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人类历史上 ,战争因其危害社会 ,摧残文化而为人类永世唾骂、痛恨。但战争客观上又有推动文化发展的一面 ,主要表现在推动人类制度文化发展 ;给被征服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 ;落后民族为先进民族所同化 ;激发被征服民族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推动反战争精神文化发展等方面。战争对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是通过恶的形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后者又对前者具有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价值观念作为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它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在文化观念上的反映,并受到相对应的经济基础的影响制约;反过来,价值观念通过社会体制等中介变量的作用不断运动,促进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四  相似文献   

3.
<正> 朱序与其同时代的一些东晋将相,如谢安、谢石、谢玄、桓冲、刘牢之等人相比,在知名度上似有逊色,但他的重要活动不仅与秦晋战争的关键战役——淝水决战有密切联系,而且他在淝水之战的序战——襄阳保卫战中曾煊赫一时,也称得上是当时的东晋名将了,而学术界对朱序其人却少有论及。本文拟透过他的一些重要活动,看看他究竟起过什么作用,这  相似文献   

4.
《读通鉴论》第十卷,主要评论三国史事,其中比较完备地体现了王夫之的战争伦理观。在战争权利上,他以正统的国家意识为准则,强调战争参与和发动的必要性与正义性;在战争行为上,他以传统的人本思想为准则,强调战争过程的道德性和合目的性;在战争主体上,反对国家投降主义,强调"与人争战"的伦理原则以及基本道德固持。这些战争伦理思想在现代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为代表的伦理文化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儒家为代表的伦理文化不断自我更新,一旦儒学自我陶醉,走向教条、僵化,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当儒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也就终结了。中国新文化的建构,应立足于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指导,从现实的社会运动出发,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中寻找新道德、新文化的生长点,同时吸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来构造社会主义中国新文化。  相似文献   

6.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不同性质、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战争不绝于书。这些繁多的战争,有的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与安定;有的阻碍了历史的进步,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任何一个关心祖国命运的人,都十分重视了解和研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战争。中国古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充分体现他紧紧抓住了社会结构运行的两个关键环节——生产力和文化力,即推动社会矛盾运行的最活跃的动力。其重大意义是:它昭示着在跨入21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文化力与生产力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互相推进,其目的是及时有效地调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无产阶级先锋队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项羽的“背约”、分封与“残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发在距今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历时五载的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毫无疑问,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中国的农民战争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楚汉战争自它结束之日起就一直为人们所乐于述评,但由于不少人以成败论英雄,抑项扬刘,有的甚至脱离具体的史实  相似文献   

9.
刘大观是清代高密诗派中比较特殊的一位诗人。迥异于诗派中其他寒士诗人,他仕途顺利,曾经位居知州。虽处高位,刘大观却早早勘破世情,表现出对寒士心态与诗学主张的强烈认同,因此,在他身上呈现出一种主体身份与心态的悖反现象。在诗学上,刘大观以师古不泥古为原则,对高密派诗学进行了合理的吸收与发展;在诗歌创作上,他能遵从内心情志而自写本色,诗歌风格也随其年龄、经历的变化发生改变,总体呈现着清真雅健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曹润宇 《学术探索》2012,(4):152-154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具有浓厚封闭性的农业经济,而西方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兼具开放性和外向性的商品经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两个不同的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观察和研究中西文化思维形态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语言的特点,还可以提高运用和处理两国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产物,需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研究文化的起源;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要受经济基础制约;但文化又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特别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以后,曾经的闯将和先锋刘半农,其文化立场逐渐改变,被同时代人和后世论者称为"没落"、被目为从"战士"蜕变为"隐士".本文以"五四"启蒙文化价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紧张,以及刘半农与民间文化的密切关系为背景,考察刘半农"转向"的意义.本文认为,半农之所以甘于戴上"落后"的帽子,是因为他相信自己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对整个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也相信对于"个人性"的坚持、对于"工作岗位"的坚守,能够丰富发展着的时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 哲学是经验的概括,认识的总结。我们党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前,将近三十年中,主要的实践是战争。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是对战争实践经验的认识和总结,是全党智慧的集中,他把这些经验、认识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使它系统化、理论化了。所以,他的军事著作也是哲学著作;他的哲学著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战争经验的哲学化。我们读读《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实践论》、《矛盾论》,便很容易体会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贯串在他的军事思想,同时也是他的哲学思想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高度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在美学风格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净化之美。作品写大规模的决战,主要揭示战争的胜负因素和历史作用;写多种形式的奇袭、埋伏、突围,重在突出战争双方的谋略和智慧;写将领间的单打独斗,则着力表现双方的气质、性格和武艺:均通过战争过程加以净化,而无意渲染战争的残酷和恐怖。这种美学风格,既反映了罗贯中进步的战争观、深刻的历史眼光,也表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洋为中用”,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恋农情节,向往“大同”社会;张扬“心力”,探寻“大本大源”,这些构成了他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的纽带。一“洋为中用”立足传统文化毛泽东读书很广,经常是手不释卷。有两类书是他最为偏爱的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它不只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它的产生,就是要为经济基础积极服务的,它对经济基础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列宁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原理,一方面,他坚决反对把道德看作对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观点;另一方面,他又十分强调道德作为社会思想关系之一,对于社会物质关系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不是文化史观。一方面,由于现实的经济基础对文化起决定作用,因此文化批判从属于现实的实践批判;另一方面,文化对现实的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因而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的终极关怀意义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与人学密不可分。其根本落脚点都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8.
关于抗战时期思想文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抗日战争是一场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总体战争,而且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促进的。正是抗日救亡思想文化的酝酿和宣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展开了全民族的争取生存和独立解放的伟大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非常活跃,教育学术有所发展,同时也有明显分歧和主义主张的争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天华是我国"五四"时期优秀的民族音乐家、教育家、民族器乐的革新者.他认为"一国的文化,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他所表现的音乐思想及他的创作风格、以及他对中国民族乐器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对弘扬中国民族文化,探索中国的民族音乐,振兴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社会是在帝国主义隆隆的炮声和熊熊烈焰中痛苦地进入到20世纪的,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一直处在动荡之中,中英之战、中法之战、中日之战、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的战争使中华民族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文学作为文化的精神载体之一,与从远古开始的英雄传说中的战争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则更是与中国革命战争的进程同步发展,战争本身直接对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战争中启蒙意识的文化规范走出中世纪之后,中国社会和文化经历了三次大的文化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