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永泰,字畅卿,1880年生于广东茂名,先后毕业于广东高等学堂与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后离开孙中山加入政学会,先后出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广东省省长。但随着政学会的风消云散,他只好蛰居上海,常常为有奇才而无处施展暗自叹息。1928年初,杨永泰结识了蒋介石。  相似文献   

2.
让"嫡系"出局的事实,足以证明李东生已经开始了一次全新的"征程"。这个时候提起TCL,你的眼前肯定马上出现这样一副场面:一群创业元老闹哄哄的辞职离任,留下孤独的李东生和急需救火的TCL。  相似文献   

3.
西汉初年,被推翻的奴隶主阶级残余势力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这种斗争的具体表现,就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和分裂割据的诸侯王国的尖锐对立。在文帝、景帝时期,围绕着是坚持前进,实行适应封建统一要求的郡县制,还是复辟倒退,实行有利于割据分裂的分封制这个根本问题,“尊法”的西汉中央政权和“崇儒”的地方割据势力展开了长期、复杂、曲折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一般都认为,在西汉削藩三部曲中,众建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方案,推恩是一种最理想的方案,而直接削诸侯之地激化了中央与地方固有的矛盾,成为吴楚七国之乱的导火线,最为下策。本文认为,众建并未普遍实施,削藩效果非常有限;而推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武帝时的诸侯国与文、景时期的诸侯国已不可同日而语。在西汉削藩三部曲中,直接削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贾谊     
贾谊,是我国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文学家。他虽然只活了三十多岁,但流传下来的作品编成《新书》的,就有近六十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各方面,范围很广,对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的影响。鲁迅曾指出:贾谊的作品“与晁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这样一个人物,在儒法斗争的历史上,究竟属于哪家营垒?历史上的一些传统看法,往往将贾谊划入“儒林”。有的甚至认为:“在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翻一翻贾谊的文章,特别是《过秦论》中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秦始皇的评论,确也讲了一些颇带儒家气味的话。但是,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具体的、全面的分析,我们就会看到:贾谊不是孔孟之徒,而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法家。  相似文献   

6.
西汉的削藩是汉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行削藩前,汉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不论在名义上还是在实际上都是郡国并行制,其时诸侯王踌躇满志,渐有尾大不掉之势;实行削藩后,汉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仅在名义上是郡国并行制,而在实际上却是郡县单行制,其时诸侯王一蹶不振,终成外无强藩之局,今仅就以下两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不妥之处尚祈贤者正之。一、如何看待王国的尾大不掉和削藩原因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出于战胜项羽的策略考虑而分封异姓王,这对于最后打败项羽起了关键性作用。但楚汉战争结束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因此,刘邦又出于消除异姓王威胁的策略考虑,并“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而分封同姓王,结果,终高帝、惠帝和吕后三朝,未见诸侯王反叛之举,史称“海内晏  相似文献   

7.
贾谊是十分重视文艺的教化作用和认识作用的。他尤为重视其认识作用,而不太注意其抒情作用。如果从创作方面来看,贾谊不太重视文学艺术的抒情作用的话,那么从审美的角度看,也就必然不太重视文艺的愉情作用。当然要完全否定文艺的愉情作用是不可能的。因为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的作用就是通过感情的愉悦进而影响人们的意志的。  相似文献   

8.
幕藩体制对商人的限制和为商人提供的条件、对商人的依赖,都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都市商人寄生于幕藩体制,掏尽了统治者钱袋中的最后一枚铜板,使之债台高筑,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统治阶级,颠倒了社会阶级关系。农村商人以农民的商品经济为依托,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和新生产关系的产生。政治统治者创造的经商条件和对商人的依赖,使商人动摇了幕藩体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阶级基础,成了幕藩体制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杜黄裳在元和削藩中,不但发挥了开悟宪宗定策削藩的创始作用,而且在军事运筹和政治革新诸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杜黄裳是一位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削藩名相。  相似文献   

