细致而充分。笔者试就上述两部公文法规中“一般”一词的使用情况作一剖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正> 公文写作如何打破“八股腔”,使文章既结构严谨,又生动活泼,这主要看秘书人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充分认识和把握语言运用中的一些辩证关系,则是提高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途径之一。 一般地说,公文写作应认识和掌握以下几种语言运用中的对立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公文法律法规性较强,而且多具有—定的特殊断口复杂性,因此拟制难度较大,尤其是标题事由的提炼需要高超的概括能力和语言技巧。在司法公文中,最高人民法院公文规范化程度是比较高的,许多公文标题可堪称范例。本文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和最高人民法院权威著作中筛选部分公文标题与大家共同鉴赏。  相似文献   

17.
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格蓟),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首页的两种版面样式,其中带有“签发人”标识的首页版式习惯上称为上报公文的首页版式,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上行文格式”①。《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渤(以下简称协法》)对于“签发人”的使用作了明确要求,《格式》也对...  相似文献   

18.
“签发人”标识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中,上行文的一种特有标志之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标准》)“式样”一节中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首页版式的两种式样,其中上报公文首页版式图3附有“签发人”标识。带有“签发人”标识的首页版式式样,我们习惯上把它称为“上行文格式”。对于“签发人”的使用规范,《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为“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  相似文献   

19.
陈钏 《办公室业务》2021,(4):9-10,14
由于长期"重葡轻中"的历史遗留原因及本地文白杂糅、粤普并用、葡汉交融的语言特征,澳门公文语体、行文风格、用词、句法等方面至今仍与内地公文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本文梳理了澳门回归以来公文相关研究成果,旨在理清其发展的历史渊源、现状与走向,并为澳门公文规范化、内地和澳门公文往来的解读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莉 《管理科学文摘》2010,(34):262-262
阐述了公文处理的严肃性、准确性、规范性要求和公文处理程序的基本内容,对如何做好公文处理过程中拟稿、审稿、校对三个重点环节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