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大旅游圈的构建,应打造核心景区,带动支撑性景区,完善配套景区,丰富储备旅游景区。以一个旅游中心,两条发展轴,三个增长极,四个旅游协作区,九条精品旅游线路为方针。  相似文献   

2.
旅游的文化本质属性决定了任何为旅游服务的建设都必须注重其文化属性,景区网站在国内旅游在线服务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景区网站建设和评价中,除了关注其经济属性外,也应关注其文化属性。关注景区网站文化属性可以从景区文化展示、游客信息收集、双向互动交流和旅游文化保护四个方面来具体操作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旅游景区的影视营销是旅游营销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国外与国内已有许多成功案例。影视营销依存于旅游景区对影视活动的参与状况,旅游景区应该依靠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影视创作、影视制作、影视宣传活动。旅游景区应在影视拍摄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寻求政策扶持,以使影视营销具有积极影响;应加大对影视拍摄地的针对性宣传;不断开发影视旅游衍生产品扩大延伸效应。此外,影视营销只是一种特殊的营销方式,应该与其他日常营销方式共同使用,走复合营销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寺庙旅游是生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功能定位来看,寺庙应为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的社团法人,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景区旅游业的冲击,寺庙的法律主体属性开始转型,逐渐向商业化经营过渡,寺庙旅游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但景区开发模糊了寺庙与景区的管理权限,导致寺庙与景区之间的管理权限经常发生冲突,超越管理范围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景区旅游开发应该有边界,法律应在维护寺庙正常宗教活动自由权的同时,合理界定景区开发者与寺庙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峨眉山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加强峨眉山景区内自驾车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峨眉山景区及周边居民的服务行为并加大政府部门对峨眉山自驾车旅游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景区交通已经成为景区能源耗用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也是旅游目的地碳管理的关键内容。研究旅游景区不同主体行为的交通碳排放,有助于识别景区内不同主体行为活动的环境影响,明确景区碳减排的主要因子和低碳路径,也可弥补现有旅游交通研究的不足。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九寨沟2012年景区交通不同主体行为的碳排放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从碳排放总量看,游客乘坐观光车辆的交通活动是最主要碳排放来源,其碳排放占97%;从碳排放强度看,游客游览因采用公共交通故人均碳排放最低,相比之下居民私家车最高;从低碳路径看,景区碳减排应着重关注观光车辆的升级换代、高效调度、提高工作车能源利用和工作效率,辅以游客规模控制、环境教育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冶力关景区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但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应通过完善旅游设施建设、挖掘特色民俗文化、打造丰富旅游产品、完善社区参与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等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该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岳型景区在我国旅游发展及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游客评论网络文本分析安徽省5A级山岳型景区的形象感知与情感表达,结果显示:自然景观是形象感知的主体,游客对景区产品体验、形象感知及情感表达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感知高频词为景点、设施、服务和体验4大类目,且呈长尾型分布;语义网络图呈“核心—边缘”状分布,整体呈以景区、风景、缆车为节点的三核多层格局,各景区呈以景区名为节点的单核多层次格局;情感表达积极占比较高,中性和消极占比较低;在旅游要素满意度中,对住、行、游、娱的满意度较高,对食、购的满意度较低。当前,应通过宣传特色资源、提高景区形象辨识度、推动设施环境建设、推进产品创新开发等措施,不断提升景区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应简明扼要,准确无误.漏洞百出的英文译文不仅无法传递准确信息,影响外国游客旅途中的食、宿、行、游、购等活动,而且会严重影响旅游景区形象.文章主要利用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评析常州市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提出译文读者能接受的英文译文,并指出改善公示语翻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西省景区的问卷调研数据,构建景区文化价值对游客地方性感知影响的概念模型,分析接受度在景区文化价值对游客地方性感知影响中的中介效应,以及认知闭合需要在景区文化价值对接受度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景区文化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地方性感知;接受度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地方性感知;接受度在景区文化价值对游客地方性感知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认知闭合需要在历史文化对接受度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但在民俗文化和景观文化对接受度的影响中均未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提出,景区应推进文化探源以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注重文化活化以提高景区游客接受度,推动文化融合以强化游客地方性感知,加大文化推广以扩大地方文化影响力等,以期促进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四川拥有六大世界遗产地景区,但由于自身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各遗产地之间存在着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这种状况将严重削弱当地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六大世界遗产地景区竞争力进行的研究和分析表明各遗产地景区之间应开展旅游合作,可以开辟"九寨沟与黄龙","九寨沟、黄龙与乐山大佛、峨眉山"、"九寨沟、黄龙与都江堰、青城山"等互补型旅游路线,实现各景区的共同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竞合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点命名是景区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旅游景点命名存在过多选择神话传说、命名系统紊乱、命名过于夸张和缺乏内涵等问题.文章从旅游主体、客体、介体的角度提出景点命名的原则,认为景区应确立命名系统,以事实为依据对景名进行艺术加工,重视命名形式与韵律,命名应瞄准市场需求,突出景点特征,营造景点意境.  相似文献   

