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日益趋同,导致了城市个性衰退和特色丧失。文章以徐州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角度出发,指出延续和弘扬城市文脉,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的空间,彰显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是塑造城市独特风格,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生存根基.由于构成样态的多样性,没有一个单一的可行的办法能够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所有问题.本文以拥有丰富资源的重庆市为例,认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适宜采取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辅之以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综合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5.
宁夏历史悠久,民族多融,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有历史继承渊源。位于六盘山下的隆德县,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宁夏具有代表性。田野调研发现,隆德县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农民画、篆刻艺术、书画艺术、马社火、回族刺绣、雕塑等七大类,其中前六类基本处在断层状态,唯杨氏家族的雕塑传承不断。传承断层的原因:一是家族传承出现衰势,没有得以延续;二是社会变迁使人们远离了传统非物质文化;三是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一是关注传承人,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政府每年要投入专项资金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二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尽快解决好传承者与继承者的问题,从根本上培养非物质文化传人;三是建立民俗博物馆,尽可能保存古老文化记忆;四是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艺术节,弘扬民族文化;五是实施政府非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首先从理论上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的文化属性及潜在的经济价值两个层面具体解析,认为"开发"与"保护"二者之间自然蕴涵着和谐共生、内在一致的关系,这一理论认识是实践中有效"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03年以来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的文献的统计分析,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价值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问题的研究等三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已经成为法律规定的范畴.高校作为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如何发挥思政教育舞台作用,让非遗走进每个高校生的生活,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既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保护、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以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探索以非遗为载体,创新高校社团活动新形式,繁荣高校校园文化,以期达到提升非遗保护意识,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濒危语言(或方言)和以语言(或方言)为媒介的口头表达类民间文学与传统戏曲、语言文字习俗等。把它们归为一类有其理论依据和必要性,它们也拥有共同特点。申报地濒危语言(或方言)载体的非遗保护应以当地语言(或方言)为主线,以记录、整理、编译、展演为形式,与现代电子科技和创意相结合,进行生产性、产业化保护。创新此类非遗保护开发的特色方式,有利于非遗的类别化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民间文艺为视角,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重点从民间文艺的特征、法律保护的合理性论证;当前司法实践困惑的本底原由等方面阐述,从而构建出民间文艺法律保护框架。  相似文献   

11.
湘西凤凰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传承千载,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过度的商业化和非保护性开发导致其传承问题逐渐突出,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是凤凰民俗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目前保护和开发凤凰民俗文化最突出的原真性差、口传艺术弱化、管理不科学及缺乏提炼创新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开发手段、创新的模式,并和现代的文化、科技相结合,才可以实现最佳的保护和传承效果。  相似文献   

12.
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铸就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北京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衰退、失传的困境,根本问题在于这些无形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或遭到破坏。因此,认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运用文化生态的理念分析其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村),同时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与保持特色的关系等,以推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是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研究所依托的主要学科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理念和方式是不同的。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价值的日益增加,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近年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面临一些困境,存在着传统的民间艺人渐渐消失、传承人的年龄偏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乏法制保障、传承人缺乏自觉意识等诸多问题。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教育、人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在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域下,应发挥地方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基础教育的校本课程之中,借助现代教育唤醒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觉意识等。  相似文献   

14.
小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是世界上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个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变异或消亡。非物质文化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要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保护与经营政策,保护和经营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扬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地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具有很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特点、价值及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就保护与开发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为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提出新的见解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结晶和财富,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非物质经济又称符号经济,本文基于其理论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然性,试图让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达到双赢,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系统庞大,大部分"非遗"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传承是以方言为载体,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学、民间戏剧、曲艺、民歌等方面。以辽西方言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5项,对这些项目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现状揭示目前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有利于"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西土家族为例,通过对非遗保护与开发两者互动关系的探究,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亳州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然而,近年来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从整体上看,主要存在缺乏整体有效的工作机制、投入资金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等问题。而在具体开发过程中,有关部门也要注重规划、系统开发,进一步加大挖掘力度、创新开发模式,使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亳州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总结了我国几十年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将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时期,西部地区在新时期开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新思路,积极探索适合西部地区特色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