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唐诗中所见的宫女体育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使得女性体育活动也得到新的发展,那些生活在皇宫大内的女性在体育游乐中释放郁闷消闲健体,以求身心的自由解放。举凡蹴鞠、马球、驴鞠、步打、射箭、围棋、舞蹈等适合女性开展的体育活动在宫女中得以流行,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女性自由奔放、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乃是唐代文化繁荣的重要一隅。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在中国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但旅游一词早在中国唐代的诗文中就出现了.中国古代的旅游相当发达极具个性,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特色的旅游传统文化观念.平时被人们忽视了的以民间节日为中心的大众性民间游乐,别具特色,积淀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对现在的旅游业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蜀人好游乐,此种风气在秦汉时即已流行,到唐宋时达于极盛,而宋及以后记载尤多。前蜀后主王衍《醉妆词》云:“者边走,那边走,总是寻花柳。那边者,者边走,莫厌金樽酒。”生动描述了五代时期成都五光十色的游赏娱乐盛况。北宋田况、苏轼、韩琦等都几乎异口同声地指出了蜀人好游乐、蜀地游乐文化发达的特点。蜀人的游乐活动又以民间节会为主要载体,仅以元人费著《岁华纪丽谱》所载,一年即有游乐活动二十四次之多,大致有游江、游山、游寺、郊野游等几大类。这些游乐活动常常由政府主导,参与者众、官民同乐、城乡同乐,这在宋人诗文中留下了很多生动的描绘。唐宋时期的这种群众性的游乐活动,一直延续到现代,其中最典型的是成都的灯会、花会以及乡村旅游。此文以民间节会活动为“窗口”来观察透视此时期成都游乐文化的诸多方面,或可对苏轼所言“蜀人游乐不知还”这一文化现象的丰富内涵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具体深刻的认识,并且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中汲取对今天利用民间节庆活动强化价值引领、促进淳风化俗及沟通民意、宣导民情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唐人尚武,在唐代武术文化中,往往还推重比武过程中的灵感智慧,以一种乐观豪迈的精神,描绘比武过程及其所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武术中某一技艺以技服人,还往往有为国争光震慑外夷的更大用场。这种主要以武术比试较量所形成的豪侠观念,还泛化到其他文化分支。成因有:人类争强好胜的本能与宽松文化环境的充分适合;中外往来活动的催发;帝王将相的喜好与江湖技艺游乐精神的共生互动。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序是与唐诗密切结合在一起且同样精彩的文化形态。现存唐代伤悼题材诗序共24篇,占唐代诗序总数的2.58%,是唐代诗序的一个小类别,但它形象化地再现了300年间唐代文人感伤生命消歇、探索生命质量、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心路历程;不仅如此,唐代文化的诸多因素也借这类诗序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是我们解读唐诗以及唐代诗人所不应忽略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6.
唐代女性在闲暇时光里参与球类、博弈类、节日休闲类等游乐活动,不同时节、不同阶层女性参与的休闲活动各不相同,种类多样,兼具娱乐性、趣味性、益智性。唐代稳定的政治环境、繁荣的社会经济、宽松开放的社会风气、妇女地位的提高等,最终促成唐代女性娱乐活动多姿多彩,起到了放松身心、增强体质的作用,推动了后世娱乐活动种类、规则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五陵少年和五陵原在唐代诗词中频繁出现,成为连接汉唐两代文化的一个纽带,也使唐诗中有着浓厚的五陵情结。汉唐两代都有开疆拓土的经历,且没有过多思想约束,这是五陵少年能够共同存在于汉唐两代文化中的重要原因。五陵原是唐代人反思历史的一个参照系,昔日辉煌的汉代五陵原在唐诗中总是带着忧伤的色调,成为与大唐气象相伴而生的一缕悲凉之气。五陵少年和五陵原是唐代文化中的两个象征符号,前者是唐代豪侠气概和自由精神的象征,后者则成为大唐盛世文化的悲凉底色。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极富文化吸引力的时代。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搭建唐代风格宅院,创设充满唐代生活气息的情境,在其中安排多种文物展品和文化展示,完成一个集漫游、观赏、教育于一体的虚拟博物馆,意图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受众民族自豪感的目的。运用的技术包括三维建模、虚拟现实、交互动画等。  相似文献   

