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杨知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6):71-72
作者通过对《中国象征文化》一书的评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符号成为人与文化连接的中介物;象征也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含有深刻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2.
汪耀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评《引用语词典》汪耀楠朱祖延教授在今年出版了《引用语词典》,是他在辞书编纂事业中的又一贡献。最早提出“引用语词典”的名目是吕叔湘先生。在《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上,昌先生撰文,建议编一部引用语词典。他随意举出一些大家习用的例子,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相似文献
3.
夏立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1):99-101
<英汉俄航空航天词典>是一部航空航天专业的多语词典,旨在为该行业科技人员阅读外文资料和开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提供帮助.介绍了该词典的一些特色,同时也指出了词典编纂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王易仓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0 一部词典的标音系统首先取决于词典编纂人对所标语言音位系统(phonemic system)的认识。换言之,编者首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是:该语言共有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各几何,并一一开出清单(inventory)。至于每个音位各用何种音标表示,则是因人而异,因此几乎找不到两部词典采用完全相同的音标。本文所用国际音标均据国际音标的最新版,即《国际音标(修改至一九七九年)》。为了便于 相似文献
5.
《大英汉词典》是我国九十年代编写出版的一部中型英汉双语词典,是继《新英汉词典》和《英华辞典》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本文对该词典在标音方面的不足作了评析,发现:(1)音标体系陈旧;(2)一些词的标音过时;(3)编写体例缺乏创新;(4)个别词标音错误。 相似文献
6.
陈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94-199
萨林斯在晚年出版的《与修昔底德辩难》(以下简称《辩难》),或许是他最后一部重要的著作。2000年,他出版一部文选《实践中的文化》(Culturein Practice),书中选入自1963年后,他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而思考和写作的多篇论文,分别列入“文化篇”、“实践篇”和“实践中的文化篇”三个部分,从时间来算的最后一篇文章是1999年的“何谓人类学启蒙”。 相似文献
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评《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李炳海赵敏俐博士的《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一书最近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从文化学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力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读后颇受启迪。将中国文学传统置于古代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观照,对于本书作者来说可谓轻车熟路,得心应... 相似文献
8.
韩晓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1):176
西北大学青年学者史炳军副教授所著的《梁漱溟与中国现代文化》一书 ,系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正如吉林大学吕绍纲先生所说 :该书“结构严谨 ,层次清楚 ,语言简炼、平实 ,分析透辟明白 ,绝无时下一些青年人常有的那种好高骛远 ,一心追求时髦的毛病。”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一生可被视为 2 0世纪中国史的缩影。他学贯中西、出入儒释 ,思想博而不精、杂而不纯。他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入世精神 ,终生致力于中华民族出路的探讨 ,几乎参与了 2 0世纪的所有重大的政治事件 ,… 相似文献
9.
宋明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119
一、课题成果及效应由孙金荣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构建”于2010年6月结题,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构建》由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课题成果顺利通过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结项验收。 相似文献
10.
刘学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8):188-191
本文立足于语言层面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韩少功 90年代中期创作的《马桥词典》作了进一步解读 ,阐释了作品中语词背后所蕴含的哲学精神 ,认为它是对儒道释融合下的传统文化的一次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
马景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6):101-106
《广雅疏证》所指出的《广雅》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训释、文字和条目三个方面。训释之误分为《广雅》本身误训和沿用前人误说两种情况。文字之误表现为被释字之误、解释字之误和两者均误,其致错原因主要是形似和音近。条目之误主要是窜字、脱字、衍字和倒字。 相似文献
12.
孙德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5):88-91
《广雅疏证》在同义词研究上具有重大的贡献,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义同"说为理论建构了一个同义的意义网络;规范了前人的综合辨析同义词的术语"对文"和"散文";撷取了经史子集中同义词训释、辨析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周丽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5):90-93
巴文化作为与蜀文化交相呼应的古文化,作为西南地区的文化源头之一,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是内涵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圈层。笔者对于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概略性地探讨了巴国的历史、巴文化的视觉符号构成、巴文化视觉符号的探讨三个主要问题,旨在厘清巴文化的视觉符号脉络、对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做探源性理论推导、补充现阶段的巴文化研究,为今后的巴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助推力。 相似文献
14.
龙其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6)
家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地位,传统的中国家族伦理文化见证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演变;20世纪中国文学的百年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正好是中国家族文化精神特质的折射,作家们的创作心理、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等主体素养均受到家族文化的影响,"家"无处不在的辐射力和永恒性更是规约着创作者们的价值取向与艺术传达方式--二者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联构成了整整一个世纪中国文学富于叙事张力的特点,家族文化"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动荡里能够相对不受政治社会、经济条件、文艺运动等影响的文化潜在性,又提示了这一切外力背后的中国传统内质的坚硬和它对文学强韧的渗透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竹文化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本文论述了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内涵与外延、核心与特征、源流与现状等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景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6)
《广雅疏证》以"凡"语所说明的各种词义现象情况,包括七个方面,即:说明词的含义、说明词义引申现象、说明正反同词现象、说明两个词的含义相近、说明《广雅》和《说文》某些词义训释的理由、说明具有某种特征之物皆有某种含义、说明在散文对文情况下词义范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龙显昭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28-32
<史记>禹兴于西羌的记载,是华、戎和欢的体现,其纽带来自相互联姻.姬、姜族群迭世婚媾,促进各族走向融合.使传承炎、黄的华夏族顺利形成.禹所处的时代是洪灾水惠,这对他是严峻的考验.禹总结前人经验教训,采疏导治水方针,终于完成排洪除患的艰巨任务.禹在治水实践中,因顺自然地势,导江导山,分杀水势,分疏洪流.其科学求实和人文关爱精神是今日的宝贵财富,值得记取和借鉴.禹入主大统所行政策,关注民众生计,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使华夏大地重展新颜.民众走向康乐,继而兴学倡教,开我国学校教育之初曙.总之,禹、羌合流所形成的文化.确已造福万民,光照千秋. 相似文献
18.
试论国学和"新国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凌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95-99
国学作为国有文化传统的深层部分,早已深入民众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现代生活。本文在梳理以往国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所理解的国学概念及其内涵。同时,论述了新国学的内涵、价值和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等,为其进行现代化的诠释和阐发,注入现代社会所需的公民意识、自由观念、民主思想,寻求其社会价值和启迪意义。最后阐明了怎样以现代的新视角、新方法学习和研究新国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伙计》的现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翃遐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51-54
象征是马拉默德惯用的手法之一 ,也是构成其代表作《伙计》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部作品中 ,马拉默德将象征应用于结构、情节、背景三个方面 ,使其在人物塑造、气氛营造、主题揭示及作品意义的深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结构象征、情节象征、背景象征三个方面探讨了《伙计》高超的象征艺术 相似文献
20.
王永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313-316
民国时期,曾一度掀起过西北移民殖边的浪潮,当时国民政府及科考人员、有识之士主要从巩固西北国防,发展西北经济,解决内地人口问题考虑出发,呼吁向西北移民,垦荒殖边,他们跋山涉水,科学探讨,考察西北的实地情况,为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就民国时期西北移民殖边思潮,西北各省之官有、公有、私有各类荒地的调查及承领、开垦情况,移民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简单的探讨,不足之处,恭请指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