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六世纪末期,居于今天辽宁新宾县境的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到十七世纪初,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建州和其它女真各部,建立国家,奠定了满族的宏基。随之,以“七大恨”为由,又兴兵伐明,进驻辽沈。皇太极继承其先父的遗志,继续伐明。最后,以满族为主体的清军终于入关亡明,统一了中国。获得这些巨大的胜利,除了当时双方的政治、经济等种种社会原因外,满族固有的“骑射”旧俗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清代的皇帝都把“骑射”列为“满族之根本”两大要素之一,强调“骑射必强”,不可“废武”。可见,“骑射”在满族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那挺  曹福存 《中国民族》2007,(10):38-39
满族传统民居庭院随着满族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建筑风格“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辽宁省新宾县的赫图阿拉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城内的民居建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维修,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八旗兵和余丁通常被称为“正身旗人”或“旗人”,是满族的主要成员。对旗兵和余丁的情况,过去流传着一些错误的看法,如:满族“全民皆兵”;旗兵“吃钱粮”,有旗地,脱离生产,奢侈腐化;入关以后,满族都是统治阶级,满族内部没有阶级斗争;等等。澄清这些误解,阐明旗兵与余丁的劳动生产和斗争,将对满族历史的研究有一定意义。本文谨在这方面提出一些看法,请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伊兰孛”的满语,翻译成汉语为“三家子”,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的一个满族聚居并仍能讲满语的村落,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民族乡,距齐齐哈尔市95公里,旧名“上三家子”。“三家子”村是黑龙江省满族人在清朝康熙年间建立的村屯,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著名满学家金启孮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专程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到“三家子”村考察,“三家子”村的满族老人向他讲述了“三家子”村满族的来源:“三家子”村的满族原来居住在吉林,据传都是从长白山迁来的。康熙初年,沙皇俄国入侵我国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生育与教育这两个角度较系统地论述满族的育子习俗。文章从古代东海窝集人的柳崇礼仪、金代女真人的萨满求子至清代满族婴儿“落草”、“命名”、“跳喜神”、成年礼等具有代表性的育子民俗活动的探讨中,揭示了满族的生命意识和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6.
富家滩煤矿,那五座“万人坑”……鲁生(满族)在那一座矿山穷,有五座埋葬着汉、回、满族劳工的“万人坑”……作为当年八路军的随军记者,作者将他记忆中刻骨铭心的一幕告知今天的世人─—日本军国主义为了扩大侵略战争,每当占领我国的厂矿时,就从各地掳掠、抓捕大批...  相似文献   

7.
知识荟萃     
“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清代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初建黄、白、红、兰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兰四旗,共为八旗。每旗(满语称“固山”)下辖五参领(满语“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满语“牛录”)。凡满族成员分隶各佐领,平时生产,战吋从征。八旗制度在建立初期,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是与当时满族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满族统治阶级利用八旗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作为一个军事组织,  相似文献   

8.
作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民俗文化源自于满族人民长期的文化探索与传承.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内,运用“多维转换”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满族民俗文化典型译例分析,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优化选择各种翻译策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以期为满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译介与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满族及其先民都曾盛行妇女寡居,则夫家近亲接续的收继婚风俗。收继婚,亦称“转房婚”,这一婚俗在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突厥、蒙、满等民族中广为流行,它是一种原始的婚姻习俗。史载:“女真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这种接续婚的习俗在早期建州女真社会中比较盛行。建州女真始祖之一猛特木父挥厚死后,挥厚弟包奇即以其嫂为妻。满族的先民有收继婚的习俗,那么满族是否承袭了这一习俗呢?答案是肯定的。到努尔哈赤统治前后,满族社会还保留着早期女真人不论辈份及收继婚的旧有习俗。《建州闻见录》载:“婚嫁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岷峨山人泽语》也记载说:“胡俗丧其夫,其家男子即收为妻,父子兄弟不论也。他适,则人笑其不能赡其妇。”董家遵先生的研究,以及对于满族社会组织作过研究的史禄国先生(Shirokogoroff)也说满族有收继婚的风俗。另外,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与皇太极曾下令取缔这种婚俗,从侧面也说明了满族确曾盛行收继婚的风俗。  相似文献   

