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伊斯兰教传入临夏开始,临夏市区逐渐形成了以城墙为分界的"汉城回关"的居住格局。与其他地区相比,临夏的回族和汉族人口比例相当,同时临夏是中国回族伊斯兰教传播和发展的重镇之一。因此,从"城墙"着手分析临夏当地回族和汉族人民日常的接触和相处可以看到临夏当地回汉民族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经济产业。20世纪中后期以来,旅游业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21世纪的经济巨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令人瞩目,1999年,全国实现旅游收入4002.14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但是,旅游业在东西部地区的发展表现为东快西慢,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则更加滞后。从旅游外汇收入指标看,新疆、宁夏、西藏三个自治区总计仅为 1.1l亿美元,只占全国的0.88%;从入境旅游人数指标看,三个自…  相似文献   

3.
一、华江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地处风景秀丽的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脚下,全乡总面积422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163个经济合作社。全乡15000人,其中瑶族3800人,占25.3%。1993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选准了一条“靠山吃山”,抓竹木加工,带动林业开发的路子,使全乡经济出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1996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3.86亿元,比1992年的2070万元增长了17.64倍;企业总收入4.27亿元,比1992年的1730万元增长了23.68倍;工业产值3.47亿元,比1992年的1250万元增长了26.76倍;财政收入4O9万元,比1992年的143万…  相似文献   

4.
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自治区。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2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17.7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5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13.75亿元,增长9.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21元。国民经济摆脱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历史巨变,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各省(市)兄弟民族的大力支持。西藏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的历史。我们永远忘不了国家关心西藏、发展西藏和兄弟民族支援西藏的深情厚谊。一…  相似文献   

5.
临夏:回首“民营”路鲁显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市”,以商贸繁荣而闻名。近几年,临夏以开放市场、搞活流通为突破口,放手发展个体、私营、股份制等民营经济,成效非凡。临夏人多地少...  相似文献   

6.
临夏地区伊斯兰教与社会发展关系述评丁化,马国珍一、全州民族宗教概况临夏回族自治州是1956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现辖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和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共有乡镇13.1个,其中4个...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加拿大土著人口承接了上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态势,持续高速增长,并不断从传统的保留地向非保留地、从乡村向城市转移。从整体上看,土著人口在就业、收入、教育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非土著人口,其民族文化也面临日渐衰退的严峻局面。本文根据加拿大统计局 1996年、2001年人口普查资料数据和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了当前加拿大土著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其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有一个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沿海和內地的差距,有相对扩大的趋势。从全国看、民族地区1952年到198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3.8倍,比全国平均增长总值低1.75倍,比沿海地区增长总值更低。从云南省看,少数民族聚居区“六·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9.9%,比全省平均增长总值低1.3%;人均水平的差距由1980年的148元,扩大到了1985年的236元。  相似文献   

9.
1983年夏,胡耀邦同志视察大西北,专程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看望各族群众,和他们共商发展临夏经济的大计,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两年过去了,临夏州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元月份,临夏向总书记汇报了他们的成就和做法。耀邦同志在接到信的当天,就作了批示:“看来他们干得确实不错。思想解放,路数清楚,作风踏实,就能不断开拓前进。”“反弹琵琶”杨柳春战略转移全盘活四月的临夏,桃红草绿。这古丝道上的河州,“反弹琵琶”弹出了杨柳春。临夏人多地少,人均一亩六分田,其他资源也不多,工业基础很差,缺资金,缺人才。人们为摆脱困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工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80年与1952年比,三州工业总产值增长了70倍。农业总产值增长1.8倍。粮食总产量增长1.63倍。大牲畜年末总头数增长16.9倍。商业购销总额增长了20多倍。社会购买力也大为提高。凉山州人均由原3元增加到94元,增长30倍。甘孜州人均也由原13.8元增加到150元,增长10多倍。这些事实,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其中,与正确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价格政策,发挥和使用价格的杠杆作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深化经济成就斐然我国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重要指标发展指数态势图(二)粮食总产量棉花产量油料总产量全国民族地区粮食总产量1993年完成5533.9万吨,比1978年增长48.9%。全国民族地区棉花产量1993年完成70.3万吨,比197...  相似文献   

12.
一、1999年全区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1.对全区经济运行的总体评价。 西藏的经济发展由于受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总体水平低下的状况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改观。但在中央高强度的投入和全国的支援下,经济的增长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可以实现超常规发展的。西藏经济自“九五”以来,连续四年高于全国的平均发展速度,这对加快全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社会政治局势的稳定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保证。然而,从宏观角度分析全区经济,当前存在着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速度逐年…  相似文献   

13.
百色地区农民增收的特点、难点与对策罗宝三,李茂勋,廖少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色地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1978年的57元增加到1994年的643元,增加586元,平均每年增加36.6元,年增长16.35%。...  相似文献   

14.
临夏回族商业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夏回族商业的发展历史及特点马占奎,丁化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联系农区和牧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结合部”。临夏古称河州,早在汉唐时期,这里就是“丝绸之路”的驿站...  相似文献   

15.
龙山县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处,自199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实施基础带动战略,以实现三个转换为突破口,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县城建设方面,新修了长沙路、民族路等9条大道,改造了新建路、光明路等12条老街。1999年,城区建成面积达8.1平方公里,比1995年增长了2.6倍;县城道路硬化面积达到6459万平方米,比1995年增长了7.8倍;城区规划控制面积达44.24平方公里,比1995年增长了24倍。在农村集镇建设方面,新硬化了里耶、召市、桂塘、靛房等30多个乡镇街道,新增集镇街道硬化面积15.3万平方米,全县49个乡镇街道硬化达…  相似文献   

16.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连,西依积石山与青海省毗连,南靠太子山与甘南州为邻,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平均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6.30℃。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属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的丘陵沟壑区,是农区与牧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结合部”。临夏自秦汉以来,建县设郡,古称袍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进入 90年代以来,广西经济出现快速发展态势。广西经济快速 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西南出海通道的推动、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和第二产业的推进。广西经 济快速发展的启示是:重大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特别是相对落后区域经济具有有力的带动 作用;确立开放观念,改进制度结构,是形成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保障。广西经济要继续 维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从现实看,既要争取形成持续的投资引力,确保投资增长的可持 续,又要摆脱强投资推动的局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一个有利于持续稳定发展的经 济结构。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中国小麦加”的临夏.其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临夏回族的文化,可以较深入地了解回族的生活状况、思想状况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9.
7月22日上午,两辆乳黄色的面包车,通过临夏县城雨后清新的街道,驶入州招待所院内。傍晚时分,作为自治州首府的临夏县城里,家家户户传着一个喜讯:“胡耀邦总书记来了!”招待所门前大街上,男女老幼,熙来攘往。人们头上那一顶顶回族小帽,远看象随风飘动的白莲花。生活在和首都远隔数千里的大夏河畔的各族人民,都想  相似文献   

20.
牛志男 《中国民族》2014,(12):27-31
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南粤大地。随之而起,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伴着民工潮等纷纷涌向祖国南端这片发展的热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广东已成为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外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最快的省份。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已从1982年的18.2万人增至目前的325万人,30年问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90万人,增长了1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