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人格模型理论对福楼拜的人格心理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福楼拜在神经质方面主要表现为烦躁、忧郁;在经验开放性方面主要表现为富于想像;在外倾性方面主要表现为悲观厌世、孤独、生活单调。他这些方面的人格心理,在小说《包法利夫人》中都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张俊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2):77-79
以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和现代女性的视角构成交叉视野,从《包法利夫人》中所描绘的社会和人性的分裂状况和婚姻爱情范式中探寻爱玛的悲剧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字:金钱。 相似文献
3.
康建兵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马是《包法利夫人》中一个重要的独立主题,它在构建小说多层次结构、场景功能叙事、人物形象塑造和象征意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马的主题展现了福楼拜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4.
康建兵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马是<包法利夫人>中一个重要的独立主题,它在构建小说多层次结构、场景功能叙事、人物形象塑造和象征意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马的主题展现了福楼拜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5.
6.
谢海燕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47-149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描写了爱玛蜕变、堕落、毁灭的一生,突出了她为追求浪漫爱情和理想生活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7.
陈香玉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7-149
重视文学史知识、忽视文本细读是外国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严重弊病。外国文学教学需重视对文本的细读,形成以细读文本为主、文学史教学为辅的科学教学结构。以《包法利夫人》为例,文本细读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阅读范式:专题研究与文本细读结合;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与文本细读结合;以关注细节为切入点进行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8.
王习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107-109
发表于1036年的小说《乱世佳人》给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带来了非凡的名誉,并催生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电影。在这部纪念碑式的史诗作品中,塔拉主题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紧密地连接了情节的发展和美国南方文化。和小说相比,电影通过运用影视技术、增加对话、改变地点及重现女主人公的英雄形象,更为成功地表现了塔拉主题。电影在给我们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9.
10.
近几年来,中国当代文坛出现了一种畅销书多,经典少的状况,笔者紧密结合当代文学发展趋势通过对畅销书<狼图腾>和美女作家一些作品的解读,揭示出这些作品的商业价值远远大于其美学价值,它们把文学作品变成了一种商品,不能代表当代文学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1.
赵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1):63-6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它以查泰莱夫人的性爱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与多名男子的情感纠缠.其中克利福、蔑克里斯和梅乐士构成了她性爱关系的三个维度.正是在与上述三名男性的交往过程中,查泰莱夫人不断地对“性”与“爱”的关系进行思考,从而最终确立了自己对于性爱价值的伦理取向. 相似文献
12.
罗成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60-65
通过对王安忆小说《启蒙时代》的解读,揭示出其别样文革叙事背后所蕴藉的书写策略及其文化意义。小说中出现的五个层次的话语声部,无疑是对文革时代个体成长可能性的一种想象性的艺术探索,既涉及到成长小说的经典主题,同时也体现了具体时空的特殊经历。小说中话语形象的多元展现与成长主题的修辞塑型,为文革叙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宋雪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10-112
通过对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的深度阅读,发现蕴含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从叙事层面探讨了作品中女性视角的使用及场景的快速移植变幻,从文体层面探讨了对照、反讽、象征手法的运用,揭示了女主人公玛拉德夫人对自由的追求及其女性意识的觉醒。《一小时的故事》为现代女性主义思想及写作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1984年.一部小众电影《一个和八个》悄然问世,谁也没想到它会成为中国电影的里程碑。时隔20多年.当年参与该片的人员现在无一不是影视圈内鼎鼎有名的人 相似文献
15.
不体面的种族歧视与得体的艺术表现——析美国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分析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政治目的、文化目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观众的反映,揭示隐含于片中的一些种族意识和社会观念.该影片带有浓厚的种族色彩,表达的是明确无误的白人种族意识,它是美国南方白人的一份辩护辞,是把南方白人不体面的种族歧视包装得体面的一部艺术杰作. 相似文献
16.
司方维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正访谈者:司方维被访者:朱天心(1958—),台湾著名女作家,作品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古都》等。时间:2010年10月22日地点:台北希罗斯咖啡司方维(以下简称司):老师几个月前出了新书《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我们就从新书谈起吧。老师的新书是写中年爱情的,这个应该不是您和唐诺老师,你们感情是很好的。既然您的生活不是这样,怎么想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呢?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以《醒世姻缘传》为例探讨近代汉语"个"前"一"的隐现问题发现:"个"可以分为量词"个"和非量词"个",除了在个别特殊结构中必须显现外,非量词"个"前的"一"一般隐省。量词"个"前"一"的隐现与句法结构有关,"一个"或"一个+NP"前没有支配性或限制性成分时,则"一"必须显现;"一个"或"一个+NP"前有支配性或限制性成分时,则"一"可以隐省。 相似文献
19.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47-54
《上海的狐步舞(一个断片)》通常被认为是穆时英小说技巧的集大成之作。其小说中的错格现象是这篇小说精致结构中的一个瑕疵,而它又是由于穆时英本人向小说人物投射过于强烈的情感造成的。小说中潜隐着"误认"这一主题,穆时英对"误认"主题的书写,成功地捕捉到一种典型的都市现代性体验。然而每当穆时英书写这一现代性体验时,其写作都会表现出某种游移与慌乱的特质,这使得其作品无法称得上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写作。 相似文献
20.
许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33-35
王安忆在其作品中用理解、同情的笔调描述女性,抒写这些平凡女性的平凡生活,让这些传统的平凡女性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些在传统意识烛照下的女性群体,需要我们去关注她们的生存状况和感情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