10.
满族族源神话与"满洲"族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流传于满族中的“三仙女”神话故事,不仅保留了当时母系氏族社会的部分原生态素材,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三仙女”沐浴湖泊的具体方位在黑龙江下游的博朗湖,它为我们今天准确地认识满族的形成和族称的来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三声、四声音阶的满族民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音乐是吉林地方音乐的代表,满族民歌是满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对满族民歌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使我们从音乐风格方面对满族文化进行了解,并且其研究成果也能够为音乐创作而服务。在对满族民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禁发现,满族民歌的旋律基本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但其具体作品中也存在着三声、四声等多样的音阶构成现象。那么,以三声、四声音阶构成的满族民歌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其音乐语言在如此简单的音阶下如何发挥作用?以上两个问题是文章中要具体阐述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满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为了弘扬满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7月21日至22日,举办首届“满族艺术节”。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3.
东北三省的白山黑水之间,是人参的故乡,也是女真族和她的后裔满族的肇兴之地。在过去的年代里,满族及其先世女真族,在这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游牧、采集生活。“放山”,即采人参,是主要的民间采集生产形式,也是他们多年来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手段之一。 “放山”,是一种极其艰苦的生产劳动。放山人为了获取珍贵的宝藏,长期活动在深山  相似文献   

14.
今日满族的哈拉(姓氏)、穆昆(家族)多源于女真社会,它既是血缘关系,又是地缘关系的区别和代号。满族“姓”是最早产生的血缘关系产物,而“氏”却属于“姓”内部的派生范畴,故沿有同姓异宗,或同宗异姓之说。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皇朝通志·氏族略》等记载,满族总计有姓氏679个左右,其中有225个产生于今黑龙江地方,余下者则产生于辽宁、吉林两省境内。由此看来,黑龙江地方是产生满族姓氏的故乡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喇叭沟门满族乡及其附近地区,主要的满族成员均系随清朝入关并被编入内务府旗分的彭姓汉人。本文以对这一地区的几次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清代官私文献与口述资料,稽考他们真实的来源与家世,探讨这样一个汉人群体是在什么样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下,保持着认同于满族的心态,从而加深对八旗内汉军旗人身份认同复杂性的认识。调查发现,当地“满族文化”的“建构”有种种与史实难以契合之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种对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足以促使学者对民族史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岳长久 《中国民族》2013,(11):64-65
吉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全省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1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96%。民族自治地方有“一州三县”,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伊通满族自治县。此外,还有33个民族乡(镇)、294个少数民族聚居村。  相似文献   

17.
满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多、文化多样化的少数民族之一,在辽宁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岫岩满族民间刺绣是一种十分深受百姓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满族刺绣是在汉族刺绣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变革而来的。2008年岫岩满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满族刺绣展现的不仅仅是刺绣视觉感的美丽效果,更是展现出满族姑娘心灵手巧和智慧。  相似文献   

18.
满族的兴起,始于17世纪初,明代末期。满族起源于明代三大女真人,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分化和重新结合,这是女真人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她的崛起,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了解满族崛起的历史基因,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从明初起,在明政权的羁縻统治下,散处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由于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庭院变迁记     
远在41年前,东北三大名山之首医巫闾山脚下的北镇满族自治县农村的庭院仅是一种点缀。勤俭、朴实的各族农民将自家小院扫了又扫,信奉着“勤扫庭院少赶集,三年攒头大叫驴”的庭院观。庭院沉睡着。到了五十年代末,随着土地的集体化,沉睡的农家小院开始苏醒了,农民们唱起了“栽果哄儿郎,养鸡为买盐,种菜自己吃,杀猪留过年”。庭院成了农民们的“菜篮子”。六七十年代,农家庭院出现了商品经济的萌芽。但好景不长,一场“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暴,把刚刚萌发的庭院蓓蕾吹了个“遍地黄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重又吹醒了沉睡的庭院,以庭院经济为龙头的农村商品经济开始兴起。县里选准庭院经济这一突破口,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引导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水师营中的计、孟、富三户满族兵丁家属结伴在此安家,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三家子村。今天,在全国一千多万满族人口中,仅有几十个人能讲满语,而这几十个人大多生活在三家子这个满汉同居的村落里。三家子村也因此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保留着完整满语口语的村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