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确立社会主义人生观李永年辛佩杰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成这一基本任务,客观地存在一个...  相似文献   

2.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有赖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每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首要的、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作为党员,我们要自觉地进行世界观的改造。 所谓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的基本看法。作为干部党员来说,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我们的干部和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从目前社会发展阶段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体现两条:一条要体现党章的基本要求,另一条要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本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是每个干部都要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它是与每个人的信仰、理想、价值、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主要要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人生观的关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锐生笔者在不久前看到一篇某企业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结报告,其中提出一项任务: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生观”。我认为这个提法是很值得斟酌的。提出者可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且这提法也并没有广泛...  相似文献   

4.
人生观是人们观察和处理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它决定人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一代人,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大学生,他们将成为下世纪我国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的骨干,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如何,是关系世纪走向的大问题,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978年以来出现的若干影响较大、问题突出的人生观理论体系的评析,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研究的四种误区:一是局限于世界与社会共同本质和规律的研究;二是局限于人的本质的静态研究;三是局限于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发展研究:四是局限于“人生问题”的研究。并在分析上述局限性的基础上指出:人生观的研究必须把人的本质和规律作为主题,深入探寻人的社会本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形态、发展规律和一般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日益认识人生真相,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真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学衡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一个具有文化民族主义色彩的学术流派,有着自己丰富的人生论,涉及人生观与时代背景、人生观与科学、人生观与人生哲学的关系以及人生哲学的性质等问题.在人生观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上,"学衡派"学人认为在社会安定的时代中,会产生一元化的人生观;在社会动乱的时代中,会产生多样化的人生观.他们赞赏安定的社会和一元化的人生观,认为这样可以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安宁.在人生观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上,"学衡派"学人肯定了科学实证与人文领域的相互关联,主张把科学实证与人生哲学结合起来.在人生哲学与道德哲学的关系问题上,"学衡派"学人认为人生哲学包含道德哲学,道德哲学是人生哲学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人生哲学的性质问题上."学衡派"学人把人生哲学归结为价值哲学.研究"学衡派"的人生论有助于深化对"学衡派"整体思想的把握,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形态的人生理论.  相似文献   

8.
张军 《学术交流》2004,(8):160-162
奥尼尔的悲剧创作意识既源于他的悲剧人生观,同时也极具时代气息。他认为,悲剧这种艺术形式带给人们的不是悲观,而是对生活、对人的尊严及存在价值的肯定。因此,他的悲剧在揭露人生、反映疾苦的同时,总能给人奋进的力量,激励人们正视人生、感悟人生,从而慰藉心灵、净化灵魂。这正是奥尼尔悲剧所蕴涵的独特的情感效果与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人生观的问题,很多人都会去思考,人生观是否人人都有,是否与生俱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看似肯定,其实不然,人生观如何分类,也值得探讨,笔者在此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一、人生观是后天习得的在论述人生观的著作和文章中,大都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人人都对人生有一个总的看法,因此,人人都有人生观.”有的著述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人人都有人生观,却也暗含着这一意思.例如:“这个观,那个观,如人生观、幸福观和道德观,说的就是对人生、幸福和道德的看法.”这些说法可能使人误  相似文献   

10.
<正>理想是人生的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则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是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甚至能激发人们为之献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还形象地比喻  相似文献   

11.
“佛教人生观是避世厌世的人生观”,这在不少人看来是已可盖棺论定的终极真理。作者本着求实的科学态度,从圆融无碍的佛法本身出发,对此定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2.
论悲剧艺术的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悲剧艺术的魅力李玉悌对悲剧的人生的浑然无知或因此而悲观厌世,都是不可取的。正是在这两种人生观的挑战面前,悲剧艺术显示了独特魅力。首先,悲剧艺术给人提供一种对人生不幸事件的严肃思考。这是因为,人类生活中的悲剧性事件是普遍存在的,然而由于它们的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3.
胡建民 《创新》2011,5(6):110-113
苏轼诗词、散文、书画堪称一代典范,每一种体裁的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精辟见解和思想精髓,展现着作者圆融通觉的人生观。特别是其记体散文,既记叙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又反映出其儒佛道三种思想集于一身的思想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14.
王红霞 《生存》2020,(8):0224-0224,0228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少年成名,以“学而优则仕”为目标,步入朝廷,踏进官场。但苏轼的仕途并不平坦,相反他在仕途中经历了许多不幸和打击。面对人生的不幸和严峻的挑战,面对一幕幕人生一幕幕的忧患,苏轼以其独特的睿智和豪放、通达的理念一一化解,随缘自适,随遇而安。在他的词作中处处体现出他达观,旷达,豪迈自信的人生观,展现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佛教与基督教人生哲学之比较李少惠佛教和基督教是世界两大宗教。宗教表面上似乎是以神为中心,其实人才是它们探讨的主要对象。它们对人生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研究是在宗教形式下进行的。由于不同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佛教与基督教在人生观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论。但是,...  相似文献   

16.
所谓人生哲学,是指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诸如人性论、价值观、幸福观、行为道德规范等等都属于人生哲学的内容。如果说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宇宙观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那么,直接指导人们生活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则是人生哲学。中国的近代(1840—1919)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历史舞台。此时,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进步阶级,它们是中国近代维新、革命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中国近代叱咤风云的政治活动家几乎都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处于意识和行为的交汇点,直接体现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精神文明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我国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体系中占有指导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和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得到了继承,但在向市场经济的急剧变革中也出现了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价值观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深层次性。我们所要建设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导向原则,必须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目的,必须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认识和对待人生,是有史以来就提出的一个问题,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中,曾经有无数思想家、哲学家、伦理学家、心理学家、艺术家、医学家等,从人生的多方面多视角探讨和揭示人生的奥秘,以至它已成为一切文学艺术部环绕它旋转的轴心。随着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人生也是不断向前演化的,不同的历史时代人们对人生作出不同的回答,可以说,人生的问题是千古不朽的主题,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创建人生科学的宗旨,是使人生经验和知识系统化,用现代人生科学知识,解决当代人生面临的新问题,从而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培养和造就有崇高理想、有高尚道德情操、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遵纪守法的一代代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人。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基本功能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文化的本质来看,文化构成国家或民族的内涵,体现其个性与魅力,是精神和灵魂。历史告诉我们,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它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和伦理取向。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之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和谐文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钟志奇 《社科纵横》2006,21(8):11-12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也是不同的。本文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涵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