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征 《中国劳动》2002,(6):25-27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在改革的进程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信号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只提供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为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就需要寻求一种其他形式的保险;同时,企业为吸引和稳定员工,提高企业凝聚力,也在寻求一种具有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的工资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及离退休职工"两保"工作的紧急通知》(川委发[1998]19号),现就省属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有关问题,提出下列处理意见,请遵照执行: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省级各企业主管部门都要确定一名领导专门负责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凡有下岗职工的省属国有企业,必须确定一名领导专门负责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同时还应按要求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或其他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中心")承办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下岗职工少的也可指定相关机构承办。"中心"的职责是:办理下岗职工确认的有关手续;负责基本生活费的发放;对下岗职工进行动态管理。主管部门的职责是:负责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筹集的协调;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申请的审核和转报;基本生活保障情况的信息反馈以及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企业和主管部门都要各尽其责。  相似文献   

3.
各地出台许多政策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但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地方政策差异等问题,保障水平偏低,不能满足被征地农民日益增长的基本生活需求。在经济发达地区,推动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政策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阳 《劳动世界》2010,(7):11-13
本文立足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运用制度比较的方法,从覆盖范围、财务机制和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政策分析,最后分析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分割走向融合所涉及的核心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是基础、转变建制理念是根本、建立衔接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5.
企业年金制度,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企业视经济负担能力自主建立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也被称作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中的第二支柱,它是企业自主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一种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作为企业对职工的一项福利保障,补充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不足,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稳定企业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2012,(10):63-64
发改社会〔2012〕26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必要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可进一步放大保障效用,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拓展和延伸,是对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的保障水平,满足广大参保人员对康复医疗的临床需求,近日,人社部、卫计委、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本次将20个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是继2010年《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后,国家有关部门又一次明确增加基本医保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所增加的项目由我国康复医疗、医保管理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评审确定,涉及肢体残疾康复、精神残疾康复、言语残疾康复、听力残疾康复等多个康复领域.随着《通知》的落实,我国康复医疗的保障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对促进参保人员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阜宁县劳动保障局为提高参保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保障参保群众的医疗需求,出台了提高参保群众医保待遇的四调整一放宽政策,惠及了广大参保群众,受到了广泛欢迎。四调整一放宽的具体内容是:调整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年度支付限额标准,将年度支付限额由原来的6万元调整为9万元,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从70%调整至80%;调整医疗费用报销机制,对既  相似文献   

9.
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次重大变革,不仅在制度上体现了城乡居民的公平性,亦打破了城乡制度的二元差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受户籍性质限制,城乡居民平等参加;多个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补助与补贴并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渊源问题;未能真正解决实质公平问题;保障水平低,难以实现预期目标。今后,需要推进养老保险深度改革,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保障对象: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主要有三类人员:一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相似文献   

11.
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深化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对于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整体推动我国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为省级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为成都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征收资金由税务部门每月逐级上解到四川省基金收入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征收资金由税务部门每月上解到当地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应作去强扶弱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劳动合同法的起草过程中有种种观点,从现在概括看至少存在着“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理解。所谓“雪中送炭”是基本维持现有劳动法所确立的保障水平,以有关部门和各地的一些解释为基础对劳动法进行细化,并将重点放在调整与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上;“锦上添花”是基本维持现有劳动法所确立的适用范围,并将重点放在提高劳动法的保障水平上。可以说,这是一个“广覆盖”与“高标准”的选择。笔者认为应当选择“雪中送炭、广覆盖”的思路,扩大对劳动者尤其是底层劳动者的适用范围。劳动法倾斜立法的模式决定其保护对象——劳动者必须是具…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深化改革和调整优化结构过程中,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也是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保护广大职工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强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管理,维护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切实抓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的筹集(一)落实资金是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关键措施。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一保吃饭,二保稳定"的原则,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  相似文献   

14.
要闻     
正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企业退休人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冬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让企业退休人员安度晚年,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要把保障冬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结合起来,整合各类分散、"碎片化"的补助救助措施和资金,完善低保、抚恤等政策,适当提高补助水平,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使帮困救助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机制化,把资金更好用于济困、救急、解难,让特困人员和因重灾、大病等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成都市召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召开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成都市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指出,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要着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认识上要着眼全局.正确认识职工下岗,正确对待下岗职工,正确引导下岗职工;二是在措施上要把握关键.完善就业办法,完善再就业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再就业的途径要立足于经济的发展,要在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找门路,在扩大开放中找门路,在加快基础建设中找门路;四是在组织领导上要形成合力、即增强领导合力,形成部门合力,创造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16.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一套激励约束有效、筹资权责清晰、保障水平适度的机制。南通市通州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一些成功实践,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提高对城乡居保制度的认识,强化对城乡居保政策的宣传,加强对城乡居保基金的管理,完善城乡居保制度,健全城乡居保工作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建国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保障水平较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颁布了社会保险法,修订了工伤保险条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开展试点,全面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相似文献   

18.
吴霜 《劳动世界》2010,(6):14-16
养老金替代率是评价养老保险计划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总是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密切联系。养老金替代率问题是整个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关键点,它将影响到养老保险未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风险的能力以及职工退休后生活的质量水平。然而,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高居不下,其主要原因在于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尚未完全建成,保障层次的单一致使基本养老保险金成了全部的养老金。要优化养老金的替代率,就必须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两保"工作的紧急通知》(川委发[1998]19号)文件的要求,现就我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一、掌握好基本生活费保障对象和保障工作原则基本生活保障对象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下岗职工是指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在原企业已无生产或工作岗位,且未在社会上从事其他有劳动收入的人员。厂内轮训、停薪留职、离岗退养、劳务输出、多种经营、协议保留劳动关系、脱产接受学历教育人员等不视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分级负责,企业负担为主,政府、社会筹资补助的原则。国有独资盈利(含不盈不亏)企业和国有参股、控股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原则上全部由企业负担。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自筹有困难的企业,可申请财政和社会筹集资金的补助。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具有大中城市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而小城镇品牌塑造在小城镇建设中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小城镇品牌塑造的基本要求是:"有位"、"有神"、"有效、"有利"、"有力"。小城镇品牌塑造的对策措施:一是.统一思想,构建品牌塑造的认识保障;二是出台奖励办法,构建品牌塑造的激励机制;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品牌塑造与推广的长效机制;四是建立相关机构与队伍,构建品牌塑造的组织保障;五是畅通融资渠道,构建品牌塑造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