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孟子“民贵君轻”论与荀子“君舟民水”论的影响尤深,孟子主要从正面突出“民”之重要性,而荀子则以“民”的正负两面的意义警示君主应该善待民众、以民为本.两者相统一构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完整形态.“民本”不是“君本”,民本是治国之道不是政治体制,它不仅可以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也适用于当今社会;“民本”也不同于“民主”,但民本存在可以向民主转换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贾谊充分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并将民本思想与他的理想政治制度——礼治——结合起来,认为“得民”是礼治的目的,爱民是礼治的本质,同时,他将“得民”、爱民的思想贯彻到具体的政策与措施之中,在将民本制度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制度的民本化.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从“万民忧乐”的角度对君民关系做了新的探讨,对“一家之法”与“天下之法”进行了区分,明确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并试图对君权进行制约。但黄宗羲的理想仍然是“三代之治”,并无意于改变君主制,只是在不动摇君主专制政治的前提下,追求一种理想的君主原型。黄宗羲的思想缺乏现代民主政治必备的“民治”理念,因而难以对君权进行有效制约。他对理想政治的构想没有越出传统民本思想的范围,只是使民本思想达到了历史上的极限,他留给后世的只能是思想资源,而非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4.
东汉统治者将民本思想作为其定国安邦的统治思想,他们以“天应民心”为理论依据,提出“制君限臣”的实践理念,“足民”、“保民”、“治民”的实践措施,以及“以农为本”的操作原则,最终构建了民本思想的理论体系。然而,民本思想理论体系的内在问题决定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5.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的一块瑰宝,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贾谊继承了先秦的民本思想,并在总结秦亡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民本思想体系,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文章从民本思想的最初产生、儒家的民本思想以及法家的民本思想出发,全面地讨论贾谊对这些民本思想的继承;并从中看到贾谊对民本思想从概念、民本的内容以及对民本的利用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宏观上考察了先秦两汉时期民本思想的发展,将其分作周初、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五个阶段。作者认为其发展轨迹是从“敬天保民”思想向“民为神本”、“民为君本”、“多元民本论”直到“君臣法令之功必效于民”为核心的“民为国基”。文章还探讨了先秦两汉时期民本思想对往后历代封建王朝政治思想模式乃至于社会改良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郑观应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的民本思想体系包括:政治上以君民交泰公利说给君民关系定位,提出了通达民情的现实问题,以西方的议院选举和日报充实和发展民本政治制度的建设;在文化教育方面,主张以近代科技教育取代科举制,以增进民众的智慧,并主张重整儒家伦理道德秩序对抗外来文化侵略;通过对郑氏民本思想的梳理,可以反映出近代民本思想的时代特点及内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朱熹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作了理论性的阐释和发展。他提出了“国以民为本”、“王道以得民心为本”、“平易近民,为政之本”的民本思想。“爱民如子”、“取信于民”、“与民同乐”、“富民为本”等具体重民主张,是其民本思想的体现。朱熹这一民本思想,对后来我国“民主”思想的启蒙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实现王道仁政为目标和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在如何认识与处理君民、官民关系问题上,有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思想,即世人所熟知的“民本思想”(或“民本观念”)。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再到汉唐盛世以及明清两朝,历代都不乏民本思想的阐述与主张(思想理论层面)、推行与实践(国家政策层面)。民本思想的内容颇为广泛,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教民、富民、养民等。儒家“民本”思想不等于“民主”思想,但在历史上确实发挥过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在“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的基本逻辑中,提出了以无神论为前提,以富民、利民、安民为核心,含有人本倾向的民本思想,这种由民本升腾而来的人本思潮使《战国策》的民本思想达到期了时代顶峰。  相似文献   

11.
儒家民本思想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政治思想内容。自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历代的儒家学者都或多或少继承了这一民本思想的传统。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应有的积极意义。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许多被后人传颂的清官、好官,就是身体力行儒家民本思想的典范。探讨儒家民本思想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意义,无疑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是有现实的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孔子传承上古民本思想,赋予“民”新的内涵与意义,由此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体系。他的民本思想以“爱人”作为情感基础,以“富民”作为经济诉求,以“为政以德”作为政治理想,以“有教无类”作为教育主张。他的这一思想把殷商的民本思想传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对后世儒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治世,而民本思想是实现这一治世的关键。民本思想包含重民、存民、富民、化民等观念,它是一套"问题-解答"模式,它体现了君与民的对待关系,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君权的作用,缓解了君民关系,民本虽与民主不同,但它本身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民为邦本”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里最有价值的部分。“民为邦本”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着切实的内容。古代的民本论者提出过关于制民恒产、使民与政以及化民以德的主张。在继《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文之后,笔者对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横向上作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5.
司马光自幼及长读经述史,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又关注历代王朝兴亡治乱的原委。加之,他从政的数十年,正值北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激化之际,因此,他把儒家的民本思想做为辅佐皇帝治民安邦的良策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者覆舟”。(《荀子·哀公》)这里荀子用舟依存于水来喻君依存于民。司马光和所有的民本论者一样,在君民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16.
孟子民本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民本思想;“从仁学到仁政”,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重民、贵德、重商”,胜于法家的弱民、退德、抑商。虽然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孟子的民本思想未能跳出维护封建君主制的窠臼,但其中潜含的民主因素和可由民本转化为民主的因子,在批判封建专制、洗涤弊政、培养清官意识、启蒙民主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天,孟子民本思想中丰富的民主性精华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孟子民本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民本思想;“从仁学到仁政”,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重民、贵德、重商”,胜于法家的弱民、退德、抑商。虽然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孟子的民本思想未能跳出维护封建君主制的窠臼,但其中潜含的民主因素和可由民本转化为民主的因子,在批判封建专制、洗涤弊政、培养清官意识、启蒙民主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天,孟子民本思想中丰富的民主性精华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慎思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时代形成的一种极具现实性和针对性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常念“下民之艰”的民本论,“均赋于民”、“均役于民”的仁政论,“今人易化”的教化论,“有道之君刑峻”的德刑并用论,“任忠去邪,用得其当”的尚贤论等,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政治文明的基因,精华与缺陷并存。有必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指引下,以民性、民需、民心、民主、民动、民立为主要内容,建立既传承传统民本思想精华,又具有时代内涵的民学新学科,推动传统民本思想向科学理论体系转化,使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论贾谊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公元前二○○年—前一六八年),河南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任博士、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他的著作后人编为《贾子新书》.贾谊所处的时代,万方多难.同姓诸侯王各霸一方,向中央政府闹独立;匈奴不时犯边,民族矛盾上升;富商大贾,投机取巧,危害农业.贾谊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主张用“三表”、“五饵”的“战德”之术降服匈奴;强调“强本抑未”打击工商奴隶主势力,使天下“归之农”.在思想战线上,他企图扭转汉初黄老的“无为”思想,使之转为儒家的以礼、乐治天下的“有为”思想;鉴于秦王朝的覆灭教训,继承了汉初“与民休息”的积极因素,反对“苦民”,激化阶级矛盾,形成了著名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