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名与当代文化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名是当代人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与传统人名不同的独特性,它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专用性、易变性、随意性、创造性和多样性。人名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文化现象,网名作为当代人名系统中的新成员,同样积淀着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特别是蕴含着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不但是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正是由于它的性质所决定,很久以来,人们把道德划归结为精神范畴,把道德当作一种精神产品和精神力量,认为道德只……  相似文献   

3.
边沁坚信舆论具有塑造共识的力量,这种共识源于人们之间的自由沟通参考了群体中的现有道德标准的影响,即公共舆论法庭的道德制裁这一事先存在的强制性社会背景因素。它渗透到了个人意见与集体意见的交换之中,成为个人深思熟虑判断的基础;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理性论证与说服,反思政治与法律领域的意志强制,从而弥合分歧形成新的共识;它还导向了人类审慎的自利与利他的同感动机,是创造共同体共识的重要因素。同时,边沁也清醒地意识到,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交流过程,它依赖于自由交流的社会背景,取决于社会形态的成熟程度及人们的沟通质量,因而可能经历反动与分裂阶段,但是共识会不断地试图重申自己并塑造新的道德制裁(共识)。从历史来看,它是一个艰难的公共启蒙与文明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古代的熊崇拜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中国古代的熊崇拜之风葛志毅熊作为一种动物,在古代社会人们生活中究竟占有何等地位,它对人们的思想信仰产生过什么影响,这无疑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很有意义的论题之一。本文试就此略陈一二浅见。人们对熊的认识,主要是从它的使用价值开始的。由于狩猎在古代的...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国际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人们的交流和接触也空前地频繁,密切的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由于文化差异而可能产生种种误解或其它交际障碍。因此,如何跨越文化交际中的障碍,进行有效的交流,已越来越5;起的重视。跨文化交际,确切地说,它指的是不同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  相似文献   

6.
纯净学风与文风促进语言文字学健康发展——北京语言文字学界关于学风与文风专题座谈会综述王宁刘利语言文字学是一门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有极为密切关系的学科,它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文化的传播和人们社会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它是一门受到社会广...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的姓氏文化相比,网名文化更具随意性、开放性、身份隐秘性、湮灭性等特点,本文分析了网名的构成形式,探讨可网名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社会稳定有负面影响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当前社会稳定有负面影响的社会心理分析乐国安刘春雪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必然会出现各种群体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为的种种分化和重新排列组合。这种社会分化和组合给予人们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由于受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的影响,人们普遍存在求同排异思...  相似文献   

9.
<正>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社会正在引起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这是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的信息交流的需求,实现了人类交流的意愿。网络交往的重要特征是自主性和虚拟性,但它是从现实社会交往中分化出来  相似文献   

10.
精神交流主要是指人们相互间为交换或传播精神产品而进行的包括文化、思想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精神交流同精神生产、精神生活一样,都是我们认识和掌握精神文明建设之网的纽结。把精神交流作为一个新的哲学范畴来加以研究,必将有力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精神交流对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第一,没有精神交流,就不可能有精神生产。拿精神生产的主要工具之一的语言来说,它是猿人在生产劳动中需要进行精神交流而产生的。恩格斯指出:“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长期的语言教学和学习中已经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充满了文化负荷,它亦是文化表现的形式之一。美国语言学家D加附巾ho曾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物质”。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不同语言间的交流亦是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语言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语言本身的掌握,同时也包括对语言交流中文化规则的了解。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言交际失误或失败对于许多外国友人来讲比语言错误本身更难以接受。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文艺社会学是当代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它是从宏观角度研究文艺和社会联系,把文艺作品视为社会文化背景上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判断,又把人们的文艺活动视为受到社会结构制约的交流过程,研究文艺活动内在机制和历史沿革。 各国学者曾采用许多方法来研究文艺社会学。早在1800年,法国斯达尔夫人就尝试用社会分析方法来研究作品,此外又出现了以特定方法为区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术》2007,(5)
互联的发展,带动了一种新兴交流方式的出现——博客。在一般的网络侵权案件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的时候,博客由于它独特的作用和方式,其著作权的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从博客的侵权方式和责任承担方面来探讨博客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并由此得出是否需要建立新的立法来规制网络博客著作权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4.
文学价值观制约着文学的实践及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新时期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文学价值观念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面,使得作家不知所依;同时,文学创作也出现了某些严重的不良倾向,这都越来越要求对当前的文学价值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文学价值是指客体──文学作品按照主体──读者的尺度来满足其他某种需要的属性。人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达到或取得了一定的理性形式和社会形式就形成文学价值观念。经济转型期的文学价值观是特指我国当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文学价值观念,它的主要内涵由于历史的进步、思想的解禁、人们…  相似文献   

15.
凡涉及“价值”这一类的认识,都反映出一种主客体关系,尤其反映出主体在这种关系中的主导地位。“社会价值”也不例外,它以某一特定社会作为价值主体来认识价值,或者说,“社会价值”是指从一定社会的角度来考察和评定各体之后,判明客体对社会具有的积极的或善的美的意义或作用的认识。 由于认识“社会价值”的主体是某一特定的社会,社会价值的确定者从一定社会的角度出发,特别是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需要和利益出发来确定价值,由此使得社会价值不同于“个人价值”等其它价值,从而表现了它自己独有的特性。 社会价值虽然是一种社会性的认识,但它并非是一个抽象的、捉摸不定的概念。人们是能够认识把握它的。它具有客观标准和确定性的方面。 按照唯物史观的原理,社会价值的产生,最初是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认识的。人们的生活资料这一类的物质需要,是与有生命的人一同降生于世的,人类社会只要存在一天,它就一天也不能停止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使用。因此,人们对社会价值的认识,首先是从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这一类的物质需要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以拳术技击为主要特征的中华国粹,在晚清,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诸多拳种与流派。它的兴盛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由于内忧外患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不安,使人们不得不谋求自卫和互卫,纷纷练拳习武。一些社会团体和组织也比较注重吸收武术文化。民间习武者素重武德,推崇忠勇义气。在民族危难深重的晚清社会,奋勇投身抗击侵略、改造社会等斗争,以武术来捍卫国家民族利益,成为晚清民间武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网名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网民所取的网名,分析其的构成、特点、成因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使人们对这一新的语言现象有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应当研究习惯力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习惯力量应当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研究课题。对它的研究,也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需的。习惯,是个人心理现象。科学地说明这种心理的过程是心理学的任务。历史唯物主义则是把习惯当作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力量来研究。它认为,在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们会形成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状态、民风习俗等等,属于社会心理的范畴。它们形成之后,由于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国际图联对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也有明确界定: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人们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密不可分。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专门收藏、整理和交流文献资料的巨大的知识宝库。人们学习知识、获得信息、从事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它。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史全生一、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认识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反映和调整人们现实生活中利益关系,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维持的,用善恶标准进行评价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既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