9.
浅析唐朝社会的别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别墅亦称别业、别馆。在继承前人广建园林别业的基础上,唐人(主要是贵族官僚)在城内、野外建立了大量别墅。唐人在入仕前、为官中、致仕后皆与自己的别墅息息相关,是他们读书科举、自娱游乐、修道习禅和疗养归宿的地方。唐代别墅也具有一定的管理规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唐代著作郎官制的设置沿革,唐代著作郎官的选拔、职责及弊端与其文化意义三个方面探讨唐代著作郎在唐代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本文认为其所担当的职责是唐代社会崇尚文化特质的表现,是中国人重生厚死生命观的表现,是儒家的文教思想居于社会文化主导地位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隆盛时代。婚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功能历来被人们重视。唐代妇女在婚姻、社交等社会生活方面相对开放自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盛唐时期务实进取、繁荣自信的文化气象。  相似文献   

12.
诚信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石,也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综合国力的增长,诚信观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唐代是我国封建时代较为昌盛的时期,也是一个诚信思想大发展的时期,研究该时期的诚信观念对我国当前诚信文化建设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苏士梅博士的学术专著《唐代诚信思想研究》紧密结合唐代发展史,对唐代诚信思想进行了一次从“庙堂”到“民间”的全方位考察.这本别具特色的诚信思想研究专著,是基于社会文化视角对唐代诚信思想进行全面研究的初次尝试,为我们今天构建诚信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唐朝长江流域城市居民和乡村的文化生活日趋活跃 ,民俗风情异彩纷呈。拙文所论述的唐代长江流域的民俗 ,绝大部分是从前代传承而来 ,它与唐代以前的民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研究唐代长江流域的民俗 ,使我们认识到 ,一个区域、一个时代的民俗文化 ,正是其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 ,民俗文化的核心实质是国民品格的表现 ,也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内在层面。  相似文献   

14.
唐长安兴圣寺是一座由高祖旧宅通义宫改建而成的皇家寺院,它对唐代社会政治的影响相当大。兴圣寺与唐代重要政治事件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它本身已经成为唐朝统治者利用的工具。与此同时,兴圣寺自出现之后就成为一个特别的公共空间,其中寺内的竹林神对唐代社会文化生活有很深的影响。可以说,研究兴圣寺为我们理解佛教与唐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藏学”或“藏族学”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也是一个全方位研究藏族文化的理论概念。说它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在于80年代以来,藏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开放的研究境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藏学又是一个历史的课题。唐代以前的文献姑且不谈,唐代及其以后的史书中多有...  相似文献   

16.
唐女侠传奇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我国文言小说的成熟期,豪侠小说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新的高度,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女侠传奇的大量出现.唐代社会崇尚游侠的风气,北方民族文化交融,文学题材的历史传承,唐代小说作家自觉的创作意识,以及唐传奇求新求异的体裁特点,都是唐代女侠传奇出现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唐代士人的社会心态与隐逸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逸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特别是士人文化心理建构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代隐逸风气兴盛,对其历史嬗变的研究,是深入了解唐代文人的行为心态、人格理想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对其递嬗缘由的追问,也是深入剖析唐代社会政治和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层面。概而言之,初唐承继魏晋隐逸遗风,盛唐在隐逸中贯注入世因素,中唐淡化了士人的担当精神,晚唐以隐居避祸全身。  相似文献   

18.
论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道教发展到唐代,由于老庄思想的介入而发生了显著变化──道家哲学成为道教思想支柱;轻方仙道术,重心性双修;道教全民化。唐代道教渗透于唐代文化各方面。本文拟从唐人的文化心理意识、审美情趣和唐代的文学、艺术、民俗、科技诸方面探讨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及唐文化的道教特征,说明唐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惜时主题源远流长,是唐诗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透析唐代诗人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唐诗惜时主题体现的建功立业和长生久视的思想与儒道文化复合影响密切相关.唐代儒道鼎盛,文人同时受到两教影响,故唐诗惜时主题呈现出双重性奇异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20.
浅谈唐代的文化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化辉煌成果得益于唐代的文化开放,唐代统治者以空前的政治自信开拓文化疆域,开放意识形态,开放文化政策,开放社会生活,使唐代文化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成就了光耀千古的文化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