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整理阮籍《大人先生传》和其他文章中的人格类型,我们可以看到,阮籍理想人格的系统是由君子、圣人、大人、至人等四个类型组成的结构,君子和圣人是现实世界不同层次的理想人格,具有现实的意义。君子为低次的人格类型,圣人是高次的人格形象。大人和至人则是理想世界同类型的理想人格,缺乏现实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其理想性弥补了现实世界中自我丧失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2.
阮籍的审美理想蕴含于他的诗文之中.他的审美理想集中表现为在和谐的社会群体人际关系中,追求自我个体审美理想人格的自由无限境界.阮籍的审美理想同儒家的审美理想、庄子的审美理想都存在某些相通之处,但就总体而言,与二者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阮籍的审美理想与其拥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矛盾,决定了他的审美理想只能是虚幻的心灵寄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阮籍、嵇康的自然观。本文认为,他们二人都认为元气是自然的本体,但除此之外,并无更多的相同,因此不宜将二人自然观并举;另外,从自然观的角度来看,阮籍、嵇康的思想与魏晋玄学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他们的元气论,实际上是汉代气论的延续,不代表魏晋思想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阮籍的<咏怀>组诗是在一种"低孤独"的心态支配下创作的,诗人的孤独与苦闷为组诗奠定了低沉愁苦的情感基调.<咏怀诗>"遥深"、"隐曲"的风格特色既与阮籍所处的特殊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更缘于他独特的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诗中频繁出现的"飞鸟"意象生动地再现了阮籍的内心矛盾与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阮籍咏怀诗思想状态与情感层面的具体分析认为,其内在心象是可以求实以凿之的:鉴真儒以自勉、嘉奇士韬人格,将作者由儒到玄、由积极向虚无的复杂心态诗意地内化为创作中人格美的正面追求;在写境的困惑中人格美的正面追求;在写境的困惑中极力染化隐晦社会政治内容的同时,又在醉境的边送中深隐着个人灾难感的沉重忧患。从忧己患志、忧时伤世到忧生悯乱,显示了作者在有限的物质生存环境中追求精神无限性的心路历程,更显示了处于“文的自觉”时代魏晋名士的个性觉醒。  相似文献   

6.
阮籍的咏怀诗很有特点。自从钟嵘《诗品》说它“厥旨渊放,归趣难求”以后,历来叹惜其难以理解者多矣。的确,阮籍生当社会险恶的魏晋迭代之际,为了避祸,其诗往往写得朦胧;加上他既是文学家又是玄学家,喜欢穷理尽性,因而玄学思辩性便成为阮诗的根本特点。我认为,从此入手,也许不失为理解“阮旨遥深”(《文心雕龙·明诗》)的一种方法,因此,即拟就阮籍咏怀诗的思辩性略陈管见,以就教大家。  相似文献   

7.
迷惘者的两面性生活──谈《太阳照常升起》毛竹生旧有的价值金字塔随着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轰然崩塌了,而新生的价值体系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来。从炮火中蓦然发现了上当受骗的战争的年轻幸存者一时把握不着人生的支柱,成了战后社会的异乡人。他们迷惘、痛苦、玩...  相似文献   

8.
突围者的迷惘与梦幻──台湾小说《女强人》解析郭宝亮台湾作家朱秀娟的长篇小说《女强人》在艺术上也许不能算是最优秀的,但它却为我们提供了一部难得的当代女性文本,作品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女强人”林欣华在台湾现代社会激烈的商战角逐中的坎坷艰辛的经历以及人生情...  相似文献   

9.
圆首含气,孰不乐生而畏死?对死亡的恐惧开启了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也开始了对生命不朽的追求.战国时期燕齐滨海一带神仙家的活动已经很频繁了,时至汉末魏晋,社会大解体,人命如草芥,时光飘忽、世事无常的哀感弥漫于士子的心头笔端,基于对个体生命强烈珍借与留恋的养生求仙活动大为流行,并成为魏晋游仙诗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正始诗坛的代表,阮籍创作了八十二首《咏休待》,诗歌主题繁复隐晦,钟嵘评日:“厥旨渊放,归越难求”(《诗品》).李善谓:“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注》).但是其中的游仙主题则比较显豁.游仙,…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五四”文学中,以知识女性为形象主体的爱情文学,论述了这类女性受 到“五四”思想影响,在追求个性解放,婚恋自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反叛精神和女性意识的最 初觉醒,以及由于她们个体意识的超前性和自身的软弱畏惧产生的盲目和迷惘。  相似文献   

