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岗位薪点工资制作为一种新兴的薪酬制度,为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文章在对动态岗位薪点工资制的内容、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以王滩发电厂为例,提出了该制度的实施方案及评价。  相似文献   

2.
动态岗位薪点工资制作为一种新兴的薪酬制度,为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文章在对动态岗位薪点工资制的内容、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以王滩发电厂为例,提出了该制度的实施方案及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 在今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湖北省松滋市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市直28家工业企业逐步推行了“双态岗位系数工资制”。实践证明,这种工资制度,对岗位工资制、结果工资制、计件工资制和质量效益工资制等分配形式扬长避短,是工业企业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一种较理想的过渡形式。 一、双态岗位系数工资制的基本内涵 双态岗位系数工资制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资与劳动岗位相对应,即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这是静态的对应,叫静态分配,对应  相似文献   

4.
浅谈岗效工资制在邯钢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岗效工资制是以岗位劳动贡献为主体,以岗位劳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四要素为尺度,以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依据的工资分配制度。岗位工资制体现了岗位劳动和岗位技能的差异,能更有效地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功能。本文介绍了岗效工资制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以及考核方法,结合企业实施岗效工资制取得的成效,论述岗效工资制可以有效地发挥分配制度的保障职能、激励职能和制约职能。  相似文献   

5.
以市场、行业差别确定工资差别和标准,并根据企业经济效益,以员工岗位为对象,以点数为标准,按照员工个人的实际能力确定点数,以单位经济效益获取的工资定点值,实行弹性等级薪点工资分配制度,克服现行工资制按固定数额支付工资等不足,使企业的工资分配与市场对企业工资的决定机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正> 上海汉阳手帕厂是上海手帕进出口公司下属中Ⅱ型骨干企业,1993年被上海纺织工业局列为60家重点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试点单位后,有步骤有计划地试行了综合考核系数工资制,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部分配改革,实现了“三增长”、“一降低”、“一提高”的目标。 一、综合考核系数工资制基本含义及与其他分配制度的主要区别。 综合考核系数工资制是一种以岗位工资系数、综合考评分值、效益基数(可浮动)的乘积实行工资(奖金)分配的工资制度。其公式为:综合考核系数工资(奖金)=效  相似文献   

7.
<正>煤矿企业在分配上长期承袭国家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工资分配体制。近几年煤矿企业对分配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按岗位和技能结合的岗位技能工资制,经营层以上实行年薪工资制。但是,一些企业其分配制度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旧有模式,符合现代企业分配的机制并没有建立。就攀煤集团而言,表现在:一是工资缺乏市场竞争力,职工  相似文献   

8.
能源合作的必要性中国,人均占有石油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石油产量与消费旨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ZIQ-22%。在中国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以后,石油消费承迅速增加。1986-1996年,中国石油消费见从9730万吨增至l.719亿吨,年均增加746万吨,年均增长5.869,而石油产量仅从1.307亿吨增至1573亿吨,年均增加仅266万吨,增长1.87%,中国石油消费缺口在1996年突破了2000万吨,对外石油需求量及能源供应依赖程度明显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制定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战略,建立石油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开…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改革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转轨的成败,但20多年的改革,国企尚未摆脱困境,这其中固然有政府转变职能和配套改革滞后的原因,但就企业而言也有其自身创新的不足。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创新,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就一种新的分配制度--薪点股权分配制的设计与运作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 据国家计委介绍,我国今后将在能源方面扩大对外合作,以加速能源的开发。 扩大合作的领域有:①电力,欢迎各国和地区参与兴建一批大型燃烧火力发电厂、大型水电站;②石油、天然气,将进一步扩大海洋和陆上石油的对外风险勘探和合作开发区块:③煤炭,欢迎各国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省电力市场上,随着美资、台资等电厂的介入,以及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等5家国有电力公司在发电市场中的竞争,打破了福建电力的原有格局。电力人才流动频繁,电力企业对人才的争夺加剧,使薪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凸显。为了应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福建某电力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企业内部活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的,改革原有传统岗位技能工资,实施了以“岗位薪点工资制”为主的薪酬制度;改革在对岗位性质、工作职责、工作强度、知识及技能要求等评价的基础上,以岗位为主要实施对象,…  相似文献   

12.
王艳玲 《领导科学》2006,(24):26-27
河南农业大学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从1992年开始的。作为河南省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试点,十多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受到了省里和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与表扬。一、前三步改革的简要回顾1992年,学校开始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实行了“四定一包”的管理办法,即定机构、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和工资总额包干。实施了结构工资制、干部聘任制和工人合同制,建立了定量与定性、平时与年终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引入了竞争机制,初步建立了激励与约束机制。1995年起的第二步改革,主要是实行了“浮动编制、满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们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虽经多次改革,因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企业权限的限制,改革始终不够彻底。劳动用工制度过死,企业用人自主权不到位,人事管理缺乏活力,职工调资论年头,考核工作不系统等等,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多消极因素。如何才能使企业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有利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充分提高职工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和公司的经济效益,唯一的出路就是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 一、把原有的职工工资级别存入档案,建立全新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 为什么要改革原有分配制度,推行岗位效益工资制度? 一是原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意义上的薪酬,是指企业以法定货币和法定非货币形式定期或不定期支付给为企业付出劳动的员工的一种劳动回报。薪酬管理对企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A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发现该企业的薪酬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薪酬结构不合理,公司员工职位等级划分简单粗糙,薪酬竞争性差、对人才吸引力低,缺少绩效考核体系及有效的晋升机制等。对此,对公司的薪酬提出了几点意见,对其薪酬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引入薪点工资制。  相似文献   

15.
案例A 公司是山东一家著名的集团制药企业。自1992年进行改革,推行岗位工资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衡量标准的工资结构。改革初期,成效巨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当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在管理人员中出现一种不正常现象:“我都连续1年拿800元的薪水了,真没劲!”对于有上进心的员工来说,这肯定是件十分沮丧的事情,因为其不知道公司对他的工作情况的评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九条有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的新政策。 1.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 2.转制为企业的,可以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 3.可以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分配办法,经批准,允许高薪聘用个别拔尖人才; 4.对有条件的单位,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探索试行先按项目分配的办法; 5.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从近几年国有资产增值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股份给职工; 6.在科技成果创新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 7.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以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和工效挂钩的办法; 8.允许兼职兼薪,多劳多得; 9.对有重大科技发明、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实行重奖。  相似文献   

17.
孙进 《决策与信息》2004,(11):48-49
中国企业“走出去”,以中石油、中石化、华源、海尔等一批企业为领头军,风风雨雨,经历了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截至2004年5月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772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21.96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贸易企业523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3.66亿美元。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012亿美元,合同额1408亿美元,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累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机制是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重要方面,国有企业的活力大小,关键在于内部分配机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否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工资分配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本单位执行工资内部分配的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煤矿企业基层区队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区队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以大众煤矿区队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为主题,论述了改革的必要性、方向和具体措施及成效,以促进区队工资分配制度更加科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内置外包是一种新型的物流运作模式,本文针对这一模式建立了合作企业间的收益分配模型,证明该模式能够使物流需求方与物流企业在合作中取得双赢,并给出了相应的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