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柳梧村是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乡的一个村,因拉萨火车站和柳梧新区的建设而出名。青藏铁路通车极大地加快了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也对西藏的传统文化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2007年,笔者对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地点就选择在柳梧村。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柳梧村的传统文化没有遭到破坏、削弱,更没有被"灭绝",而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柳梧村的状况,是今天通铁路后西藏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与西藏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旅游业在起步后的20多年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交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使这一问题成为历史,将进一步推动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西藏旅游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3.
2016年是青藏铁路通车10周年,适时回顾和评价青藏铁路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央治理西藏带来的影响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2006—2015年铁路客货运输数据的分析、进出西藏交通的历史回顾,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比较,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唐朝到民国的诸多历史事件都表明,西藏对外交通干道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西藏本身的发展和中央对西藏的治理成效。第二,2006年铁路开通以来,青藏铁路效益显著,改善了进出西藏的时间距离、提升了进出西藏的物质规模等级、促进了旅游发展和文化交流。第三,将来要在已有青藏铁路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扩展铁路网,构建适合西藏特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突出推进铁路网络的区内延伸、内地联通和跨边境铁路的建设与论证。  相似文献   

4.
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盛况空前,影响深远。7月6日,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乃堆拉山口仁青岗边境贸易市场正式开放,为亚东乃至整个西藏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拉萨东西相距各为400公里的林芝和260公里的日喀则,都将在不远的将来有望响起火车的汽笛。作为后藏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的日喀则,以及有着“西藏江南”美誉的林芝,在喜看青藏铁路通车的同时,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另一个绝佳历史良机。  相似文献   

5.
拉萨市旅游业在起步后的20多年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使旅游业已经成为拉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推动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拉萨市将向生态化、国际化的旅游名城迈进。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文章从安全的角度,通过分析青藏铁路对我国的地缘战略地位、我军的快速反应及后勤保障能力、西南边防稳定、地缘经济安全、西藏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以期得出青藏铁路对于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永冻土地带最长的铁路。今年的7月1日将运行客车,那时,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乘坐火车就可以直达拉萨。当然,这是许多倾情西藏、向往西藏的人的多年夙愿,更是中华民族跨越世纪的梦想。届时,我刊将派出记者亲赴青藏铁路沿线采访,深入沿途的民族地区,多角度、深层次的探究青藏铁路的建成与通车对青海及西藏乃至全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反映藏区在这一世纪工程背景下的诸元变迁。进入西藏的方式在2006年7月1日将被青藏铁路的正式运营而增加其重要的分量。以往飞机、汽车、骑单车,甚至是步行的方式将被…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是受世人高度关注的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通车将改写西藏无铁路的历史,对促进青藏两地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快速和谐发展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同时,青藏铁路又将会成为一条世界顶级旅游带,打造这条旅游精品线,将会促进青藏两地甚至西部地区旅游业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西藏学校要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功能,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得到传承与弘扬。对此,要处理好主流文化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的关系,拓展藏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传承与弘扬的途径,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一代薪火相传,不断得到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0.
以跨越式发展为路径的西藏现代化进程使西藏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对西藏传统民族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西藏民族文化已经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失调现象,如何使西藏传统民族文化更好地调适于这一变迁过程就显得非常迫切。文章认为,西藏传统民族文化的调适基础在于保护文化,精髓在于文化自觉,动力来源于文化创新。只有高度重视西藏民族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20.
李辉 《民族研究》2006,(5):97-99
中国帝王以自己的生辰为节日,大约自唐开始。宋人王明清云:“《唐明皇实录》云:‘开元十七年秋八月,上降诞之日,大置酒合乐,燕百僚于华萼楼下。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率百官上表,愿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使燕乐,休假三日。诏从之。’诞日建节盖肇于此。”①此说盖不谬也。而各国之间互派生辰信使,五代始有之。②延至宋、金、夏鼎立时期,宋、金,金、夏,金、高丽都互派使臣祝贺对方国主生日,此制度日益完备。一般说来,帝王生辰与诞节是一致的。然笔者在考察宋金交聘制度时,发现《金史》本纪中所载金帝生辰与诸国人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