11.
汉末魏晋,天下大乱,士阶层思想解放,个性生长,狂傲不羁,开启文学的自觉时代."竹林七贤"之代表人物阮籍于乱世中独步天下.他以真情性挑战世俗礼法,遇险恶现实而不得解脱之时,在醉酒中咏叹韬B每人生,表现出一个特殊时代的作家的生命色彩和生存力量.解读阮籍作品,豪言壮志溢于言表,风骨强悍,刚烈劲健,渲染着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之狂.然而时代没有给阮籍用武之地.这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孤独和苍凉.时代带来的灵魂负役般的煎熬与磨砺却成就着阮籍艺术上的不朽,也铸就着一个真正行走在魏晋时代的狂狷之士.本文试图从社会环境、作家处境和作品表现几个维度论及一个作家的人格个性和韬晦战略的形成,从而为解读作家作品的意义提供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2.
阮氏家族文人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但因生逢魏晋乱世以及道家思想的影响 ,皆由儒而玄 ,或玄儒双修 ,由此而形成了一些共同而复杂的心态特征 ,即 :既明哲保身 ,谨慎处世 ,又越礼狂放 ,纵情肆志 ,追求弃绝文明返归自然的真的境界。这些心态特征作为对伪善礼教的反抗 ,对个体自我的肯定 ,有着深沉的精神内涵 ,是魏晋文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咏怀诗》是阮籍人生追求的形象化体现。诗人通过凋零衰败意象的塑造、阴沉幽暗色彩的运用以及日暮途穷的时空描绘 ,制造了一种冷峻的气氛来表达深沉的人生忧患 ,诗歌呈现出抑郁悲凉的特征。经历着现实痛苦折磨的阮籍有着超越苦难的强烈冲动 ,通过对虚幻的神仙世界的描绘表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其诗呈现出飘逸高远的特点。在艺术方法上 ,阮籍继承《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 ,多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使其诗呈现出委婉曲折的抒情风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在诞生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通常是把它称为“新文学”的。这固然有个面宽面窄的问题,但主要是与旧文学比较而言。说它新,是由于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根本变革;更因一个新的形象——小资产阶阶知识分子形象的兴起。由于它的出现,才在文学发展史上断开了一个时代。从宏观上把这一形象放在二十世纪中外文化的交汇碰撞中,从新旧文学形象的演变与对比中,深入考察它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是很有必要的。但过去的研究中却更多地把现实革命斗争和作家情况作为两大参照系统,习惯于只从“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上,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笼统地加以区别。由于文学是人学,脱离人和文学形象而探讨的新文学,就很难是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也可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阮籍史料的总结之作。其内容包括阮籍家世出身、交游、姿貌风度、性情及对后世影响等各个方面。从总体上看,这些史料具有近古性、可靠性、丰富性等特点,为学者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研究阮籍其人其事,乃至其所处时代的特征都提供了依据或佐证,值得深入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在无常中追求有常——阮籍理想人格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由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先生对阮籍《咏怀诗》中多见的“常”字的解释提出问题,进而从无常的政治、无常的人生、有常的清贫生活、有常的理想人格四个方面展开论证。采取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对阮籍八十二首五言《永怀诗》作了深入考察,同时采用知人论世,诗文互证等方法进一步探讨阮籍理想人格的本质内涵。认为阮层的理想人格实由庄予“至人” 理想深化而来,同属虚幻,是一种心理困境下的自我解脱。  相似文献   

17.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阮籍的生存处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籍处在魏晋政治的高压之下 ,生存时时受到威胁。为了逃避 ,他躲入空堂 ,沉入醉乡 ,逃到山上 ,独自徘徊 ,向往神仙 ,但理想的生存之路始终没有找到 ,失路的背后隐藏着诗人无尽的焦虑与悲哀。阮籍的生存困境并不是形而下的口腹之饥 ,而是深埋在心底的长哀巨痛 ,是精神上的负重。同时 ,生存的困境也蕴育了他诗文的深沉与美丽。  相似文献   

18.
"原始"与"自然"不仅是海明威创作中最为清晰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亮点,也是贯穿他全部作品乃至人生的主题和旨归。以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作品为参照来探究其"原始"情结的形成过程及其与时代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始"与"现代"、"自然"与"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也为我们深入了解20世纪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思想变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熊琏是清代乾嘉时期的一位重要的女词人,芣苢之伤和蓼莪之痛造成了其复杂的悲剧心态,而其清醒的创作意识则体现了她对苦难人生和现实困境的超越,其词中所表现出的"翠袖青衫,千古同悲"之叹凸显了鲜明的女性觉醒意识,从而使其词在整个词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的早期作品中充满了迷惘 ,其作品的文化心理结构是“从迷惘 ,逃跑到死亡” ,然而自进入 30年代后 ,在他的中期作品中 ,海明威摆脱了早期的孤独、失落和迷惘 ,重新发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重树了对人和人生的信心 ,从而去抗拒虚无 ,反抗悖谬的世界 ,并战胜虚无。这种在迷惘后的觉醒与抗争就典型地代表了海明威中期作品中的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