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商隐的诗歌是"优美"的,但其诗歌也有"崇高"的一面,主要体现在李商隐政治类诗歌的创作中.以郎加纳斯的<论崇高>为基点,探求李商隐诗歌中的"崇高"特质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2.
萧统<文选>所列二十三个诗歌类型,从诗歌立类的角度考察,存在着明显的题材交叉现象,缺少逻辑意义上的统一标准.但另一面,萧统以既存诗歌类别为基本事实依据,在一种相对主观的、现象化的分类意识下,又表现出独特的诗歌立类眼光,他特别着眼于诗歌取题的形式特点,力求精细,有类必立,为后代诗歌分类研究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的立类体系.当然,受其诗歌立类的主观倾向的影响,萧统在诗歌立类上表现出很多不足,尤其忽视了时玄言诗、永明新体诗的选录  相似文献   

3.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本,由于类绘画性和类音乐性的存在,使得诗歌在意义上的不确定性非常突出.诗歌意义的不确定性,表现出来就是个体对作品理解的差异性.造成诗歌意义不确定性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其语言的高度凝练和结构的独特是造成诗歌意义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晁补之的诗风调近唐,不类宋格,气韵上也有华藻秀外、清骨惠中的特点.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经历也与李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诗歌有许多近似李白的特点.然而,晁补之对李白诗歌的接受其实是零散且无意识的,纵使外在相似,精神内核上却不尽相同.因此相比诗学李白,诗近李白才更切合晁补之的诗歌接受特点.  相似文献   

5.
严复是中国实证主义哲学思潮的先驱.他认为要改变中国弱贫的的现状,必须全面学习西方,必须学习西方的思考和治学方法.他相信西方治学注重经验与观察是中西治学方法的最大不同,必须改变中国传统有"术"无"学"的状态.严复主张注重逻辑学是变革中国治学传统的又一关键.  相似文献   

6.
谢朓以山水为契机,对诗歌题材进行了新的拓展.游览、酬答、田园、离别、政治、咏史类诗歌等都有山水描摹,为后人多视角地把握山水提供了借鉴.这是对山水诗诗体的发展,同时也是对游览、酬答等其他诗体的促进.  相似文献   

7.
盛唐寄赠类诗歌中出现以士为主的人物形象,最直接地展示了盛唐人的精神面貌,是对我国古典诗歌表现范围的一次新的拓展.这一现象,与武则天统治以来,人们男女平等意识增强及玄宗时期对才士礼遇的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歙县籍地方志专家许承尧所编《西干志》,专辑第三卷收录了西干一带关于佛寺的诗歌。西干一地文风兴盛的原因在于:西干周边读书治学风尚浓郁,明清文会活动频繁,人文地理景观素材多样。所辑自唐至清的诗歌,分别以记游、酬唱应答、遗民困顿、身世感慨为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些诗歌多为律诗形式,作家们因此锻炼了创造技艺,丰富了创作内容,提高了写作水准,促进了相互交流和集体创作。这些诗歌反映的地域性特征有:徽文化的渊源流长、佛学儒学化倾向和西干地区的文化繁荣;呈现的指向性特征有:诗歌内容指向人文景观、诗歌数量指向寺院兴衰状态、诗歌作者指向创作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9.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的按语,从其性质上可以分为溯源探流类、解释说明类、评价议论类、存疑待考类、考证辨析类以及综合类,这些按语反映了作者可贵的思想和观念、怀疑和批判精神、谨慎和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重视典章制度和求通识变的理念.此外,马端临对张禹删改<齐论>的认识是有根据的,并非"不见舆薪".  相似文献   

10.
吴皋是元代临川著名诗人 ,有《吾吾类稿》三卷传世 ,但历代治文学史者对吴皋诗歌缺乏深入的研究 .文章比较系统地研究吴皋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对临川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研究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