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周易>的义理演化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周易>从单纯卦象符号到卦爻辞产生、从原始的八卦发展为六十四卦,其义理是在由自然秩序向人伦秩序逐渐展开.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原始的自然崇拜情结穿越了不发达的神道思想阶段,进入了人道思想兴盛的阶段,而由原始氏族制度所产生的人伦观念(家族伦理观念)也没有因个体私有制的形成而解构,也进入了人道思想兴盛的阶段.崇拜自然和崇尚人伦两种文化情结,在东周时期产生的<易传>中得到了和谐的交融,从而形成了<周易>独特的既崇拜自然、又崇尚人伦的伦理文化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上古卜书<周易>的文学价值是自在的,最早对这一点予以关注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但是,此前人们对<文心雕龙>与<周易>的关系多有曲解,比如认为<文心雕龙>在结构上与<周易>同构、在语言使用上对<周易>多有称引、附会等等,这些并未构成<文心雕龙>对<周易>的文学观照.<文心雕龙>对<周易>的文学观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修辞原则与修辞技巧的观照;文本建构与谋篇布局的观照;情感内蕴及情感表述方式的观照;形象思维与形象表述方式的观照.  相似文献   

3.
扬雄创作<太玄>有其深刻的社会人生和历史文化背景.<太玄>仿象<周易>,吸收秦汉以来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并与当时社会所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密切结合,构建了一个无比庞杂而又自成条贯的哲学思想体系.扬雄继承并发展了其师严君平"引<易>入<老>"的学术特点,他的<太玄>兼赅儒道,对后来的魏晋玄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损益思想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上帝观念"、"天命思想",包括损人益天与损天益人两个重要阶段.从损益思想角度考察,<易传>与<老子>有相似的一面,都重视"反"的功能和作用,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关系.但<易传>思想明显有进一步的成熟与发展.<易传>在解<损>、<益>两卦时,<彖辞>侧重上下,<象辞>侧重己人、过善,从而将<老子>、<论语>等所探讨的天人之间的损益观念,吸收融会并进一步具体化起来,更加突出修养论.随着后世学术史的演进,<易传>与<老子>的相互结合与分辨形成了新的思想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周易>的生态美学价值无疑是丰富而多面的.鉴于当今生态美学之建构,<周易>有四个基本的思想光点值得注意,即生命、变化、和谐与系统.从这四点出发,我们发现了这样三条生态美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即:生命-生态-生态美;变化-和谐-生态美;个体-系统-生态美.  相似文献   

6.
<周易>所有的卦象都是由阴阳两仪组成的,都是以天地之文而喻人之文,表达了中国古代特有的生态美学整体论思想.从美学的角度来解读<周易>,可以有文艺美学、生命美学和生态美学的三种解读方式.相比较而言,生态美学的角度更能贴近<周易>美学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全貌.文艺美学的解读、生命美学的解读,也都可以上升到生态美学层面.  相似文献   

7.
西汉末年,刘向父子通过目录学的"类"、"序"特殊途径,正式确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正统思想学术地位.以<周易>为六经之首所形成的新的排序,不仅是当时经学思潮的影响下各种思想融汇交流的结果,也与孔子及儒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既是"子学余绪"的挽歌,又是"独尊儒术"的新章.通过<周易>在六经中地位的变迁,体现当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思想融合大趋势,并表明了<周易>的形而上学建构才是它的地位在当时产生飞跃的根本原因.这是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长期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虽然<周易>是一部具有丰富的辩证思维、辩证思想的光辉著作,但辩证思维、辩证思想与辩证逻辑(科学)是根本不同的;<周易>中八卦、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根本不是辩证逻辑形式演绎系统;在距今2500-3000年的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根本不具有创建辩证逻辑形式演绎系统的条件.因此,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只有辩证思维、辩证思想,没有辩证逻辑科学.  相似文献   

9.
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为醒目的现象.妾没有妻的名分、地位,也不享有妻的一切权利、待遇,这一现象严格说来是宗法制度走向成熟的产物,其转折是在殷末周初.对这一事物的阐释,见诸史籍,最早且相对完整的观念形态表达是<周易>.文章探讨了<周易>中"妾"的功能、价值及其存在意义的诸种观念.  相似文献   

