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鲁迅的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个活动一个是文学,一个则是绘画,或称美术,他的精神世界,也就一半在文字中,一半在画中。在鲁迅的精神世界里,一半内容是理性的,如为人生的精神追求,对文学艺术社会性、批判性、真实性等的追求;一半内容是感性的,如欣赏的追求、娱乐的追求,甚至是半休闲半病态趣味的追求。理性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感性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在其绘画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是公共管理中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手段和主体,三者分别存在着失灵,但在一方失灵的时候,往往另外的一方或两方可以适度弥补这一失灵。本文从三个失灵入手,阐述在公共管理中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壹)”是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同音多类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可以作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句中语气词。数词“一”表示最小的整数 是容易掌握的,这里从略。下面谈谈“一(壹)”的其他几种用法。 一、动词,作“统一”、“统率”讲。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相似文献   

4.
道具本是戏剧演出中常用的小物件,后在小说创作中也常使用。蒲松龄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利用道具揭示主题、导引故事、结构情节、塑造人物的传统,在《聊斋》近五百篇小说中,几乎篇篇有道具。在作家笔下,哪怕是一块石头、一只草虫、一把折扇、一双绣鞋,都赋予了它不同寻常的美学功能和审美价值,取得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测试与英语教学沈齐齐测试在英语教学中,尤其在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英语测试这一有效手段。下面对英语测试的重要性、种类、形式作一探讨。一、测试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测试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手段。设计良好的英语测试...  相似文献   

6.
文学史中一种文学式样在其发生发展中.必然要与其他姐妹艺术发生相互影响。从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对戏剧形式在体裁、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上的借用,看戏剧形式对中短篇小说的影响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接受修辞学》一书为理论基础,分析于丹与李悦在《论语》战中所经历的一次接受与二次接受过程。在一次接受中,于丹从生活的层面、心灵的角度来解读《论语》;李悦从字词、语意的注解出发,指出于丹的14处错误。在二次接受中,于丹的传播渠道是口头的、复合的、官方的;李悦的渠道是书面的、单一的、复合的。在《论语》战这一文化现象中,我们看到了接受过程在修辞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汉语是历史最悠久,表意最畅达、稳固性最强的语言之一,它在近万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朝着严密化、精确化的方向演进。在汉语词汇系统的变革中,有一种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外来词。所谓外来词就是指在语言接触中,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吸收借用的词。外来词现象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伴随着国家民族间不可避免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然会有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彼此渗透,这种影响在语言诸要素中均有体现,其中词汇尤为突出。就以汉语为例,外来词古已有之,有人把从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中借来的…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中古史的教学中,我们使用过几本不同的教材,总的看来,基本很好,各有所长。但在不同程度上也都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以下仅提出来,就教于识者。 一、译名问题 译名问题,是世界史编译中存在的一个由来已久、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一本书一套译名,互不统一,这已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了。对任何一本书本也无可厚非。令人难解的是,《有的教材》,在同一本书里也异名互见、不能一致。如在一本中古史教材中竟出现以下异译:苏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在通识教育中推广双语教学,切实提高双语教学实效性进行实证性研究和探讨。文章认为在通识教育中,大力倡导实施"双语教学",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在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中推广双语教学,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学科基础。二、在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推进双语教学,营造了双语教与双语学的机制和人文关怀。凭借通识教育特色课程的经典性、时代感、趣味性、普适性,通过双语教学的语境,使双语教学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态度。三是通过在通识教育中渗透双语教学模式,使从事双语教学实践群体规模化。在教师中形成共识、形成合力,获得更大的实践群体和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维语里,-siz附加成分有两种,一种表示“缺乏、不”等意思,一种表示第二人称、单数、尊称的意思。本文所要论述的是前一种。 -siz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附加成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鄂尔浑文献中就已多次出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元音和谐严密程度的不同,该附加成分有过不同的变体。在鄂尔浑  相似文献   

12.
在80年代,任何一种偏离陈旧的意识形态话语的诗歌写作倾向,都受到时代的鼓励:它们毕竟开辟了另一种新的想象空间。 谁在诗歌中说话?在诗歌的众多言说主体中,其中也不乏幻想的角色:上帝、诸神、历史、种族或人类、物自体、语言自身、诗歌之王或另一自我、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欲望、无意识……共同出场。 90年代的诗歌创作发生了人所共知的变化。各种幻象式的文化身份在这个时代也在诗歌中失效。如今的诗人,如同整个人文知识界的状况一样,失掉了预言的魔力,失去了启示作用,失去了释放、传达一种有效信息的能力。诗人这一次真实地体味到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这里远非作为一种制度而是作为一种市场意识形态)是抵制诗的那种处境。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我们在思想中经历的,这也是“发达资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09,(1)
我是一个喜欢走动的人。在不停的走动中,会有一种难得的体验,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可以面对一座桥,也可以在山的深处大声呼喊。人在走动中是一种姿态,表达了对生命与生俱来的尊重。时间的流逝是不知不觉的,在空气里,在  相似文献   

14.
一、大学生嫉妒心理的表现嫉妒是一种属于情感范畴的心理问题,一般情况下,嫉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对比中抱怨自己不足,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某种办法加以弥补,赶上对方,这是嫉妒积极的一面。另一种是在对比中,把怨恨和不满情绪指向别人,不借一切,想方设法把比自己强的拉下来,这是一种消极嫉妒。我们这里主要是针对后者而言。在大学生中,这种嫉妒心理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1、嫉德。即嫉妒别人政治思想上的进步。同班、同寝室或同一小组的同学中,有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代都市中,一方面,乡村文化、城市文化、各民族文化以及 外来文化共同编织了一幅多元文化的图景;另一方面,各种文化在冲突中不断融合,也使都市文化呈现出一元化倾向。这一看似矛盾的"一"与"多",其实并不矛盾,都市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在实质上都是多元文化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省略在英、汉语中都普遍存在。然而由于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英汉语中的省略用法有明显差别。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汉语中使用省略的时候,英语中有时必须使用其他衔接手段;相似的,当英语中使用省略时,在汉语中也可以使用其他手段。把一种语言中的省略在另一语言中的表达方法或衔接手段进行归纳,使之系统化,对外语教学、翻译、语篇分析等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不但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最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且起了主力军(决定性)作用。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笔者的观点是: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但还不是或基本上不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更没有在运动中起主力军作用。 一、重要的政治力量、独立的政治力  相似文献   

18.
“一”,这个笔画最为简单、看似平淡无奇的汉字,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歌作品中,却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些古诗中,一”字得到了巧妙的运用,起到了平中生奇的作用。比如:在唐代诗人李白的“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元人徐再思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双调水仙子·夜雨》)、清人易顺鼎的“青山无一尘,晴天无一云;天上惟一月,山中惟一人”(《天童山中月夜独坐》)等诗句中,“一”字都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各自烘托营造出别样的意境。唐代诗人王建在一首题为《古谣》总共4句28字的诗中,…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在俄语词汇课教学中贯彻党的总路线、使教师在备课时节省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我感到给同志们商谈一下参考书使用问问是有益处的。 一、序言 (一)词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在高等师范院校外语系俄语专业的教学中,词汇课是一门主要课程,在四年学习过程中词汇课占的时数此之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多,它担负着教育和教养的任务。通过词汇课学生要在四年中牢固掌握两三  相似文献   

2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在保证自身既得利益的同时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系统,从而使每一位企业员工都能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绩效考核中,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是我国企业所要研究的一个战略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