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和合文化",即和谐、融合之文化,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渊源。传播"和合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何以提出"和谐世界"主张,消解国际社会许多人对中国快速发展产生的种种不安。倡言"和谐世界",契合不同文化内涵的"和谐"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掘人类文明宝库中共有的文化资源。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和合文化"传播提供了现实的文化语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和合文化"传播赢得了民族文化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中的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都从各自的理论假设出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国际合作观霸权合作、制度合作和阶级合作.西方学者的国际合作观无论是在理论假设还是在现实解释力上都有其不足之处,并总是体现了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局限性.中国学者需要在借鉴西方国际合作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现实政治需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合作理论.  相似文献   

3.
大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的价值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大学理念"的基本规定分析着手,强调构建"和谐校园"的价值观念的重要意义。论文指出和谐的实现、和谐的制度安排以及和谐的个性持守都与和谐的价值理念密切相关,大学理念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价值之维,对在现实状态中的"和谐校园"的形成显然有着引领性和范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合作理论”的不同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中的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都从各自的理论假设出发,演绎推论出了不同的国际合作理论:霸权合作论、制度合作论和合作文化论。文章简要总结了在这些国际合作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学者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及其特点。然后,作者评价了这些国际合作理论。结论部分吁请中国学者关注国际合作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国际合作研究从兴起至今已有30多年。国际关系的三个主流学派——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基于对国际体系(结构和单位)的不同假定而做出不同的国家利益界定,演绎出了不同的国际合作解释。国际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初步形成了国际合作理论体系。思考三种合作理论的局限,可以尝试建立一种结合权力、认知、制度的综合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体系下的国际卫生法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有效控制疫情,亟须时代性变革。在此背景下,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价值渊源,主动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积极倡导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国际卫生法的法理建构确立了主体性和价值观。以其历时的发展逻辑为进路、共时的现实互动为框架,该理念在国际法实践中可发展出"共同安全、互利共赢、环境共建、和谐互助"的新型国际卫生法原则,进而在国际合作中建构全球卫生健康安全制度、全球卫生健康经济保障和互助制度、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全球卫生合作制度,并沿着理念—价值—原则—规则的路径推动国际卫生法规范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国际合作研究从兴起至今已有30多年。国际关系的三个主流学派——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基于对国际体系(结构和单位)的不同假定而做出不同的国家利益界定,演绎出了不同的国际合作解释。国际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初步形成了国际合作理论体系。思考三种合作理论的局限,可以尝试建立一种结合权力、认知、制度的综合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理论分别开出了实现国际和谐的三种"药方":权力妥协论、制度协调论和认同和谐论.权力妥协是和谐的胚胎,制度协调是一种初级和谐,而认同和谐属高级和谐.权力妥协论的冲突本质决定其权力路径的缺陷,制度协调论由于难以摆脱权力对制度的影响,无法保证其公正性和有效性,而认同和谐论的问题在于能否实现国家间和谐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西方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理论分别开出了实现国际和谐的三种“药方”:权力妥协论、制度协调论和认同和谐论。权力妥协是和谐的胚胎,制度协调是一种初级和谐,而认同和谐属高级和谐。权力妥协论的冲突本质决定其权力路径的缺陷,制度协调论由于难以摆脱权力对制度的影响,无法保证其公正性和有效性,而认同和谐论的问题在于能否实现国家间和谐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研究现实的利益关系,解决现实的利益矛盾,实现利益和谐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分别分析了实现利益和谐的三条基本路径:经济路径、制度路径和观念路径以及实现利益和谐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指出三者相互作用是实现利益和谐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国际制度对于国际合作的形成与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制度的帮助下 ,博弈各方能够更好地沟通信息 ,稳定预期 ,降低缔约成本 ,从而促进合作的实现。在全球化时代的反恐斗争中 ,国际制度同样成为有效推进反恐合作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国际反恐怖制度的积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国际反恐合作的广泛开展 ,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相关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努力提高国际组织在反恐斗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而最终实现对恐怖主义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制度、制度化与国际合作的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性主义范式内,制度有助于合作,制度化有助于合作深化是学界共识。