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68年,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千鹤》和《古都》“以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他带来这一崇高荣誉的三部代表作品中的《古都》,是代表着川端康成后期更加成熟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一部力作,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前期的创作作品,是他开创自己独特文学风格的杰作。这部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的风雅、物哀、幽玄之美。通过对《伊豆的舞女》美学意境的分析能够解读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悲与美相结合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他从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聪颖过人。施耐庵7岁那年的一个冬夜,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父亲正和一位好友在屋内饮酒畅谈。耐庵在一边静静地听着。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热心探求美,他的小说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为背景,常常以美丽纯洁的年轻女性为中心。川端康成又擅长表现悲,他的小说往往充满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感情,结局往往具有或浓或浅的悲剧色彩。在他看来,美与悲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所以,他的小说构成一种既美且悲的独特风格,抒情味浓,感染力强。《伊豆的舞女》、《雪国》、《名人》和《古都》等可作例证。川端康成之所以形成这种既美且悲的艺术风格,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家庭出身和孤儿遭遇的影响;二是亡国末世之民观念的影响;三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是一位“属于全世界”的小说家、剧作家、政论家、文艺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作为小说家,他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然而作为一位剧作家,他的成就也是显著的。他一生中写下了二十部左右的剧本。仅在二十世纪初,1905年及以前几年,他就成功地写出了《小市民》(1901)、《底层》(1902)、《避暑客》(1904)、《太阳的孩子们》(1905)、《野  相似文献   

6.
单纯而自然自由而灵活──评川端康成小说的结构特色何乃英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在结构布局方面其特征是单纯而自然,自由而灵活。川端康成善于写作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非但数量多,而且不乏名篇佳作,举其要者如《招魂节一景》(1921)、《精通...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1968年以《雪国》、《千鹤》和《古都》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学创作起步于中学时代,始于1914年写的短篇小说《十六岁的日记》,到1972年自杀身亡,共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在这漫长的文学活动中,他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开辟了将日本的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结合的道路,创造出大量具有日本美和民族个性的作品,为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24年3月,川端康成从东京大学毕业,步入文坛,成了一名专业作家。进藤纯孝指出:“在这个时期,川端康…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在其名作《雪国》中以深邃的文化理念和别具一格的观察视角营造了独特的感觉世界。他以新颖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文字成功地建构了叶子和驹子的形象。两位身份卑微的女子在命运挫折面前保持着纯朴之心和积极虔诚的人生态度。那夜空中火花般的生命力是川端康成独特的审美视角,是他在文学空间里构筑的感觉世界。川端康成在文本中运用了象征、...  相似文献   

9.
《美丽与悲哀》是川端康成晚年的作品,虽不是代表作,却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和虚无思想。川端康成的小说不求真,亦不求善,而是迷恋于美的创造,他始终把美的创造作为自己的思想寄托。他所创造的文学的美,包含有不同的本质与主观性,其思想内核则是虚无。川端康成的这种虚无思想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其中既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雪国》人物命运与川端康成的悲观虚无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国》集中体现川端康成的悲观虚无思想。主人公岛村一方面寻求官能刺激,一方面追求虚幻的情感,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驹子和叶子身上,最终从叶子的死亡上获得心灵的悟彻。川端康成本人坎坷的命运奠定了他的悲观虚无的思想基调,他的思想的形成受到日本古典文学和佛学的熏陶,并受到时代的影响。陷入思想岐途的川端康成美的追求的最终幻灭,其悲剧性的宿命终结也是必然。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是一位“属于全世界”的小说家、剧作家、政论家、文艺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①作为小说家,他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然而作为一位剧作家,他的成就也是显著的。他一生中写下了二十部左右的剧本。仅在二十世纪初,1905年及以前几年,他就成功地写出了《小市民》(1901)、《底层》(1902)、《避暑客》(1904)、《太阳的孩子们》(1905)、《野蛮人》(1905)等剧作。这些剧本题材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采,既写出了先进工人阶级的形象,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同时还深刻地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空虚。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久负盛名的川端康成一八九九年生于日本大阪的一个医生家庭。二十八岁时,发表了成名作《伊豆舞女》(1926),在文坛上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他是早期的日本唯美主义作家,作品有《招魂节一景》(1921),《禽兽》(1933)。后来成为新感觉派的一名能干的骁将,与横光利一共誉为该派的双璧。他苦心笔耕了五十余载,有百余篇小说问世、最为著名的  相似文献   

13.
《千只鹤》作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之一,将西方文学创作手法与日本古典传统融为一体,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写作手法及风格上都值得学习和探讨。本文结合川端康成的生平经历,对《千只鹤》小说文本进行剖析,阐述了川端康成具有的孤儿情愫、恋母情结,深受日本古典文学、特别是《源氏物语》的影响,对于日本传统的季节观和颜色的充分运用等几个侧面,以期更为全面地了解川端康成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其早期的作品“新感觉”特征即十分明显,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中期创作的中篇小说——《雪国》堪称其“感觉艺术”的经典之作。《雪国》是川端康成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吸纳了新的表现手法,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悲美·丑美·凄美——论川端康成的《美丽与悲哀》刘劲予(广东教育学院)1961年1月,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美丽与悲哀》在《妇人公论》杂志连载,直到1963年10月结束。小说吸引了日本各阶层妇女的注意,也引起关心妇女问题的各界人士的重视,这是一部在社会上...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68年,通过《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面向于改革传统的文学技法和表现形式,注重现实的感觉,把欧美现代派的小说技法和日本的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合起来。川端文学在具备民族个性的同时,也具备了世界性的意义,川端文学以及新感觉派文学给中国文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是当今美国第一流的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他的两百余部著作中,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是他的早期巨著《基地三部曲》(又译《银河帝国三部曲》,下简称《三部曲》).小说获一九六六年雨果奖.自五十年代初问世以来,年年以分集或合集、精装或平装的各种版本出版,至今三十年,仍历久不衰,成为一致公认的经典名著.我们认为,介绍和研究这部巨著,不仅能使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阿西莫夫这位当代最有影响的科幻小说家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及其艺术特色,而且,也可以从中窥见西方优秀科幻小说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集中体现──谈《雪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集中体现──谈《雪国》卢燕任何一个作家,无论他怎样独辟蹊径,都不可能不受时代潮流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也不可能不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制约。川端文学的支撑点,正是建立在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艺术表现手法等基础上。川端康成在继承和创新的自...  相似文献   

19.
萧相恺先生是知名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专家。数十年如一日,他在中国小说史领域孜孜矻矻、辛勤不懈地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他的专著《宋元小说史》、《世情小说史》(署名向楷)、《稗海访书录》、《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史论》,以及他编纂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与欧阳健先生合作),主编的《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校点的《宋元...  相似文献   

20.
探究天人古今卓成一家之言——张世英教授的哲学研究张世英教授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论语》、《孟子》和《古文观止》。他对学科的选择,经历了二次转变。高中时他是理科班的学生,1941年秋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时,他选择了经济系。1943年又由经济系转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