10.
<周易>本是一本占卜用书,但长期以来有人利用其儒家经典的神圣光环,利用其预测和臆测的占卜方式来迷惑世人.歪曲了<周易>的本来面貌,故意夸大其神秘性.加上<周易>成书年代久远而不确定的神秘性,卦象符号因为抽象而显现的神秘性,卦爻辞因臆测而显现的神秘性,儒家的经典化而戴上的神圣光环,使得<周易>神乎其神.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周易>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1.
义理易学的核心是"推天道以明人事"。《周易.乾卦》作为天道的代表,是《周易》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卦辞"元亨利贞"的核心含义是君子观摩借鉴天地的四季变化规律来养育君子四德,开创出可大可久的事业。六爻的爻辞以及"用九"则展现出君子一生与时偕行、立身行事、进德修业的基本规律。《周易.乾卦》的道德意蕴对当代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学角度看,<周易>主要反映了一种自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体现为持之以恒、谦虚谨慎、坚强勇敢、诚信、"知几"的自强者人格特征;从修德、认识、言行、意志和人际关系五个方面论述了自强人格养成的途径和方法;自强及其培养应遵循"创新变革"和"顺天"的基本心理原则.<周易>中所论述的自强主要是一种个体自强或个人取向的自强.  相似文献   

13.
<周易>从整体上把握天地人的宇宙结构,整体性是其基本思维方法.<周易>讲宇宙万物生生不灭、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进取性是其基本理念.<周易>又把整个自然宇宙看成一个无穷变化的客观过程,把变看作自然宇宙的根本属性.这些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管理思维、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形成和发展,还给现代管理许多重要启示和直接浸润.  相似文献   

14.
"乎"为<周易>经传常用语之一.卦爻辞中," 孚"一般均指"心怀诚信",但于不同的卦时、爻位的背景下," 孚"的特点、产生、施用、效果等又有所不同.<周易>的"孚信"论,蕴涵着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关系的古老的思想智慧.本文针对<周易>中"乎信"的思想观念展开评析,以阐明其独特的蕴涵,并进而探析其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熊十力体用不二之易学本体论是当代重要的易学形而上学体系,是易学哲学在当代的重要发展,为易学哲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发展样态.熊氏注重哲理的阐发和创新,一方面以<易>为工具,建立了哲学体系;另一方面,在对<周易>许多命题的阐发上都有不同以往的新见解,丰富了易学思想.熊氏新易学思想体系创立的动源和归宿都与时代问题密不可分,他要为中国和中国人寻求自立之根据.  相似文献   

16.
释乾坤卦     
文章分为三部分:首先就《周易》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几点基本的看法;其次分析乾卦,认为乾卦包含有三种理论端绪,涵盖了《周易》的全书;最后分析坤卦,指出乾坤两卦复杂的对应关系,从而为全书起了定纲立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老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楼梦>也受其浸染.不论是<红楼梦>主题歌<好了歌>的主旨,还是主人公贾宝玉的形象,都深深地打上了庄子人生哲学的烙印.同时,老庄生死观以及有关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医易相同"和"医易同源"之说,中国一代大医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充分说明了<周易>对中医学的重要影响.在养生学方面,<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理论,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点,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易>年代久远,许多卦爻辞成了难解之谜.本文运用"二重证据法",以新出土的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与传世文献对读,对<周易·萃>卦初六爻辞进行了深入的考释.爻辞"乃乱乃萃"当作"乃乱攸萃",其第二个"乃"字本为" (攸)",被误释为"廼",又被同义换读为"乃",以致"乃乱乃萃"不可理解."若号,一握为笑"当作"若递,一屋为笑",此处的"号"可视为"递"的误字,"虎"、"虒"相混文献习见."递"有变更、变易的意思."屋"当为行政区划单位,"一握(屋)"相当于整个地方的人."恤"当训为止息、终止,马王堆帛书<易经>和传世文献里都有证据."勿恤"当训为不要停止.从下文看,此是与"往,无咎"为读的.<晋>卦六五爻辞"勿恤"与"往"并举、<升>卦卦辞"勿恤"与"南征"并举都是证明.<周易·萃>卦初六爻辞是说诚信不能保持至终,就会搞乱所会聚起来的人心.如果改而坚持诚信,整个地方的人就会有欢笑.不要停止改过;前往,必无咎害.强调的是要坚持诚信,要勇于改过."一管可窥全豹",由此可知,我们以往的<周易>研究,距离历史的真相有多远.  相似文献   

20.
<周易>作为古代文化典籍,被誉为群经之首,智慧之源,蕴含着丰富的修德养民、谦恭待民、廉政为民、诚信对民的思想.探究其思想,可以为当今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