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世纪30、40年代,金岳霖先生会通中西哲学,创造性地构建了自己的体系,写成《逻辑》、《论道》和《知识论》三部著作,把中国近现代哲学推向了新的思辨境界。金先生对西学有深刻的了解,其著作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了西方哲学的明显影响。但是,他毕竟是一个中国哲学家,他的哲学创作与中国传统哲学息息相关,是传统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结果。然而学界对此认识尚不充分,虽然也有学者触及了这一论题,但研究大抵以《论道》为限,笔者以为,金岳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展开于其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其逻辑研究发扬了先秦墨家的逻辑精神,其知识理论接上了自孔、墨、荀直到王夫之的中国传统认识论的主流,其元学探讨则饱含着民族的哲理情感并使传统天道观上的理气之辩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2.
张梦阳 《东南学术》2006,(3):125-130
进入新世纪后,出现了两部十分厚重的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著作:田刚的《鲁迅与中国士人传统》与廖诗忠的《回归经典——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这两部著作学术价值不限于局部和表层的突破,而是上升到历史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对“五四”文化的认识模式和泛政治化意识形态模式有所冲决,对鲁迅映象的整体调整与内涵更新有所推动。文化走向是新世纪鲁迅学发展的主要方向。鲁迅文化渊源研究,追根溯源地理清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从全球视野和世界文化源流的角度,重新审视鲁迅和他的思想、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将会是未来鲁迅学发展的总趋势。需要的只是:广阔的视野,扎实的功底,锐利的眼光,科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探索、追求、反思现代化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和毛泽东对传统的批判和对国人精神的重塑,是最重要的文化事件。直到现在,这两件事在中国的影响力,不管从什么意义、什么角度、什么层次看,都还在继续;毛泽东一生的身体力行所导致的文化变革,在今天仍然非常值得回味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早期的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持辩证的扬弃态度.一方面,主张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尤其是主张革新中国传统文化.他的这一民族文化思想对历史和现实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形成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那个近代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比古代传统文化更为密切.如果说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化仍有深刻影响的话,那么近代文化的影响就更深、更大.中国近代文化,是外国侵略,中国人觉醒、反抗、救亡图存的产物.尽管它有种种缺陷和弱点,但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活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今天回顾和反思近代文化形成、发展、兴衰的历史,必然会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许多有益借鉴和有力的启示.因此,重视近代文化的研究,是现实提出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是在全球政治和后现代文化高涨的历史语境中,建构起来的一种适合于美国后工业社会状况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传统,然而却第一次发展了资本的文化逻辑理论,从而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救赎,深刻地揭示了文化的经济性;通过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统与资本逻辑之间建立特定的张力,来重新激活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在抵抗全球资本主义普遍化逻辑中对现实问题的重大反思,并由此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7.
河洛文化研究的价值与趋向──评《河洛文化论纲》李民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由史善刚教授所著《河洛文化论纲》一书,是一部探研东方文化的专著,也是河南省东方文化研究会《东方文化研究丛书》系列著作中的第一部。东方文化既有古老久远的历史,又具有蓬勃向上无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百年前 ,严复着手翻译他的第一部西方逻辑著作———《穆勒名学》 ,其后他又翻译了另一部西方逻辑著作———《名学浅说》。严复醉心传播西方文化 ,以其译著《天演论》在中国学界名噪一时 ,然而在毕其一生翻译的八部西方名著中 ,竟有两部是逻辑学专著 ,为什么他在众多科学中对逻辑学格外垂青呢 ?逻辑学产生于两千多年前 ,我国以《墨经》为代表的古代逻辑思想 ,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和古印度的因明学同称为古代三大逻辑传统。但令人惋惜的是 ,这一宝贵的文化传统没有得以继承发扬 ,秦汉以后 ,自“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始 ,踞于正统地…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历史主义学派在近现代德国史学界会获得主流地位,而同类的历史主义思潮在现代中国史学史上只能屈居支流?本文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一战前,德国传统精英成功地实现了民族的统一与自强,强调本民族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历史主义学派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个学式的学术理念与方法也得到了证实。而在近现代中国,由于传统国家与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失败,中国的激进文化精英不能通过历史主义的方法在本国的历史文化中找到救国救民之路,而只能通过类学式的思路在西方文化中寻求普遍的真理,并最终诚服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就历史主义学派的总评价而言,本文认为,历史主义对史料、史实以及历史特殊性的重视,无疑是值得继承的史学理念。但个学式的历史研究在认识效率上是无法与使用系统科学概念与理论的类学式历史研究比拟的。历史研究不应该排斥理论,使用理论时如出现问题,根源不在于"公式主义"的方法,而在于理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各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她有悠久的历史,又有“丰富的文化典籍”。①然而在典籍中,少数民族写的历史著作并不多见,而有价值的史学著作更是不易多得。我国维吾尔族毛拉木沙用维吾尔文写的《伊米德史》就是一部有价值而又不易多得的近代史著作。这部书近来虽开始受到重视,但对它仍缺乏研究和应有的评价。本文试图就《伊米德史》一书的特点、内容和意义作一些初步探讨。(一)《伊米德史》是毛拉木沙用维吾尔文写了《安宁史》后的同一内容的另一部历史著作。毛拉木沙是毛拉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诗学的源流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的"中国文化诗学"虽然借用了来自西方的"诗学"和"文化诗学"概念,但它的含义却是指面对中国独特的文学现象而产生的阐释理念与方法,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从"诗言志"到"知人论世",再到"文变染乎世情".形成了中国式的古典阐释学传统.这一古老传统在现代得到继承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这一中国传统阐释学吸收了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评、哲学阐释学、巴赫金的社会学诗学、美国新历史主义以及其他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研究路向的影响,使自身不断丰富,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强大解释功能与理论穿透力的文学阐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冠华 《中国学术》2001,3(4):383-387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持续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直接影响了近两千万人命运的运动。要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不能不研究中国知青史。定宜庄的这部著作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一部专史。它叙述、分析了中国知青史的前半部分,即从1953年到1968年这一段。  相似文献   

13.
