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勇  王素君 《河北学刊》2007,27(5):232-235
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是根本。而要提高农民素质必须从考察与分析农民科技素质及教育现状,农民对科技教育的需求状况入手。河北省职业教育模式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院校为主体,由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它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实现新型农民科技教育模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吕侠 《理论界》2009,(3):62-64
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而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发挥政策作用,更要转变工作方式和理念,将政府职能转变具体落实在农业上.在农民增收问题上,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并将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政府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作出的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决策,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和省级政府要制定全国和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标准、实施计划,从宏观角度统筹城乡发展,从政策上扶持农村经济,破中有立地重构农村崭新乡风、乡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民主行政与管理,提高农民民主参政、议政意识。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力量,执行贯彻上级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推陈出新,引导农民建设新农村,其作用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当前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入、农民进城务工和大量返乡并存的社会背景下,要着力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育,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使广大农民担当起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重任,走向再就业或自主创业的道路,就必须重新回到农民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充分认识农民职业教育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与加入WTO后的国内外农业发展形势需要相比有较大差距,地区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农民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三农问题"的破解也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教育的进一步加强,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变农村面貌、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所在。针对全国特别是山西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较低,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状,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民教育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以义务教育为主的农村教育,同时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创建多样有实效的教育形式,帮助农民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必须是新型农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必须是新型农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必须着力解决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房彬 《兰州学刊》2009,(10):66-68
建设新农村需要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培育的实践要求从理论上明确其培育主体。政府是新型农民培育的重要主体,政府在新型农民培育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包括提出任务、制定规划、积极宣传、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罗琼芳 《理论界》2008,(5):37-3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要解决农民主体法律地位问题。知情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人权,而且是一项前提性的基本人权。目前农民权益的赋予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和农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法律保障,主要表现在权益的“空置”和“落空”,其根本原因是现存法律制度对知情权规范供给严重缺乏。因此,必须强化农民知情权:第一,树立依法治理农村的理念。第二,建立和完善农村法治运行机制。第三,切实保障农民的政策、决策和个人权益知情权。第四,消除对农民的种种歧视。  相似文献   

10.
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的状况,政府应承担自身对弱势群体的责任,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现实状况中,对弱势群体利益保护存在很大的空缺,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存在缺位、错位、越位等问题。在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中,政府应扮演立法者、决策者、监督者、主导者、协调者、支持者角色,在考虑政府角色的同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有效地的扮演这个角色,政府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转变自身的意识,以服务为导向,排除有效执行的阻力,做好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陈威 《理论界》2009,(3):54-55
我国政府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战略决策.它不同于以往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政府与农民之间在更高程度的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要求我国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要求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并在新农村建设中转变成为新型农民.做到这些的政治基础就在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并进一步践行宪政.宪政能够维护政府与农民的新型关系,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认为,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基础,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宪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保护农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农村妇女素质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区的繁荣。广西农村妇女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广西农村妇女的素质,把她们培养成为新型农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为广西农民实现全面小康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理论界》2009,(2):50-51
高素质的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但现实农民素质的低水平又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文从分析提高农民素质的原因出发,探讨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杜立芳 《兰州学刊》2009,(10):72-7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二十一世纪初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以农民为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和归宿。文章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本的深刻内涵,进而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本的重要意义,最后探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本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农民幸福指数应成为衡量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政府转变行政理念,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才能将当前农村发展与子孙后代的利益联系,遏制以破坏自然和人文生态为代价的行为;才能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使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得能延续。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本文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着手,分析了新型农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并提出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关键,对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重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是农业、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对科学技术认识、掌握、运用程度对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起着至关重的作用。全文基于对科学素养的理解,诠释农民科学素养的涵义,通过对当前农民科学素养现状分析,阐述了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性,提出若干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1.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种主体表现为农民把新农村建设当作自己的蓬蓬勃勃的事业,积极主动的投入建设,并在  相似文献   

19.
论农民幸福指数应纳入农村发展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幸福指数应成为衡量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政府转变行政理念,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才能将当前农村发展与子孙后代的利益联系,遏制以破坏自然和人文生态为代价的行为;才能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使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得能延续.  相似文献   

20.
乡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正是一个政府学会怎样运用新的理念和方式治理农村的过程。政府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力避过度的行政干预手段的介入,将其职能的落脚点专注于公共服务,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也因应了"服务行政"这一世界性行政改革之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