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思维是人们立足于互联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它以互联网技术为思维基础,以重视、适应、利用互联网为思维指向,以收集、积累、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为思维特点.互联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合乎逻辑、合乎规律的发展,服从人类各种思维的共同法则.互联网思维与其他思维并行不悖,它不可能取代经济思维、政治思维、法治思维、道德思维、战略思维等等,相反,互联网思维要综合运用这些思维,或者说,要整合这些思维于一身.离开了这些思维,互联网思维就会迷失方向,走向歧途.互联网思维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树立互联网思维,对于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新理念,对于实施国家一系列战略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服装产品设计的工作要求及特点分析,提出服装产品的设计思维特点不仅具有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结合交融的一般特点,而且更体现出理性思维制衡下展开感性思维的思维特征的观点。对设计环节中横向思维、纵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等主要设计思维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报编辑应注重的思维方式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素质是编辑素质一个重要部分,而科学的思维方式又是思维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学报编辑工作特性,学报编辑应注重这些思维方式:前瞻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灵变性思维,以期突出思维的超前性、创造性、独立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理性思维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思维导向。理性思维有助于正确地解读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它也带来了思维方法的具体变革——从虚幻思维转向务实思维、从孤立封闭思维转向开放思维、从非此即彼思维转向辩证求同思维、从激越狂热思维转向绿色思维。  相似文献   

5.
超逻辑思维是相对(常规)逻辑思维而言的,它是逻辑思维的补充、完善,是创造力较强的一种思维。本文将超逻辑思维归纳为猜想思维、发散思维、横向思维、反证思维、多值思维、非概念思维、灵感思维、聚焦思维等 8类,并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论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所在 ,是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线的有效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实现创新 ,关键在于学习和运用新的思维方式。目标思维、创造思维 (开放思维和前瞻思维 )、辩证思维构成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科学思维体系 ,其中 ,目标思维是方向 ,创造思维是动力 ,辩证思维是核心 ,只有坚持目标思维、创造思维、辩证思维 ,才能使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新思维的内容和成果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更具洞察力 ,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工作的创造性突破  相似文献   

7.
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以线性思维为基础,综合抽象思维、移植思维、形象思维等传统思维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是思维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的过程。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同时具有相通、相容和相交的内在一致性。一切创新思维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和基础,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创新思维过程进行论证,对其思维成果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重要的应用领域;逻辑思维是思维主体在创新思维过程中对创新思维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成果。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具有本质上的差别,又存在内在的统一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原始人的社会交往和主体性的发展是原始道德思维产生的客观和主观条件 ,“拟我”思维是原始道德思维的内在机制 ,而禁忌、图腾、神灵、社会制度和社会舆论则是其实现调控的外在条件。原始道德思维的形式表现为禁忌道德思维、集体表象道德思维、形象道德思维和前概念道德思维 ,每种道德思维形式都有相适应的思维内容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之一,是其优良的思维品质,它表现为求异思维、超前思维、开放思维、发散思维、内插思维、洞观底蕴、逻辑证伪、灵活变通.而贯穿邓小平理论优良思维品质始终的动因是解放思想,这也是邓小平理论思维品质的最大特点.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优良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它有三种表现形式:多向思维、反向思维和交叉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特点;发散性思维之于公共管理,就在于指导公共管理人员学会思维创新,明确客体发散思维和主体发散思维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发散性思维的方法,从而以发散性思维作导向,在公共管理实践中求实求新,富有创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