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语诗歌在教学中通常是一个难点,本文简要地分析了诗歌的一些表达方式.例如象征手法及某些修辞手法,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修辞当中 ,喻类辞格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格 ,直喻和隐喻则是喻类辞格中最常用的两种修辞方法 ,直喻具有丰富的修辞功能 ,尤其是适用于描写和说明 ,它能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动作或状态等 ;能使深奥的哲理变得浅显易懂。隐喻巧妙地通过人们熟悉的形象、特征、动作或哲理去暗示人们尚不熟悉或不易把握的对象 ,隐喻是比直喻更进了一层的比喻  相似文献   

3.
x球类复合名词的认知造词模式包括静态识解模式和动态识解模式,静态识解模式为本体属性模式和邻接模式。动态识解模式包括场景-角色互动模式、行为角色模式、行为界性模式和动感取像模式。该类词造词的三大原则为指类原则、指别原则和可及性原则。球的物性结构为造词提供了特征识解的认知基础,而心理打包机制则为主体用语言形式表征命名结果提供了现实的心理基础。汉语中球类运动类词的造词倾向于自指范畴化,而英语倾向于转指范畴化。非球类运动类词的造词在汉、英语中的认知模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张俭 《百色学院学报》2006,19(1):111-115
造词在L1中是构词法的一种,但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造词往往被界定为“错误”。中介语及交际策略的研究对造词现象又有了重新定位。笔者把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造词种类分成词形造词和意义造词两大类,试图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找出造词的心理表征和原因并初步探讨了减少造词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名词的隐喻造词,是运用隐喻这种修辞方式创制名词,这一造词方式有其认知基础,体现了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特点,本文仅从"参照物"和"目的物"这对关系来考察隐喻型名词中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词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话语表达的重要方式,能够提升话语效用。在习近平话语中,有着“人民”“青年”和“理想”三个重要的隐喻对象。对“人民”的隐喻中,更加凸显隐喻的政治建构和凝心聚力功能,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对“青年”的隐喻中,更加凸显隐喻的修辞赋意和激励感召功能,彰显了习近平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理想”的隐喻中,更加凸显隐喻的立象尽意和教育说服功能,彰显了习近平高瞻远瞩的党建思想和教育智慧。习近平话语中的隐喻表达具有学理性和生活性相统一,朴素性和生动性相统一以及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风格特征,实现了话语内核之“真”、话语价值之“善”与话语形式之“美”的内在统一,可以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一条开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隐喻认知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工作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隐喻构筑了人们日常的概念系统,对隐喻的隐喻性程度的消失过程进行考察和充分的描述,有利于揭示隐喻作为认知现象的本质.以现代隐喻认知理论为指导,分析语义丰富的"上"字,探讨其意义之间内在的认知联系.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生态隐喻反映人类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梭罗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态隐喻,对其中的动物隐喻、季节隐喻及处所隐喻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挖掘自然文学鉴赏的新角度,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同时,梭罗作品传达了一种乐观主义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未来生态批评的方向,有益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从"壁虎"方言词的构词理据看,比较明显地呈现出北片、中片、南片和闽语片四个不同类型。北片的内部比较统一,但是也因为不同地区人们的独特观察和表达而有些细微的差别;闽语片内部也相对一致一些。而中片、南片则多交错:中片因为北方移民留居而带入北方的主语素"虎";南片西南官话入乡随俗而兼用南地语素"蛇"。"虎"、"蛇"两语素交错使用是"壁虎"一词见于文献记载、得以传播后出现的新局面;闽语独具一格的创新构词先于"虎""蛇"并列的时代。而闽语中所用主语素同样为"蛇"及其化身,则说明比附蛇而称之,是壁虎不同于文献记载而实际使用最广的早期称谓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认知隐语理论认为,隐语不是修辞现象,而是认知现象,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并具有心理性、委婉性和文化性的特征。通过对德汉死亡隐喻的语用分析,可以看出德汉死亡隐喻分别使用各自不同的目标域影射来源域。分析结果显示,德汉死亡隐喻体现出两个民族“恶死、乐生”的基本死亡观,并凸显出宗教文化、社会等级以及价值观念三大因素在中德死亡观中的不同权重,是中德文化心理图式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正确理解隐喻引起的词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隐喻对词汇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一词多义、词性转换、复合造词和成语,然后提出了提高隐喻认知能力的有效对策:扩大基本词汇量、掌握隐喻产生的基础以及重视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与“狗”的谐音示虚趣难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是一种造词方法,所造词语有的是系列性群体,同一虚假用字会隐蔽多种不同的真实理据,同一趣难词形,在不同方言的词义会差别很大。在一种方言内或几种方言间,可以有词形类似的一组同义词,词的群体反映这种方法的共性和强势。同一词义,有的方言用虚假词形,有的则不用。“马”和“狗”多种谐音的多量词语可作为论证。  相似文献   

13.
沓、踏是上下关系,遝、搭是前后关系,都具有交合的意思。其交合义一般指物,即动物的交配、禽鸟的交尾,由此延及到人,指人类的婚合,这在文献故训、神话传话、方言俗话中都能得到印证,可为人类文化学、神话学、方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儒家诗性言说的方式之一,讲求"微言大义""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是孔子修《春秋》时所遵循的曲折委婉的写作原则。其中,"微言"本身即寓有隐晦而幽深的内涵,而"大义"经过经学家的不断阐发,将其文本内蕴的"正名"思想加以宣扬,这一过程正是《春秋》之隐喻的阐释过程。此外,"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惩恶而劝善"四大义例的运用以及《春秋》"史蕴诗心"的特质,也使得"春秋笔法"呈现出约言示义、暗寓褒贬的隐喻品格,从而成为中国古人所崇尚与遵循的典范。这一问题的探究不仅是建构中国本土隐喻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更对于整合中华文化特色、重构中华文化话语,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V的不是A是B”是目前网络流行的句式,该句式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情感宣泄心理、层次追求心理、现实揭露心理和求新求异心理,是客观世界通过人的隐喻思维在语言中投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角度在跨文化层面上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恐惧”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情感概念隐喻是建立在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生理反映基础上的,存在认知普遍性;又因为文化模式的影响,呈现出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政治话语中表达思想和建构概念的重要工具,合理利用隐喻可以唤起受众的内心情感,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文章用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场合的讲话稿建立小型语料库,分析关于"中国梦"的概念隐喻类型的建构模式,并探讨不同概念隐喻的凸显功能。分析表明:旅途隐喻是使用最频繁的概念隐喻类型,其目的是为了传递一种思想,即"中国梦"的实现是和平崛起的进程,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19.
“流水”在现代汉语中直接位于动词前面做状语(如“流水作业”和“流水生产”)的功能源于明清时期“流水”的副词功能,“流水”作副词表“急忙”或“不断”之义,它是人们对流水从视觉的感知域建立起来的隐喻认知结果。也就是“流水”这个源域,其流逝的状态特征——“迅速、不断”直接映射到相似的动作之上。当这种特征不断突显,“流水”直接置于动词前修饰动词,则副词“流水”形成。但该副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弱化,说明词汇的演变并不总是一直虚化下去。  相似文献   

20.
隐喻对理解语言表面下的含义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概念隐喻、视觉隐喻和空间隐喻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并认知隐喻下的思维方式。同时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知识与经验概念化的一种手段,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通过对隐喻语言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隐喻语言获得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