10.
论贾谊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公元前二○○年—前一六八年),河南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任博士、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他的著作后人编为《贾子新书》.贾谊所处的时代,万方多难.同姓诸侯王各霸一方,向中央政府闹独立;匈奴不时犯边,民族矛盾上升;富商大贾,投机取巧,危害农业.贾谊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主张用“三表”、“五饵”的“战德”之术降服匈奴;强调“强本抑未”打击工商奴隶主势力,使天下“归之农”.在思想战线上,他企图扭转汉初黄老的“无为”思想,使之转为儒家的以礼、乐治天下的“有为”思想;鉴于秦王朝的覆灭教训,继承了汉初“与民休息”的积极因素,反对“苦民”,激化阶级矛盾,形成了著名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1.
贾谊是先秦至汉代文学嬗变期间的一位重要作家,是汉初文坛最杰出的代表。后世论者多评价其悲剧人生,叹息其生命的短暂。知人论世,本文着力挖掘贾谊的人格内涵,强调人格在他的文风形成中的重大作用。主要从格调、思想、气势、语言四方面剖析贾谊散文,归纳其风格为壮美,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论述贾谊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在展示贾谊峻洁人格的同时,揭示其散文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2.
贾谊不满汉初的乱政 ,鉴于秦的暴政而力倡礼乐教化。他远慕周文 ,近思孔子 ,学承荀卿 ,融汇道、法、阴阳、墨 ,联系实际的政治问题 ,构建起了一个较完备且具有操作意义的礼学体系。本文以《新书》为主要文本 ,着重对贾谊的礼义思想进行研究。认为 ,在哲学层面 ,贾谊通过涵摄老庄的道与韩非的德而完成了礼的本体生成构架 ,使作为外生性与规范性的礼有了形而上的依托。贾谊礼义思想颇有原创性 ,不但打开了儒道合流的基本方向 ,也极大地推进了对礼学思想的发展 ,这些一直不为世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苏轼《贾谊论》是一篇有名的人物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书”)与张之强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张书”)都在文选部分里收了这篇文章。《贾谊论》说:“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王书对这句话仅注了一个“累”字,释为“忧虑”。张书则注得颇详细:“遗俗之累,指不同于世俗的毛病。‘遗俗’:与‘高世’句式相当,等于说‘遣世’,即‘离开世俗’,与世俗之人不一样。累:事相因致损。拖累、负担,这里指缺点、毛病。”张书既释“累”为“缺点、毛病”,则两书对“遗俗之累”的解释很显然是不同的。究竟应该怎样解释“遗俗之累”呢?考“遗俗之累”乃前人熟语,苏轼于此不过是  相似文献   

14.
生活于汉高祖刘邦至汉文帝刘恒时代的贾谊,面对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之时的一片荒凉残破的社会景象,着力思考和解决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巩固西汉政权统治等问题,从而产生并形成了著名的民本思想.本文试图探讨一下丧谊民本思想的内容、渊源及其对前人的发展.一所谓“民”,在三代、秦汉文献中,一般指以农业劳动为生的被压迫阶级.所以,“民本”思想就是以这类“民”为国家社稷之根本的思想.它是就君依附于民、民制约君的相互关系而提出来的,其中主要强调民对君的制约.贾谊认为。‘万物变化,固无休息”,且“忧…  相似文献   

15.
贾谊认为:历史是呈阶段性变化的,并且往往由渐变而至突变;而导致历史变化的因素则天人皆有,人的因素包括君、民、臣、道、诈力等,另外经济和地理环境也在历史的变化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贾谊对历史变化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发挥,也有了朴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的阐述了晁错的改革思想,并对晁错的“削藩”改革及失败被杀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论述,认为晁错的改革影响深远,具有继往开来的特殊意义,是汉王朝由“无为”转为“有为”的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17.
汉初贾谊受到当时神秘的天命、天道观念影响,把现实中的一系列遭遇归结为“命”。在辞赋中哀伤“时命”不合,并用老庄哲学来排遣其苦闷,对生命的体验掩抑多思而又时时陷入神秘玄远的思绪之中,表现不出屈原辞赋中那种宏伟、淋漓尽致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8.
贾谊在道与德之下构建了“六理”、“六美”两个新的概念,道与德通过“六理”、“六美”不仅创生了天地万物,也创生了儒家的基本理念:仁、义、礼、智、信、乐,从而为儒家的礼治思想提供了形而上的本源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贾谊是一个批判现实的作家,其创作充满了批判色彩,其宗旨却是为了建设。他的作品有政论、辞赋和讲义,共同的突出的特点是从针砭时弊出发,以议论抒情,用排比行文。  相似文献   

20.
贾谊通过对老庄以来“道”这一哲学范畴的扬弃,立足社会现实,给“道”赋予了新的哲学内涵:首先,“道”是万物的根本;其次,“道”是认识万物的根本法则;再次,“道”是人生的境界;最后,“道”是天地万物始基的真实存在。这界定有极其丰富的哲学意义和实践意蕴,为他的认识论、伦理观、历史观和治世观,乃至礼法结合的思想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形上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