13.
无形资产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是提升利润的关键。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行业发展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创造性地从资源资产、知识资产、市场资产和人力资产4个方面考察旅游景区无形资产,构建一个由16个因素33个因子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天津蓟县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其无形资产的开发、使用与管理现状。结果显示,盘山景区绩效最高,应保持并强化;黄崖关景区应进行策略调整,着重知识资产的开发;独乐寺景区绩效最低,应进行策略重构,提升市场资产绩效。研究成果对我国旅游景区无形资产绩效的评估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对其他行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景区与社区商户良性合作是有效激发乡村经营主体活力、培养本地发展能力与价值、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文章通过数理分析、案例研究与深度访谈等方法,基于乡村旅游地不同发展阶段研究景区与社区商户双方的利益协调及可改进区间,以此探究双方合作的阶段性规律及其协调机制。研究主要得出:(1)双方合作共赢,理想均衡结果是平均分配新增收益;(2)双方竞合中由于社区商户信息不对称,景区企业一般占优,但收益分配比率不直接影响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大小;(3)景区新增投入以应对生态环境等外部性问题时有利于促进双方合作,但并不利于总经济绩效。立足良好的企地关系与共同富裕目标,应加强景区与社区基础协议、景区与社区商户动态契约以及加强政府非强制性干预、社区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游客体验的虹口漂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都江堰虹口漂流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巨大的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壮大.以游客体验为基础,通过调查和分析游客参与漂流活动的动机和体验、游客的人口统计特征和旅游特性,可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细分游客市场,以年轻的自驾车族为主;(2)突出景区特色,着力营造休闲旅游环境;(3)景区应坚持多元化发展方向,并积极宣传,以提高景区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游客忠诚研究日益成为景区管理的焦点。基于时间洞察力的视角,构建游客动机、感知价值、满意度及情境因素对游客忠诚的影响机制模型,数据研究表明:求奇及熟悉动机、感知价值、游客满意及时间仓促等因素对游客忠诚各个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随时间推移,游客因其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特征的不同有不同的忠诚表现。今后景区管理者在游客忠诚培育时应注重细分游客客源市场,着力完善景区游客的情感形象,首先构建游客的态度忠诚。  相似文献   

17.
赤水河中下游旅游“金三角”景区景点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水河中下游景区景点集中、面积大,文化底蕴深厚,知名度高,观赏游憩价值大,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大,但该区经济发展滞后,景区硬件设施差,旅游可进入性差,应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多渠道融资,与川、渝联手开发,使赤水河中下游旅游"金三角"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黄金旅游区.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市场化经营中的直接利益相关者有地方政府、景区经营者、景区内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景区内居民、旅游者等。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配旅游景区经营利益,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避免矛盾冲突,是保持景区持续发展、实现景区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镇旅游发展存在着旅游过程生活化与村镇设施功能实用性、景区面积有限性与旅游者人数增长、传统村镇景区面积局限性与旅游者人数增长等之间的矛盾。结合西递古村落实际,认为传统村镇旅游地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少部分村落内居民进行迁居,同时坚持景区分区、建筑分类、游览分线、服务建区等规划与开发构想,考虑资源本体特征和游客需求等要素,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20.
屏蔽意指遮蔽、阻挡,旅游景区也存在形象屏蔽现象。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屏蔽实质上是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发端于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形成于旅游者对景区的比较和选择。所以,旅游景区形象屏蔽是在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感知中,通过旅游决策行为里的景区感知形象排队所表现出的景区选择次序上的先后和选择结果的去留。"先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后者";"留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去者"。旅游景区形象屏蔽的演进表现为三个阶段,即原生性景区形象屏蔽、现实选择性景区形象屏蔽和实地感知性景区形象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对于旅游者来说会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保持某种稳定性,但当条件变化时,旅游景区感知形象屏蔽也必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