但在国际政治中却存在制度化未必导致合作深化的现象。为探索这一问题,本文将制度化具体分为制度本身的制度化和行为体行为的制度化,这有利于通过实证的方法探索制度化对于国际合作的推动作用。制度性合作是制度化合作的起点,其条件是制度安排必须有助于行为体从长远角度考虑共同利益。但是只有在规范语用学的指导下,行为体的互动模式才有可能产生正向认同,共同利益才有可能出现更新和扩张的态势,制度化合作的现象才有可能持续。这种互动模式正是制度化导致合作深化的附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国际合作作为一种行为、过程和理论,将逐步占据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中心。构建合作理论,首先必须明确该理论的目的、途径和价值。西方主流合作理论主要从体系层次出发,认为国际合作的目的在于维持并固化现有的等级体系,并通过国际权力结构、制度和文化促成合作。中国的合作理论综合多元层次,认为国际合作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国家能力,更在于融入体系,实现国际秩序和世界正义的辨证统一,并通过内部建设和外部进程促成合作。中国国际合作的价值贡献体现在:合作应该成为一种世界观;合作需要内外兼修;注重进程,进程中的学习、尊重、信任和集体身份等为国际社会的进化与国际体系的和平转换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基本制度概念是国际社会理论的基石,也是英国学派有别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界重视英国学派的制度概念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机制理论的比较研究,而相对忽视该学派学者在基本制度概念上的认识差异及其与国际社会观念之间关系的研究。实际上,英国学派学者在基本制度概念的理解上虽然存有一些共识,如基本制度包括宪政性制度和共处制度两个层次,主权是国际社会的宪政性制度,外交和国际法等共处制度是从主权原则中派生出来的;但同时,他们在基本制度如何构成以及怎样互动的认识上,尤其是在主权与人权关系的认识上存在明显分歧,而这些分歧是导致他们在国际社会的认识上存在多元主义、社会连带主义等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英国学派学者关于基本制度概念及其与国际社会观念之间关系的争论,对当今国际社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国际政治学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三类研究范式为视角,通过分析东亚区域治理中存在的纷争与和谐,探讨东亚区域治理前景中可能存在的累加纷争、累加和谐、纷争和谐抵补三类效应。针对当前东亚区域治理中呈现的抵补效应现实,认为促使东亚区域治理向和谐层面发展,应该从现实主义范式的大国治理、自由主义范式的制度治理、以及建构主义范式的规范治理三个途径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彩电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与国际化成长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①基于成本比较优势的创新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如降低产品成本的创新、以及低成本的非核心技术创新。②国际化的持续成长需要中国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中国企业应把握产品技术周期的发展规律,通过合作创新来实现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与超越。③中国企业应以国际化成长来促进创新的国际化,以有效地积累和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在制定和实施新的国际战略思想方针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国际政治文明观念。新安全现与旧安全观不同,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成就。新安全观在推动国际反恐斗争和全面开拓国际安全合作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并为中国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周边与国际和平环境、推进“三大历史任务”的实现,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时,也必将对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产生更加积极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中涉及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思想是“和平”、“合作”、“信义”。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晚清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表现为“天朝大国”的以“抚”为特征的恩威兼施;从中法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表现为以“信”来“保全和局”;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表现为借助列强之力维持和平;从八国联军战争到辛亥革命,表现为“委屈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民国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广东国民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以三民主义思想为主导;从南京政府成立到“七七事变”,表现为对日妥协有“度”以及努力促和;从“七七事变”到抗战结束,表现为立足于战争,不放弃和平,并以“信”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思想中得到了很好传承。  相似文献   

19.
朝核危机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稳定的潜在挑战.为缓解这一危机,相关各方正在通过六方会谈机制寻求解决办法.这是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各国首次就安全问题进行多边合作,是为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框架进行的一次有建设性的尝试.实现东北亚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必须要完成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框架从合作模式到制度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新的外交战略和对世界发展前景的一种主张。由于中美石油安全观念的矛盾和石油对外战略的差异,近期两国在国际石油安全领域的关系并不和谐。美国往往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找油”活动感到疑虑,并视之为对美国石油安全的威胁。然而,国际能源安全既不是绝对安全,也不是某个国家的单独安全问题,而是一个相对安全和共同安全问题。中美只有在国际石油领域平等合作与和谐共处,才能形成两国石油安全良性互动与互利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