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那达慕”,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游艺”,也作戏弄、玩笑解,旧时还含有“赌博”之意。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那达慕”已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体性的体育、娱乐、物资交流盛会的专有名称。由于会中主要举行摔跤、赛马、射箭竞赛,故又称“男子三...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的“那达慕”文化,是蒙古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中,综合性反映蒙古族文化面貌的文化类型.传统“那达慕”文化的原始内容,应当首先包括“布库”(即摔跤,《蒙古秘史》作“阿巴勒都兀鲁牙”,《元史》等作“孛可”)、赛马、射箭三项,所以后人称作“蒙古男子三项竞技”或“三项游艺”.在“那达慕”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我们明显看出,它是从原始的军体文化逐渐发展为全民族的游艺文化的,它容民族体育文化、饮食文化、经济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一体,形成为蒙古民族经久不衰的独特的“那达慕”文化了.蒙古“那达慕”文化,说起它的发轫之初,至少在蒙古人步入文明社会之后,在历史文献上即有记述了.当然蒙古人作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集大成者,他们所承袭的文化,尚须追溯到更古老的时代.仅从匈奴寻源,也要追溯到三千年以前了.今天的考古发现足以证明  相似文献   

3.
《中文信息》2007,(12):137-141
薄荷片推荐:这是蒙古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那达幕每年的七、八月草原,正是水晕肥美的季节,每逢这时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这是蒙古族传统的博克、射箭、赛马三项体育竞技和歌舞表演以及物资交流活动,展示着草原人畜兴旺、欢乐祥和、民族团结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西藏古代体育,是在西藏高原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背景下产生的,藏民族文化对西藏古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影响很大,藏民族文化中的体育文化现象,反映在石器、岩画、藏汉文史籍、寺院壁画中,记载和描绘了藏族人民从史前到吐蕃时期至清代的生活、生产劳动、战争相关的奔跑、游水、抱石、摔跤、赛马、跳跃、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格萨尔》史诗中大量描写的远古游牧部落社会中藏族人民武器的制造和使用,射箭、赛马、摔跤等具有体育形态的体育活动形式,以及马球运动的产生作了探讨。认为史诗《格萨尔》的体育活动形成了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早期穴约公元1-7世纪雪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也反映出西藏原始部落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一、我县旅游资源的五个特点是:土、新、奇、特、美”。 “土”,我县的蒙古族是黑龙江省世居土著民族。公元9世纪就游牧于嫩江、乌裕尔河、通肯河流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立了带有浓郁地域特征的土著风情和灿烂的文化。蒙古包、勒勒车,使人追思在那广阔的草原上的游牧生活;那达慕、蒙古族风俗婚礼,祭山、祭敖包,使人领略蒙古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蒙古式摔跤,蒙古族舞蹈,使人看到马背民族的英勇骤悍。这里还有许多与土著风情相关的古文化遗址,比较著名的有大山旧、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四代王爷墓地,六处辽金时代古城遗址,寿山将军墓等。  相似文献   

7.
青海河南县那达慕是文化重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转化为体育赛事的重要形式。其意涵和形式的变迁是人们在民族交往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诠释和再造,使传统文化嵌入到现代生活的文化再生产过程。那达慕赛事仪式中的文化展演与互动通过对文化标记物——赛马的高度关注,和对比赛的情感激发中形成了高度情感联结,从而促进了民族社区内部团结和民族文化自信并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平台。那达慕的意义变迁过程体现在多民族多种形式的交往互动中,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间的协调,建立文化、社会与经济发展一致性的文化资本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1摔跤,是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的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摔跤的形式多种多样,除现在已被列为奥运会和世界摔跤锦标赛项目的国际古典式和自由式摔跤外,各国、各民族都还有自己本民族的摔跤形式.我国是摔跤运动的发源地,它的历史悠久,形式繁多.在一千多年前问世的  相似文献   

9.
搏克(蒙古族摔跤),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各种摔跤运动中完整保持自己古老民族特色的一项体育运动.摔跤运动是人类早期活动中(上古原始氏族社会)就产生的既用于生产又用于生活的一种军事体育项目,是从生产劳动中演化而来的.搏克是蒙古民族长期与大自然搏斗的产物,是伴随着蒙古民族的形成、发展而生成、发展的.对蒙古民族的形成和壮大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13世纪蒙古帝国形成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图腾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和文明象征。古老的蒙古族一直流传着"苍狼白鹿"的民族起源传说。蒙古族的图腾崇拜是草原的王者——蒙古狼,这点从蒙古族的宗教信仰、风俗民情、历史记载、民间传说、游牧生活中可以体现出来。姜戎的《狼图腾》为我们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狼形象":强悍、勇猛、机智、温情。狼形象蕴含着作者对华夏文化的反思,促使我们审视民族性格中的弱点,完善民族性格,弘扬民族精神,重新焕发古老的华夏民族的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骑马,射箭,摔跤这三项活动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民族体育运动形式。在这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中,蒙古族妇女都曾是大显神威,名列前茅。 早在十三世纪,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就曾记载:国王海都的女儿艾吉阿姆,十分矫健,勇武不败。她的父亲希望她出嫁,但是她婉言谢绝说,除非她遇到一个有本事力能战胜她的贵人,否则她永远也不嫁人,她的父亲给她立了一个凭证,准许按照她自己的愿望选择配偶。  相似文献   