历史进入80年代以后,无论是早已进入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东方国家,都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使得人们对支撑其社会运行的某些深层文化观念发生了怀疑,于是反思传统文化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提炼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与改造,同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里我们从科学文化角度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  相似文献   

14.
康文 《东岳论丛》2002,23(4):144
郭延礼先生的新著《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一书已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近年来 ,谈论近代中西文学关系的论著似不少见 ,但能以如此翔实的史料 ,准确地描述出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发生关联的历史面貌 ,并以精当的理论分析这种关联内在逻辑的著作 ,应该要推郭先生的这部专著了。首先 ,这部专著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渠道及在人们心中所引起的反响。如所周知 ,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深厚 ,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增加了重重阻力。不仅是封建顽固派、守旧的士大夫 ,就连一般的平民百姓都对西方文化的涌入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抗…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先生所写的《中国文化要义》并不能简单地认作是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它更是一部历史哲学著作。《要义》提出的人类历史发展殊途同归论正暗合着马克思关于历史发展的多线型理论;并据着这种历史观对中国的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的变迁进行了自成一家的演绎。在其中,家庭与教化在中国社会结构形成和稳定中起了重大作用,由此而形成“伦理本位”的社会;以及在中国历史上阶级划分的不明显而表现为职业分途的社会阶层特征: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的国家观念;等等观点,既是这位智者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领悟,同时至今仍可为后学者的启迪:只有真正认识了老中国,才能找到建设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尚钺同志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书似乎是为高等学校中国通史讲授作课本或作参考书用的,也是为具有一定中国历史智识水平的机关工作干部阅读的。目前关於中国通史范围的出版物,还不能适当的满足一般人的要求。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指原著本言)和吕振羽先生的简明中国通史,是中国史学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写成的两部重要历史著作,在一定的期间内,起了很好而且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新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要求增高了,对於范吕两先生的原著,不仅有些“美中不足”之感,而且还迫切要求他们重新编写一番。范先生的修订本只是第一编已经出版了,而吕先生似乎尚未著手。因此这部书在目前出版是很及时的。不过编写中国通史是一种艰苦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西周经历了从战争法则的弱化、分封制的产生、宗法等级制的产生等发展环节 ,完成了从礼治的产生到法律制度的产生之间的逻辑承转 ,西周完整地建立了中国传统法律整体秩序精神的价值内核。也正是在此意义上 ,西周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王先霈的《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王著")是一部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中国艺术心理思想的著作.说王著全面、系统,是因为其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主要历史时期及中国古代所有重要的艺术心理思想;说王著深入,是因为其是将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放置于中国文化(乃至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心理这样广阔的宏观背景上来展开研究的,在研究方法上是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作参照和导引的,是与古代及现代的艺术活动实际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19.
家族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仍客观存在。我们应用历史主义原则 ,从客观实际出发 ,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正确认识这种文化现象。家族文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血缘关系网络一直存在决定着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 ,自主经营与社会服务体系发展的滞后以及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 ,为家族文化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家族文化给社会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双重影响 ,对其应加以正确引导 ,使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著作,有着史诗般的深闳伟美。“四百年民族心灵的展示”这一副标题,清楚地揭示了此书雄阔恢远的旨向。本书作者王锺陵是一位在学科建设上锐意开拓的青年学者,他不仅以此种大大突过前人的立意,显著提高了写作的难度,而且更困难的还在于,他想写的乃是一部具有理论形态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所谓具有理论形态的文学史著作,依王锺陵自己的理解,是要对文学史作内在逻辑的流贯而完整的把握,它要求以民族思维的发展为内核,以民族文化——生活方式的展开为表现,对与文学相关的一切因素作出一个大的综合。这种综合又必须以对历史运动有着恰当反映的逻辑结构表现出来,而历史运动又有着文学史的辩证前进和民族审美心理的动态建构这样互为表里的两个层面。无疑,这必然要求一系列全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