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8年在萨格勒布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CAES)大会期间,国际萨满教研究会(ISSK)宣告成立。1991年在朝鲜汉城成功地召开了该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探讨了萨满教的区域分布问题。匈牙利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将负责筹备定于1993年7月第一周在布达佩斯召开该学会的下一次大会。会议主题为萨满教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关于萨满音乐(乐器)、萨满舞蹈及口头文学。会议还将邀请所有拍摄过有关萨满教电影的人参加。此次会议将成为首届为制片人、舞蹈人类学  相似文献   

2.
满族家祭和家萨满的萨满教属性近年来不断受到质疑,认为家萨满不属于萨满教范畴。结合萨满教的理论和满族家祭的特点,我们从宇宙灵魂观、仪式、服饰、家祭内容、家萨满的作用等方面入手,论证了满族家祭和家萨满的萨满教属性。  相似文献   

3.
周维 《中国民族博览》2016,(14):166-167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信仰的一种宗教,在萨满教中有一种人是神的代言人,被称为萨满,而萨满需要借助萨满工具来通神祛病消灾,他们通常会穿特制的萨满服饰进行做法,而萨满神帽正是萨满服饰中举足轻重的一项服饰。  相似文献   

4.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信仰的一种宗教,在萨满教中有一种人是神的代言人,被称为萨满,而萨满需要借助萨满工具来通神祛病消灾,他们通常会穿特制的萨满服饰进行做法,而萨满神帽正是萨满服饰中举足轻重的一项服饰。  相似文献   

5.
郭淑云 《民族研究》2007,1(4):91-100
萨满生理和心理问题研究是国外萨满教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主要围绕萨满其人、萨满出神术及"脱魂、附体论"和萨满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梳理国外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国外萨满教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开展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研究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萨满鹰祭与满族鹰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作为北方民族精神文化的母体,对其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曾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萨满祭礼中,舞蹈是其通神的主要方式,因此,对民族舞蹈的萌生、发展、传承、演化更是起到直接的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新发现的满族鹰舞来探索舞蹈在祭礼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宗教与民族舞蹈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萨满面具的功能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萨满面具是萨满教思想观念的物化形态和特殊的表意符号 ,反映着信仰萨满教的北方民族的信仰、禁忌、思维心理和审美意识。本文论述了萨满面具所具有的神象征、通灵媒介、隐己屏障、赐福灵物和护魂盔甲等多重功能 ;并以傩文化为参照系 ,阐述了萨满面具的特征 ,揭示了我国萨满面具文化和傩戏面具文化迥然不同的历史命运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萨满教的社会性体现为:萨满所具有的特殊精神特质,被其所在社会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正常表现;萨满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服务;萨满教的仪式具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民族研究所郭淑云女士撰著的《原始活态文化》一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郭淑云女士多年耕耘的硕果。拜读后确实感到耳目一新。《原始活态文化》是一部北方萨满文库,是一部原始文化集成,也是一部多学科文化会典。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萨满文化作出了科学的诠释,它用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肯定了萨满文化的历史价值,它用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萨满文化的内涵,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崭新的力作。《原始活态文化》从萨满教思想观念与哲学思想、萨满教与北方自然科学的萌芽、萨满教预测、萨满的心理与药物治疗的结合、萨…  相似文献   

10.
“最后的山神”──记述大兴安岭鄂伦春族萨满教文化的传播者关小云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即“巫”的意思。萨满教认为世界分作三层:“天堂”为上界,诸神所居;地面为中界。人类所居;“地狱”为下界,鬼魔所居。萨满是萨满教的专职祭司。他...  相似文献   

11.
袁媛 《民族学刊》2012,3(3):94-98,104
在对回族舞蹈语言的挖掘与提炼、整理与改编的基础上,对回族舞蹈语言的表现形式与内涵、以及与其他民族舞蹈兼容并蓄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提出回族舞蹈语言的发展重在探索、重在创新,舞蹈是由情而生,舞蹈要倾情而做。从回族舞蹈发展进程中显示这样一个道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良好的生态环境固然重要,但造就一批有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蹈人才则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2.
覃嫔 《民族论坛》2012,(2):100-103
新晃"咚咚推"源于侗族宗教祭祀的傩戏,因其舞蹈表现形态等一系列的非凡艺术形式而引发了诸多文化学者的关注。这一深藏于民间的舞台歌舞艺术在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上面,具有原始的美感和宗教的神韵,这使得该古老艺术所释放的文化因子蕴含了颇为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重点对"咚咚推"的舞蹈表现形态及其意义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谈舞蹈基本功教学中的控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训练是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舞蹈基本功教学与控制训练的关系、控制训练与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重点论述了控制训练在舞蹈艺术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和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花腰彝是彝族人口较少的一个支系,近些年因女子舞龙才逐渐为世人所知.花腰彝女子舞龙并非原生态呈现,而是在文化产业语境下立足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建构出来的.女子舞龙的成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伸张了自己文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青海省海北地区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回族宴席舞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宴席舞的历史渊源、现状作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并提出回族宴席舞做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应予以充分的发掘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舞龙,广泛流传在祖国辽阔疆域的南北东西。广西壮族人民也非常喜欢舞龙运动,对于壮族舞龙运动的渊源,我们根据人类学、考古学以及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元代的"十六天魔舞"进行研究,认为此舞渊源于藏传密教的金刚舞,所表现的内容与莲花生大师收伏魔女并使之成为护法有关.创编这种乐舞的是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上师,初期原在河西流传,后来随着黑帽系的得宠而于元末和其他密法一起进入宫廷.它在汉地的流传过程中不止一次被改造,并逐步减少了宗教因素.元亡以后,此舞仍不时出现在汉族戏曲表演之中,反映出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跳盘王是广西大瑶山地区瑶族传统的宗教仪式。在这一传统仪式的背后,“情”与“怵”交织于仪式主体、客体和媒介三个符号关系之中。本文在全面阐述瑶族师公跳盘王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的角度,初探跳盘王仪式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一些地区至今仍然保存着先民的宗教仪式、仪轨,这种传承与沿袭下来的远古文化的"活化石"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等等.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的"於菟"舞音乐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诠释原始祭祀乐舞中仪式音乐的本真和所蕴舍的文化内涵,以及阐释信仰、仪式、仪式音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本文讨论的是古代汉语诗文中人称的英语翻译趋势,以及对现代翻译工作者的启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翻译者已经为中外文学翻译工作了数百年,为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做出重要贡献,他们的经验与模式给我们现代工作者一些特别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