12.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帝国建立以前,蒙古族社会是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还是已实现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 一 有人认为:“十一——十三世纪的蒙古人,只靠游牧经济不能过活,食物不足,需靠狩猎,部分地靠渔捞补充”,还是“游牧狩猎民”,因此,当时尚处于氏族社会阶段。我认为这种看法对当时蒙古人的畜牧业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都估计过低,是需要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主要指包括满—通古斯、蒙古、突厥三个语族在内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在北方民族文化中,狩猎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曾长期并存。产生于北方文化土壤中的口承文学与作家文学,特别是其中的神话、英雄史诗和戏剧文学,对中华文化与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北方民族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因而在21世纪全球文化对话及中华多元一体文化形成与发展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刘昆庸 《学术探索》2007,6(2):125-130
本文根据先秦文献记载,对“不歌而诵谓之赋”的传统定义提出商榷,并考证了在春秋赋诗活动中,赋、歌、诵的本义,指出赋是诗的表达行为的总名,诗可歌可诵,所以赋义兼歌诵。歌与诵两种形式因为表现的主体和对象相同,在语义层面和某些特定场合下也可以相通。根据“赋”在汉代的语义拓展,我们考察了秦汉间从赋诗到辞赋创作文学形态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研究鄂温克族婚姻家庭时,过多强调狩猎、游牧民族特性及旧婚姻家庭模式的缺陷.随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传统社会的"权威制度"被替代,鄂温克族婚姻家庭也出现多重特点.植根于狩猎、游牧文化的鄂温克族婚姻家庭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演进.基于此,我们借助一个具体的民族聚居点的现实状况及相关数据资料,探讨婚姻关系及家庭所面临的时代挑战.这对更好地落实国家政策、现行的有关法律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处理好民族关系都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群山环抱的荒野。一群由人扮演的凶悍“野牛”手执弓箭或长矛,口中念念有词,狂乱地手舞足蹈。突然,一头“野牛”搭弓射箭,对面一头“野牛”中箭倒地。倾刻其他“野牛”蜂拥而上,空舞着利刃,似剥皮、剔肠、割肉…… 读者可不要以为这是舞台景观的速写,也不要以为是顽童的嬉闹。这是我们根据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简称《巫术》)、《文化论》两部书的材料描绘的原始民族狩猎前进行巫术仪式的场景。  相似文献   

17.
雄伟峭丽的阴山山脉,象一座天然的屏壁横亘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古往今来,有无数狩猎、畜牧族部落和民族在这里交替出现过,并创造过在当时世界上堪称先进的猎牧业文明。然而,由于资料缺乏,人们对于猎牧民历史的认识一直是比较模糊的。近几年来,由于大批狩猎岩画的发现,为我们探索阴山古代的狩猎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拟通过阴山狩猎岩画、细石器遗存和文献记载,对古代阴山狩猎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古籍所载的少数史前歌谣中,《弹歌》是公认的“太古之作”。无论就其内容的古朴和形式的拙直,都比其他歌谣更为可信。不过,《弹歌》的录著入籍较晚,历史研究者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以内容而论,或曰“最古的谜语”,或曰“古孝子之歌”,或曰“仪式歌”,“军葬战歌”,或曰“表现古代狩猎的过程的歌”。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草原历来是我国北方众多少数民族生息蕃衍和融汇之地,他们的祖先或狩猎、或游牧、或征战,都与马结下不解之缘。反映到当代内蒙古文学创作上,马尤其有着特殊意义。表达了一种民族自豪感,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意识,也表现了“马背上的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经济角度揭示了游牧的内涵,阐述了游牧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牧业的基本形式。作者认为,游牧是有别于食物获取经济(狩猎、捕鱼和采集诸形式)和其他食物生产经济(刀耕火种、游动的园艺种植和犁耕农业等)的一种独特的食物生产经济形式。对牧业的分类,不仅是理论工作使然,还是基于数世纪以来牧民自己的传统观念和标准,对我们了解牧业的多样性,把握牧业经济诸多形式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